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和路径探讨

2021-04-09 07:44彭芳春帅金伶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营销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小微供应链融资

彭芳春 帅金伶(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武汉)

■供应链金融发展简介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与初始阶段

供应链金融是指以核心企业为支撑,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进行管理,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分配给整个供应链企业,使得该种风险转化为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并通过获取各种信息将风险降至最低的金融服务。国内最早尝试贸易融资的商业银行是深圳发展银行,银行给小微企业提供了库存融资的业务,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深圳发展银行所提出的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也被其他银行争相模仿,随后多家商业银行都进入了供应链金融的业务领域,并且也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供应链金融的服务。

将某国的商业银行作为比较,在供应链金融的起步阶段,其模式实际上是一加多的模式,其中中心主体是企业,辅助的是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是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各个企业按照其在商品生产交换分配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分为制造者、分销者、供应者、零售者。商业银行对出于不同地位的各企业提供相关的融资服务,从而盘活整个供应链的运转,并提高运行效率,增加价值产出。在这样的运转模式下,核心企业的信誉很高,并且也会有很多资源,有很多家银行可以合作,同时也对融资的规模和服务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通常会选择短期信贷产品。

(二)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

和上一个阶段相比,在供应链金融发展阶段,供应链中的物流、商业信息将会以数据电文的形式被记载下来,并将其发布在智能化的信息平台,从而为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获取信以及企业间的沟通提供便利。由终端向上游用户发出的有效信息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往往会失真,通过线上信息化平台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将需求信息进行有效确认。

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化也逐渐成为一种必然发展趋势,物流平台、电商平台以及互联网平台等都对供应链金融服务进行了参与,并且也成为了银行之外的重要的资金提供方。传统的商业银行面对这一变化也做出了相应改变并进行创新,推出了“池融资”的运作模式,即聚焦各供应链上的收账款并测算总授信额度。在这一发展阶段,单个链条的融资不再是供应链金融发展的阻碍因素。在整个供应链金融带上的位于上下游的各企业都能凭借供应链金融获取银行的信贷支持。当今是智能化时代,信息传播门槛低,信息量大。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金融平台获取信息也更加的便捷高效,审核流程也逐渐缩短,整个流程变得更加方便,此外,风险管理系统也逐渐完善起来。但在这个阶段信息化水平仍没有达到成熟,供应链中的信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银行方面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以及信誉等等方面都不能做到准确的评估。

(三)供应链金融的结构优化阶段

随着供应链金融信息化发展,供应链金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结构优化阶段。在结构优化阶段,供应链金融的业务结构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逐渐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中的核心主体已经不再是企业,而是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平台。供应链金融呈现出一种交叉网状式发展,其运营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银行对企业的评估也逐渐标准化、规范化。此外还能够对企业的特征对供应链金融产品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改进和变化。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金融为信息的高效传递提供平台。供应链金融是由主体企业为中心,与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共同构成的,为以上主体提供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一种网状产业链。其中上下游企业具体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在这一供应链中,主体企业处于中心地位,是整个供应链的支柱。而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需求方,需求方多为小微企业。而这些需求方企业通常都缺少能够进行担保的资产,同时也没有其他可以进行代替的增加信用的方法。因此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进行考察时就会发现为单个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但是引入供应链模式可将不可控风险转化为可控风险,并通过收集供应链中的信息而将风险降至最低。

供应链金融可解决小微企业的担保不足问题。供应链金融所形成的整个供应链条不仅仅可以给小微企业增加信用提供途径,还可以解决小微企业在贷款融资中面临的抵押不足。小微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只能以货资产和应收账款为担保获得贷款,而供应链金融允许企业就预付、存货和收款进行抵押而向其提供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在融资中企业缺少抵押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充分利用。小微企业和供应链中的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助关系,小微企业可以利用主体企业的外溢信用提高自身信用,从而为小微企业获得贷款提供便利,弥补资金短缺的先天不足,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小微企业的溢价能力。

(二)供应链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银行融资服务并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微企业的业务模式倾向于线上办理,对商业银行的线上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受电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线上模式在为受众提供便捷,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小微企业节省成本,线下网点逐渐不再是小微企业的首要选择。另一个原因是互联网技术可以不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进行服务,并且能够直接获取客户的需要进行及时反馈,但目前还需要对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对于金融相关科技的应用还是不够。科技的发展和不断进步使银行线下网点的优势逐渐削减,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关系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目前金融科技在风险管控方面应用最广泛。并且在小微企业客户群体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金融科技的应用还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出金融科技在小微企业中的优势。

供应链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供应链金融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品上面也有一定的创新经验,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很多商业金融产品虽然名称上十分迥异,但实质上产品的业务逻辑都是相同的,并且金融服务产品的性质都十分雷同,金融服务产品因为技术水平不够导致含金量并不高。有部分银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性质进行客户业务,但这并没有做到对客户进行精准化细分,无法满足客户对金融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在于管理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的分领域、分部门管理模式使得业务程序十分繁杂。这种分列式、层级化的管理模式很容易就会把一项业务需求复杂化,一项业务需求需要经历的环节过多,并且所需时间也较长,这就很容易导致产品的研发速度和小微企业用户需求断层。

■供应链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为了推动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式变革进程,必须加快开放式银行建设的前进步伐,该银行是一种在平台进行运营模式,这种运营模式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共享,并且能够从庞大的信息库中满足各类客户差异化的要求,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供给和需求实现对接带来极大便利。这需要银行进行数据的开放,企业就可以通过对参数进行调整从而和银行进行对接,通过不同的技术将底层业务进行穿透,将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其次开放式银行能够通过数据共享的方式对合作伙伴进行识别,对双方而言都能够获益。由于这种开放式的银行集中关注于其场景模式的建设,银行将场景建设于相应的平台基础之上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产品的介绍方式,将各层级和主体进行针对性服务,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的供应链生态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的营销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既不能对人力物力进行节省,同时也没有做到信息有效传递。银行无论是服务大型企业还是小微企业,其成本并没有相差很大,但对小微企业进行服务其实也提高了银行的管理成本,整体综合效益并不高。因此也就导致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并不重视,小微企业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想要创造新的利润增长就必须对小微企业的需求进行重视起来,以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缓解,并且也要进一步完善对小微企业的服务质量,尽量做到精准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服务模式。

猜你喜欢
小微供应链融资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小微课大应用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