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量蛋白酶酶解大豆浓缩蛋白工艺研究

2021-04-08 01:00梁丽萍陈雪娇李春雨李洪根权志中
中国果菜 2021年3期
关键词:蛋白酶水解抗原

杨 宁,宣 丽,梁丽萍,陈雪娇,李春雨,李洪根,权志中*

(1.沈阳市康普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61;2.辽宁康普利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饲料预消化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铁岭 112600;3.沈阳市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 110025;4.辽宁省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03)

大豆浓缩蛋白(SPC)是以脱脂大豆粕为原料,消除低聚糖肠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和凝集素等抗营养因子后的一种蛋白原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65%[1-2],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饲料等领域[3-4]。抗原蛋白是大豆蛋白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其抗营养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降低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活化免疫系统而加大动物维持营养需要;增加内源蛋白质的分泌,导致粪氮增加;出现过敏反应,使动物肠道受损,出现腹泻,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甚至死亡[3-5]。SPC作为大豆蛋白产品之一,也含有抗原蛋白,在动物饲料中大量使用会引起肠道过敏、腹泻等消化应激反应[6-7],导致饲料消化率降低,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饲料领域的应用。

目前,降解抗原蛋白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酶解法[8]。生物酶解法可以通过不同酶制剂进行选择性酶解,被认为是降低甚至完全消除大豆蛋白抗原性的有效方法[9]。侯瑶[10]的研究表明,采用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SPC,当水解度为2%时,β-伴大豆球蛋白的3个亚基基本被水解,而大豆球蛋白的酸性、碱性亚基也出现水解的情况,但水解并不彻底。张娜等[11]研究表明,采用碱性蛋白酶对SPC进行一次酶解,当水解度为3%时,β-伴大豆球蛋白的α亚基和β亚基基本被酶解,α' 亚基未全部酶解;采用风味蛋白酶进行二次酶解后,α'亚基全部被酶解。酶解法是生产肽产品的主要方式,具有底物专一、产物明确、稳定高效的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酶解法对SPC进行处理。当前酶解SPC的研究多集中在食品加工领域,主要考察酶解产物的溶解性、乳化性、发泡性、凝胶性等性质的变化,且酶解体系含水量都在90%以上,存在产物浓缩干燥能耗高、水消耗量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12-17]。为了降低酶解的生产成本,提高SPC在饲料中的应用效果,改善饲料利用率,本试验考虑在较低水量条件下,在不同的料水比、酶添加量、pH值、酶解温度等工艺条件下,对SPC进行酶解,考察水解度和酸溶蛋白指标,研究降低水量对酶解效果的影响,以期在控制加水量的同时,实现提高小肽含量及降解抗原蛋白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与试剂

SPC来源于益海(泰州)粮油工业有限公司,粗蛋白含量为66.7%,酸溶蛋白含量为1.1%。蛋白酶A(活力1.0×105U/g)、蛋白酶B(活力1.0×105U/g),均来自辽宁省饲料预消化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实验室。

硼砂、十二烷基硫酸钠、邻苯二甲醛、1,4-二巯基苏糖醇、三氯乙酸、丙烯酰胺、甲叉双丙烯酰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甘氨酸、β-巯基乙醇、溴酚蓝、过硫酸铵、冰乙酸、甲醇、考马斯亮蓝、硼酸、甲基红、溴甲酚绿、硫酸铜、硫酸钾、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等,均来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丝氨酸标准品,纯度99.4%,标准品号GBW(E)10005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1.2 仪器与设备

UV-17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公司;HJ-M6型水循环磁力搅拌水浴锅,金坛市城西春兰实验仪器厂;STARTER 3100型pH计、CP 214型电子天平,上海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K9860型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SC-3614型低速离心机,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EPS-600型电泳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101FA-0型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树立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为了研究低水量的酶解效果,试验将酶解的料水比固定为1∶1.5(g∶mL),体系含水量为60%。酶解时间模拟动物消化过程,确定为6 h。酶解结束后灭酶,样品直接干燥、粉碎,然后进行指标测定。前期笔者对不同来源的多种蛋白酶进行了筛选,发现蛋白酶A和蛋白酶B在低水量条件下对SPC有较明显的酶解效果,本文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确定蛋白酶A、蛋白酶B的最适添加量、pH及反应温度。在此基础上,选择蛋白酶A、蛋白酶B的最适酶解条件,研究不同料水比(1∶0.5、1∶1、1∶1.5、1∶2)对SPC水解度、酸溶蛋白含量及抗原蛋白降解效果的影响。

1.4 单因素试验

1.4.1 蛋白酶酶解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

(1)酶添加量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称取20.00 g SPC于25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水,蛋白酶A添加量分别为0.1%、0.3%、0.6%、1.0%、2.0%、3.0%、4.0%,调整溶液pH值至9.5,55 ℃酶解6 h;蛋白酶B添加量分别为0.1%、0.2%、0.3%、0.4%、0.5%、0.6%、0.8%、1.0%,不调整溶液pH值,55 ℃酶解6 h。反应结束后,沸水浴灭酶,样品80 ℃烘干,粉碎后测定SPC的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

(2)pH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称取20.00 g SPC于25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水,蛋白酶A添加量为3.0%,分别调整溶液pH值为6.5、7.0、7.5、8.0、8.5、9.0、9.5,55 ℃酶解6 h;蛋白酶B添加量为0.8%,分别调整溶液pH值为5.0、5.5、6.0、6.5、7.0、7.5、8.0,55 ℃酶解6 h。反应结束后,沸水浴灭酶,样品80 ℃烘干,粉碎后测定SPC的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

(3)温度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

称取20.00 g SPC于250 mL烧杯中,加入30 mL水,蛋白酶A添加量为3.0%,调整溶液pH值为9.0;蛋白酶B添加量为0.8%,调整溶液pH值为6.5,酶解温度分别为40、45、50、55、60 ℃,酶解6 h。反应结束后,沸水浴灭酶,样品80 ℃烘干,粉碎后测定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

1.4.2 不同料水比对两种蛋白酶酶解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设置了低水量条件下(料水比分别为1∶0.5、1∶1.0、1∶1.5、1∶2.0),采用蛋白酶A和蛋白酶B的最适添加量、pH、温度对SPC进行酶解处理,观察不同水分含量时SPC的酶解情况。观察水解度、酸溶蛋白含量、抗原蛋白降解效果等指标。

1.5 测定指标与方法

1.5.1 水解度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法[18]测定样品的水解度。

1.5.2 酸溶蛋白含量

参照GB/T22492—2008附录B[19]测定酸溶蛋白含量。

1.5.3 抗原蛋白降解效果评价

根据Laemmli[20]的方法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试验。

1.6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表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试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白酶最适添加量的确定

随着蛋白酶A、蛋白酶B添加量的变化,SPC水解度及酸溶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如图1、2所示。

图1 蛋白酶A添加量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 of protease A enzyme amount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由图1可知,随着蛋白酶A添加量的增加,SPC的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添加量从0.1%增加到3.0%时,水解度及酸溶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量继续增加到4.0%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蛋白酶A的最适添加量为3.0%。

图2 蛋白酶B添加量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Fig.2 Effect of protease B enzyme amount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由图2可知,随着蛋白酶B添加量的增加,SPC的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呈先增加后基本不变的趋势。当添加量从0.1%增加到0.8%时,水解度及酸溶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酶添加量继续增加到1.0%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略有升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蛋白酶B的最适添加量为0.8%。

2.2 蛋白酶最适pH的确定

蛋白酶A、蛋白酶B作用时,随着pH的变化,SPC水解度及酸溶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分别见图3、4。

图3 蛋白酶A酶解pH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rotease A pH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由图3可知,蛋白酶A在碱性环境中酶解效果更好。随着酶解pH的升高,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呈持续上升趋势。当pH为6.5和7.0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差异不显著(P>0.05),当pH从7.5升高到9.0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显著上升(P<0.05),当pH继续增加到9.5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略有上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蛋白酶A的最适pH为9.0。

图4 蛋白酶B酶解pH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protease B pH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由图4可知,随着酶解pH从5.0升高到8.0,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说明蛋白酶B在中性偏酸环境中酶解效果更好。当pH为6.5时,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4.1%和31.1%,表明蛋白酶B的最适pH为6.5。

2.3 蛋白酶最适反应温度的确定

蛋白酶A、蛋白酶B作用时,随着酶解温度的变化,SPC水解度的变化趋势见图5。

图5 蛋白酶酶解温度对SPC水解度的影响Fig.5 Effect of protease enzymolysis temperature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由图5可知,当酶解温度为40 ℃时,蛋白酶A的酶解效果略优于蛋白酶B,随着温度继续上升,蛋白酶B的酶解效果均优于蛋白酶A。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蛋白酶作用后,SPC水解度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当温度从40 ℃升高到50 ℃时,显著升高(P<0.05),当温度从50 ℃继续升高到60 ℃时,两种蛋白酶作用后,SPC水解度均显著下降(P<0.05),表明两种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 ℃。

2.4 不同料水比条件下两种蛋白酶的酶解效果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改变酶解料水比,考察降低水分含量对SPC水解度、酸溶蛋白含量、抗原蛋白含量的影响。水解度及酸溶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见表1,电泳结果见图6。

由表1可知,随着酶解体系水量的增加,不论是蛋白酶A还是蛋白酶B作用,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但增幅逐渐变缓。

由图6可知,豆粕中的抗原蛋白含量较高,β-伴大豆球蛋白的3个亚基和大豆球蛋白的酸性、碱性亚基条带明显。大豆浓缩蛋白有效地去除了豆粕中的部分抗营养因子[21],抗原蛋白条带已经明显减弱。经两种蛋白酶酶解后的SPC,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的条带均完全消失,可见,即使在低水量条件下,这两种蛋白酶亦对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具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表1 不同料水比对SPC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 of ratio of material to water on degree of hydrolysis and acid soluble protein content of SPC

结合表1数据可知,当SPC的水解度高于3.7%,酸溶蛋白含量高于6.6%时,抗原蛋白条带完全消失。相同料水比条件下,蛋白酶B的水解度值均高于蛋白酶A,表明蛋白酶B酶解能够释放更多的游离氨基。当酶解体系含水量小于50%时,蛋白酶A酶解能够提供更高的酸溶蛋白含量;当酶解体系含水量大于50%小于70%时,蛋白酶B能够提供更高的酸溶蛋白含量。

本试验中选取的两种蛋白酶在低水量条件下酶解SPC时,最适添加量和pH有较大差异,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物料体系水分含量、酸碱度、营养指标等多种需求,选择合适的蛋白酶。

图6 低水量条件下蛋白酶酶解SPC后电泳结果Fig.6 Electrophoresis results of SPC hydrolyzed by protease under low water content

3 讨论

前人研究发现,生物酶解法的酶解效果受酶的种类、酶解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如张梅等[14]采用Alcalase蛋白酶对SPC进行酶法改性研究,结果发现,当底物质量浓度5%(料水比为1∶20),酶浓度2%(E/S),pH8.5,62 ℃酶解4 h,水解度大于12%;郑芳燕等[15]研究表明,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SPC进行酶法处理,当底物质量浓度10%(料水比为1∶10),酶浓度0.5%(占底物),pH8.0,50 ℃酶解3 h时,水解度为6.37%;马宇翔等[16]研究表明,采用菠萝蛋白酶对SPC进行酶法改性,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6.5,反应温度48 ℃,底物质量浓度6%(料水比为1∶16.7),加酶量607 U/g,此条件下水解4 h,水解度可达11.07%。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酶的种类不同,酶解效果不同;同一种酶,酶解条件不同,酶解效果也不同。本试验中选取的两种蛋白酶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另外,以上研究中,酶解体系含水量均≥90%。本试验中,蛋白酶A在料水比1∶2,酶添加量3%,pH 9.0,50 ℃酶解6 h,水解度可达到12.4%;蛋白酶B在料水比1∶1.5,酶添加量0.8%,pH 6.5,50 ℃酶解6 h,水解度可达到14.2%。可见,本试验在降低加水量的同时依然保证了较高的水解度。且本试验中所用的两种蛋白酶,当水解度高于3.7%时,即可将SPC中的抗原蛋白完全降解。可见,通过优化蛋白酶对SPC的酶解条件,即使在低水量条件下,也可实现降解抗原蛋白的目的。

4 结论

本试验在较低水分条件下,以水解度和酸溶蛋白含量为考察指标,确定了两种蛋白酶在料水比为1∶1.5,酶解时间为6 h时SPC酶解的最适添加量、pH和温度。其中蛋白酶A最适作用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3%,pH 9.0、温度50 ℃;蛋白酶B最适作用条件为蛋白酶添加量0.8%,pH6.5、温度50 ℃。当料水比为1∶0.5时,蛋白酶A酶解SPC,水解度为3.7%,酸溶蛋白含量为7.4%;蛋白酶B酶解SPC,水解度为4.0%,酸溶蛋白含量为6.7%;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此时SPC中抗原蛋白条带可实现明显降解。

猜你喜欢
蛋白酶水解抗原
苏州市D抗原阳性无偿献血者C和e抗原阴性率及其筛血策略*
蛋白酶对禾花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不同蛋白酶酶解制备鸡肉小肽的工艺条件研究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负载抗原DC联合CIK对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关于麦芽中蛋白酶的分解研究
水解常数及其常见考查方式
关于血型问题的释疑
思乡与蛋白酶
盐类的水解考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