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民族药糯稻根质量标准研究

2021-04-08 03:02王影超郭璐玫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浸出物薄层灰分

陈 凤,王影超,陈 雯,郭璐玫

(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贵州 贵阳 550004)

糯稻根为禾本科植物糯稻根OryzasatiraL.var.glutinosaMatsum.的干燥根及茎基,秋季采挖,洗净,干燥即得,俗名糯稻谷、糯稻根[1]。本品为贵州省苗族习用药材,具有益胃生津、退虚热、止盗汗的功效,临床用于阴虚发热、自汗、盗汗、口渴咽干的治疗。为了有效控制糯稻根的质量,本文对糯稻根生境分布、性状特征等情况进行考证,修订了糯稻根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增加了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糯稻根质量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基础,以期为保护民族药资源、提高药材质量、促进民族药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仪器与材料

奥林巴斯BX51型显微镜,电热恒温水浴锅,电子调温电热套;稀甘油、水合氯醛试液、乙醇(重庆江川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上海申博化工有限公司);甲醇、乙酸(重庆川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化工试剂厂);α-萘酚(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纯化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有限公司,批号:20200109)。本文所用糯稻根样品经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标本馆李杨老师鉴定,均为糯稻根,并存于贵州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药材来源见表1。

表1 糯稻根药材来源

2 方法与结果

2.1 本草考证

糯稻根在《全国中草药汇编》[2]《中华本草苗药卷》[3]中均有使用,现收载于《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版[4]。

2.2 生境分布

糯稻根为糯稻的栽培品,贵州各地均有栽培。糯稻根生境照片见图1。

图1 糯稻根生境分布

2.3 性状特征

对多个产地糯稻根药材的性状特征进行观察和测量,就其性状特征归纳总结如下。糯稻根性状特征见图2。本品全体集结成疏松的团状,根茎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直径3~6 mm,质较硬,断面中空。根茎上端有残留的地上茎,圆柱形,中空,长2.5~6.5 cm,外包数层灰白色或黄白色的叶鞘,根茎下端簇生多数细长而弯曲的须根,直径约0.1 cm。根表面呈黄白色至黄棕色,表皮脱落后显白色,略具纵皱纹。体轻,质软,气微,味淡。

图2 糯稻根性状特征

2.4 显微鉴别

对糯稻根全草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观察,归纳总结如下。糯稻根显微特征见图3。本品表皮细胞少数残存,壁略木栓化,棕黄色。皮层宽广,外皮层细胞与表皮层细胞上下交错排列,下方为1列小型木化厚壁细胞。其内为多列薄壁细胞,呈放射状排列,多数细胞分离解体,形成大的气腔,仅有细胞壁残存,近内皮层的薄壁细胞小而排列整齐,内皮层细胞侧壁和内壁木化增厚,中柱鞘为1列薄壁细胞。初生木质部多原型,韧皮部束位于木质部弧角间,后生木质部有4~5个大导管,木纤维发达。髓部细胞壁厚,木化。

2.5 薄层色谱鉴别

取本品粉末 0.1 g,加 70%乙醇5 mL,超声处理30 min,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果糖对照品适量,加稀乙醇溶解制成每 1 mL含1 mg果糖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按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5]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 μL、对照品溶液2 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乙酸-水(10∶3∶3∶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α-萘酚试液,105 ℃下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见图4。

1.糯稻根NDG1001;2.糯稻根NDG1002;3.糯稻根NDG1003;4.果糖对照品

2.6 水分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6],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

2.7 灰分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302灰分测定法[7]进行测定,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

2.8 浸出物测定

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2201浸出物测定法[8]进行测定,分别用水、乙醇、75%乙醇、50%乙醇、25%乙醇作为溶剂,采用热浸法和冷浸法分别测定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为热浸法>冷浸法,水>50%乙醇>25%乙醇>70%乙醇>乙醇,对选择以水为溶剂的热浸法进行糯稻根浸出物含量的测定,样品测定结果见表2。

表2 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探索性研究中分别考察了乙醇、50%乙醇、水等不同溶剂的提取效果,也考察了超声20 min、超声30 min的提取效率,同时对展开系统进行了调整优化,结果文中使用的方法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

糯稻根的性状、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分离效果较好,重现性佳,水分、灰分、浸出物含量测定方法可行,本研究可为糯稻根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在查阅文献后,笔者发现糯稻根化学成分研究较少,已报道的糯稻根主要含有糖类、氨基酸类、黄酮类等[9]。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医药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目前对贵州苗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加强民族药基础研究,促进民族药的蓬勃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浸出物薄层灰分
武夷岩茶总灰分研究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藏药“隆久”中云南樟的薄层鉴别研究
红花续断胶囊中当归、川芎及大黄的薄层鉴别
不同重量僵蚕总灰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薄层色谱法在中药定性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结合薄层螺旋CT、增强CT和临床资料在孤立性肺空洞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灰分沉积对DPF内颗粒沉积影响的试验研究
不同产地黄精品种的成分分析
冲泡条件对绿茶水浸出物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