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疗效研究

2021-04-08 03:02刘笑宇连林立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3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炎性腰部

江 泽,刘笑宇,连林立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肌肉骨骼疼痛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5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指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髓核、纤维环与软骨板在外力作用下突出或脱出,引起周围神经根系统被压迫,从而出现腰痛等一系列腰部症状[1]。LDH在全球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8%~2.7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为其基本病因,此外还与外伤、遗传、腰骶先天异常、负重、受寒、受潮等因素有关。临床多采用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神经营养药、活血化瘀类中药、物理疗法及手术治疗LDH[3-4]。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可采取手术疗法。但手术治疗创伤大,若术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则对提高疗效,恢复患者机体功能大有裨益。

本课题组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发现,LDH术后给予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90例LDH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31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8±3.7)岁,平均病程(3.2±0.82)年;观察组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0.1±3.2)岁,平均病程(3.3±0.7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5]诊断标准,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②年龄30~50岁;③无既往腰椎手术史;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骨质疏松、严重创伤、骨肿瘤患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过敏体质患者;④合并造血系统障碍患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6]。对照组术后口服美洛昔康片(先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7.5 mg*20 s,国药准字H20030486),一次15 mg,一日1次。观察组术后口服美洛昔康片(同对照组),同时给予腰痹康敷贴,药物组成:茯苓、蛇床子、熟地黄、杜仲各20 g,僵蚕、当归、五味子、牛膝、桑寄生各15 g,白芍、细辛、秦艽、远志各10 g,甘草5 g。制作方法:①将冰醋酸、柠檬酸、对羟基苯乙酮、己二醇加入水中,搅拌均匀得A相;②将聚丙烯酸钠、交联聚丙烯酸酯、甘氨酸铝、氢氧化钠加入至戊二醇、甘油中搅拌均匀得B相;③将中药茯苓、蛇床子、熟地黄、杜仲、僵蚕、当归、五味子、牛膝、桑寄生、白芍、细辛、秦艽、远志、甘草称量后混合均匀得C相;④将C相加入B相中搅拌均匀后,加入A相搅拌均匀,得胶状物;⑤将胶状物均匀涂抹在无纺布上,在温度为40~60 ℃、湿度为30%~60%的条件下,放置1~2 h,密封保存;⑥将步骤⑤所得物密封保存36 h后,激光冲切,密封,即成。每日1次,穴位贴敷于腰眼。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

1.5 观察指标

①临床症状:观察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JOA)[7],Oswestry腰背及下肢功能障碍指数(ODI)[8]评分;②疼痛介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疼痛介质[前列腺素 E2(PGE2)、内皮素-1(ET-1)]的含量;③炎性因子: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

1.6 疗效判定

参照《腰椎间盘突出症》[5]判定疗效。显效:腰部疼痛消失,腰活动功能正常,疗效指数≥70%;有效:腰部疼痛减轻,腰活动功能改善,20%≤疗效指数<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疗效指数= (治疗前ODI评分-治疗后ODI评分) /治疗前ODI评分×100%。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8 %(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 %(37/45)(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2.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症状(ODI、JOA)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ODI明显降低(P<0.05),JOA明显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比较

2.3 两组疼痛介质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介质(PGE2、ET-1)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PGE2、ET-1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疼痛介质比较

2.4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TNF-α、IL-6)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TNF-α、IL-6明显降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3 讨论

腰椎为脊柱活动的枢纽,腰椎间盘与其后方的小关节构成三关节复合体,对腰椎的结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9]。腰椎间盘的生理退行性改变最早多发生于软骨终板,若软骨终板受损,纤维环压力增大而破裂,则导致髓核突出或脱落。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20~50岁,随着年龄增加,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也增加[10]。在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椎间孔椎管内髓核摘除术,术后给予积极地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神经元压迫,恢复正常腰椎功能。美洛昔康是类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选择性抑制环氧化酶-2,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药物。腰痹康敷贴为我院的院内制剂,具有补肾强腰,祛风除湿的功效。

本课题采用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康复总有效率为97.8 %(44/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 %(37/45),且高于其他文献报道的有效方法[11-12]。笔者采用国内外公认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JOA和ODI量表评价患者腰部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功能,观察组治疗后患者ODI明显降低,JOA明显升高。这提示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腰部疼痛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PGE2是一种分布于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中的疼痛介质,与其相关受体结合,引起机体炎性反应。ET-1可与其受体分泌的蛋白结合,增强信号传导,从而增加患者的疼痛感知[13]。观察组治疗后患者PGE2和ET-1的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可能具有阻碍神经传导,从而降低患者疼痛感知的作用。TNF-α为机体重要的炎症递质,可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种炎性因子分泌,从而引起并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部的炎症反应[14]。IL-6可诱导肝组织细胞分泌急性蛋白,是机体重要的促炎因子,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反应中发挥着促炎作用。观察组治疗后患者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提示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可能具有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从而降低机体炎性反应的作用。

美洛昔康联合中药贴敷可明显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的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疼痛介质与炎性因子有关,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炎性腰部
炎性小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及中医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
局部枸橼酸抗凝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AKI患者NLRP-3及下游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MRI和CT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一套动作 缓解腰痛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帽子莫乱扣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