不同年龄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关系研究

2021-04-08 05:41何洁莹李冲林佳丽束贝贝陈瑶高佳佳王建晖贾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触觉上肢评分

何洁莹,李冲,林佳丽,束贝贝,陈瑶,高佳佳,王建晖,贾杰,

感觉障碍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超过一半的卒中患者存在上肢感觉功能障碍[1]。感觉障碍不仅影响了患者对针刺、温度、轻触、疼痛等感知能力,还与运动表现、日常活动能力和参与受限有关,是卒中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2-3]。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感觉功能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不同年龄的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卒中亚急性期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及年龄的关系,为临床上评估感觉功能和制订相应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前瞻性纳入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2020年6月、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2020年6-9月、河南大学附属南石医院2020年8-12月连续收治的卒中亚急性期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患者。

纳入标准:①年龄18~85岁;②首次卒中,符合脑梗死或脑出血诊断标准[4],并经CT和(或)MRI证实;③病程为卒中发病后7 d~3个月,且存在单侧上肢功能障碍;④能配合进行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

排除标准:①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②有明显失语、认知功能障碍者;③伴精神障碍史;④无法配合评定者。

本研究经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伦理第(28)号],所有研究对象均由本人或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资料采集 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①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年龄、性别等;②脑血管病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10支/天,连续超过6个月)、饮酒(≥30 g/d,连续超过6个月);③卒中病程、卒中类型及偏瘫侧别。

1.3 感觉和运动功能评定 所有患者于入院一周内由三名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康复治疗师评定上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以确保评定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1.3.1 感觉功能评定

(1)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选取5根由细到粗的0.07 g、0.4 g、2 g、4 g、300 g单丝(Touch Test®Complete Hand Kit,North Coast Medical Inc.,USA),所代表的分数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若最粗的单丝也无法测得触觉,则计为0分。测定部位为患者双侧示指指尖、前臂内侧中点及上臂内侧中点。患者闭眼,研究者手持单丝使其垂直触碰测定部位1~1.5 s,记录下患者所能感受到的最细单丝编号及对应的分数。总分1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触觉越好。

(2)Fugl-Meyer感觉量表:评定患者上肢的轻触觉和本体感觉,其中上肢的轻触觉测定部位为上臂和手掌,上肢本体感觉测定部位为肩部、肘、腕和拇指,患者闭眼进行评估。得分越高表示触觉和本体感觉功能越好。

(3)两点辨别觉测试:应用两点辨别觉测试工具(Touch Te st®Two-Poi nt Discriminator,North Coast Medical Inc.,USA)用于测定患者双侧示指指尖的静态两点辨别觉。检查者在患者闭眼状态下,记录其所能感知到的最短两点距离。测量范围为2~15 mm,超过15 mm记为16 mm,>5 mm表示患者两点辨别觉受损。

1.3.2 运动功能评定

(1)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FMA-UE):评定患者上肢从远端到近端的运动功能,是卒中后常用的评定量表。总分6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越好。

(2)上肢动作研究测试(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包括4个子测验,分别为抓、握、捏和粗大运动。总分57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上肢功能越好。

1.4 分组和比较 根据年龄分为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上肢感觉功能,对总体及不同年龄组患者分别进行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采用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P25~P75)描述,两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上肢感觉功能比较 最终纳入患者117例,年龄范围为29~85岁,平均年龄61.1±11.7岁,男性69例(59.0%);卒中病程平均40.0(22.0~61.5)d,脑梗死患者83例(70.9%),脑出血患者34例(29.1%)。

青中年组患者49例(41.9%),老年组患者68例(58.1%)。两组相比,老年组患者脑梗死和糖尿病所占比例更高,而吸烟所占的比例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临床资料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患者健侧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点辨别觉功能也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43)。余患侧上肢触觉评分和两点辨别觉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1)。

2.2 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相关性 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均呈弱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6和0.297,均P<0.01)。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和0.397,均P<0.01)。两点辨别觉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表2)。

表1 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上肢感觉功能比较

2.3 不同年龄组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青中年组患者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6和0.401,均P<0.01)。老年组患者Fugl-Meyer感觉功能量表评分也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89和0.371,均P<0.01)。此外,老年组患者的上肢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还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0和0.365,均P<0.01)。余青中年组的Semmes-Weinstein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老年组患者的两点辨别觉与FMA-UE评分及ARAT评分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表3)。

表2 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感觉脑区和运动脑区在解剖位置和功能连接中有着紧密的联系,感觉信息的输入和反馈可提高动作的准确度及稳定性。目前,大多数卒中感觉干预性研究主要针对慢性期患者,而卒中后3个月内是患者恢复最快速的时期。有研究发现基线感觉功能可用于预测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感觉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更高[5]。及时发现卒中患者的感觉障碍并进行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表3 不同年龄组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显示,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的触觉和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这与Meyer等[6]发现卒中后6个月内患者的上肢浅感觉、深感觉和复合感觉与运动功能具有相关性的研究结果部分一致。但本研究中上肢两点辨别觉与运动功能不具有相关性,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第一,有研究表明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强度随着时间而增加[7],而本研究纳入均为卒中后发病3个月内的患者,属于亚急性期;第二,考虑到感觉评估较为主观,需要患者配合及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因而本研究排除了认知障碍的患者,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感觉功能情况仍不清楚,可能会影响了研究结果。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探索如何针对认知障碍的患者进行客观的感觉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既往研究表明老年人的感觉功能可能会有轻微的下降[8]。本研究结果显示,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健侧触觉和两点辨别觉存在显著差异。皮肤和神经系统因衰老而发生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García-Piqueras等[9]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皮肤中触觉小体和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发生大小、形态和密度的变化,这可能是老年人感觉功能下降的外周机制之一。此外,Hagiwara等[10]研究显示,在衰老过程中,感觉脑区结构发生变化,神经生理也随之发生变化,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和次级躯体感觉皮层之间的功能连接会受到皮层去抑制作用的影响。因此,在老年卒中患者的感觉障碍诊断中还需考虑到年龄的影响,评估双侧肢体的感觉功能进行判断。

本研究中老年组患者触觉和本体感觉都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而青中年组患者的上肢触觉功能与运动功能不存在相关性。相比青中年人,老年卒中患者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可能更具有相关性。Welmer等[11]研究显示,老年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感觉功能与活动能力和自我照顾水平相关。老年人具有多病共存、多系统功能减退的特点。除了肢体功能障碍,老年卒中患者可能还同时伴有视觉、听觉等特殊感觉减退的情况,减弱了用视觉代偿感觉功能的能力。此外,卒中人群的心肺适能在亚急性期处于低水平,影响了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和康复训练[12]。因此,在老年卒中康复中,需要注重患者的感觉、运动和心肺适能的整体康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本研究局限性:由于目前还未有汉化版的整体感觉评估量表,因此本研究未对卒中患者进行全面的感觉功能评估。近年来,虽然不断出现了许多新型感觉评估测验和智能化设备,但大多数研究样本量较小,尚未推广使用。规范标准的评估是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的前提,本研究评估了触觉、本体感觉和两点辨别觉,其余的感觉类型是否与运动功能存在相关性,是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点睛】本研究发现卒中亚急性期患者上肢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存在正相关,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上肢触觉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存在差异。

猜你喜欢
触觉上肢评分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互联网+医疗健康系统”对脑卒中患者HAMA、HAMD、SCHFI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分析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北京少儿散打比赛采用评分赛制刍议
船内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