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的生态经济发展问题

2021-04-09 07:55罗怡倩长春财经学院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生态农业

罗怡倩(长春财经学院)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概述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正式提出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治理要求主要包含五点:一是中国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广泛提高;三是国民素质和社会主义文化水平明显进步;四是生态保护环境水平总体改善;五是各类制度日益成熟和定型。目前,处于经济快速成长阶段的中国要完成现代化的目标,需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但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新的国内外经济社会政治环境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这就要求我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逐渐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阶段加以推进,并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统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以求做到又快又好。

(二)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保证可持续发展,使得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水平稳定进步。这就要努力发展经济,增涨人民的收入。但是经济发展意味着资源消耗进一步增加,也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加。因此,我们也应该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向我们揭露展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内在一致性。这一结论要求我们做到规划先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绿山是金山银山”这一系列的表述,实际上,这是对中国语境中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经济观的又一生动表诉。所要强调的是,经过全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在逐渐处理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同时,探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发展道路。

■生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虽然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总体上建设水平还是比较落后,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各项生活必需的能源供给程度不高,污染治理水平有待提高,生态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大多数公共绿化都是以草地为基础,而真正的森林绿化不足。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情况也非常令人担忧。首先,污水的处理量(不包括城市中集中处理的工业生产废水)仅仅只是一个城市日常生活污水产量的6%。除此之外,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资金的短缺导致一些基础设施不能够正常运行。

(二)传统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给环境保护极大压力

从农村现在的污染状况来看,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农村生态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因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过分地利用化肥和农药。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化学肥料和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而过度使用化肥不仅造成了资金浪费,还导致土壤严重压实,影响了土壤自净能力,并且化肥农药的流失量惊人,利用率只占到30%,比发达国家要低20%。很多优质农田化肥的吸收率严重降低。无法吸收的化肥通过雨水流入河流,加剧了河流和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和蔬菜中的硝酸盐氮含量过高,严重威胁着农村地下水资源。而农药大部分流进了河流和土壤当中,使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污染,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威胁到了生物多样性,同时也对水产养殖业造成了严重威胁。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给环境保护造成极大压力还体现在生活以及养殖废水处理方面。据调查显示,在国内部分农村仍有居民使用非卫生厕所,只有少部分肥料经过了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处理。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无论是直接用于施肥、用水冲洗或其他清洗方式,都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

■解决思路及对策

(一)加大基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依托生态基础设施的建设。国内外对生态经济基础设施规划、扶植和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从生态经济的概念是,循环经济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为中心,并具有“减少,再利用和减少资源浪费”的观念。以“资源利用率”作为准则,使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在早期阶段对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讨论和研究,确保有序推进。有选择地保留一些重大项目,并按照计划时间表分阶段实施,以形成项目之间的连续性。由于生产要素和资源的短缺,我们必须确保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顺利进行,同时要从大局出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顺利进行。

重视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要保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益步,就要结合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分类引导、协调推进。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满足需求的同时,充分考虑资源如土地、资本、环境等容量的限制条件,在强调公路建设的同时,协调发展铁路运输等,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科学规划布局,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

产业空间规划的基本准则:(1)符合总体布局的要求。在不影响生活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限制工业用地的规模。(2)用地的规模和产业布局要符合区域规划,要有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学习环境。(3)反映出生态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注重文化产业规划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构造高效的产业发展、市场分工的链条,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可持续发展。(4)生态产业规划布局应体现区域和产业发展阶段的特点,在优化原有产业布局的同时,充分思考能否给新产业和外资产业留有进入的空间。我们要考虑到,现在没有理想的解决方案,留给后面的人去解决,企业没有理想的区域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留给后面的人去设计。不要做“豆腐渣”工程。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产业规划的总体思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依照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由生态经济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成不可开发区,主要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为主。以核心城市形成优化开发区,不断加强金融、商业、旅游、物流企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信息技术业;以大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汽车、医药、电子信息、食品、旅游等产业。其余区域作为重点开发区,依靠资源和产业基础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友好产业。

(三)改善农业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农业方面的污染源头是农业化学品的过度使用和废弃物未经资源利用。削减、控制使用农药,以及接收管理农业副产品和废物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基本方法。而开展有效的有机循环农业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最有效方式。

也可以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是农业部近年来推行的一种实用性耕作和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很多地区快速推广。它是尽可能减少土壤的耕作,用稻草覆盖土地表层,并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有效地控制杂草和害虫,减少土壤被风蚀和水蚀的风险,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性。

■总结

坚持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地位。在推进生态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在建设最初选择、过程实施和最终评价等经济活动过程当中,首先要认识到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是恢复区域生态经济的有效保障。如何完成生态系统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是生态经济的重点问题。但是,经济建设对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所以要遵循自然规律,平衡二者的关系,以适当的方式发展生态经济。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生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长抓政治生态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住进呆萌生态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