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2021-04-09 07:04刘志峰廖晓军龙洪圣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二化螟高峰期深水

刘志峰,廖晓军,龙洪圣,谢 彦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刘志峰,廖晓军,龙洪圣,谢 彦

(江西省峡江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峡江 331409)

【目的】为探索稻田春季翻耕灌深水沤田对早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控技术及其效果。【方法】于2019年在江西吉安峡江县进行了田间试验,测试稻田翻耕不同时期和灌深水沤田不同持续时间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春季稻田耕沤可压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基数,控制一代二化螟为害。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耕沤稻田,防控效果优于化蛹始盛期耕沤,且耕沤时间越长,防控效果越好。【结论】研究结果可以指导水稻种植户结合稻田翻耕整地防控二化螟和为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集成提供一种便捷农业防控措施的支持。

二化螟;稻田耕沤;防效

【研究意义】二化螟[(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的最主要害虫之一,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茭白、玉米、高粱等作物,主要为害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稻区,近年来发生为害呈上升态势[1-2]。水稻分孽期受害可造成枯鞘、枯心苗,穗期受害可造成虫伤株、枯孕穗、白穗,一般造成减产3%~5%,发生严重时失防田块减产30%以上[3-4]。稻田耕沤是一种结合农事操作便捷的二化螟农业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或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前人的研究进展】利用稻田翻耕防治水稻二化螟有很多文献报道,在农业生产中也广泛应用。二化螟以幼虫在稻桩、稻草、茭白中越冬,不同越冬场所的幼虫化蛹、羽化期有明显差异,羽化期长,往往形成多个蛾高峰[5-6]。近年冬季作物相对效益低,江西峡江90%以上是冬闲田,水稻都是机收,稻桩高,有利二化螟越冬[7-9]。在二化螟化蛹期,灌深水耕沤稻田,使稻田稻桩内的虫蛹缺氧死亡,降低成虫基数,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10-11]。而实际生产上稻田翻耕时期、沤田时间比较随意,防控二化螟效果不明显。

【本研究的切入点】本试验利用二化螟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灌深水耕沤稻田,使稻田稻桩内的虫蛹缺氧死亡,降低成虫基数,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10-11]。比较在二化螟化蛹始盛期、化蛹高峰期,耕沤5,7,10 d后二化螟成虫羽化数量,水稻分蘖盛期二化螟枯鞘丛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验证二化螟化蛹期耕沤稻田,可以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笔者在2019年3—5月,于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开展了稻田耕沤防控早稻一代二化螟试验,比较在二化螟化蛹始盛期、化蛹高峰期,分别耕沤5,7,10 d对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峡江县水边镇众村村委义桥村,地势平坦,连片双季稻田面积66.667 hm2以上,2018年二化螟发生偏重。试验田水稻品种、栽培、肥水管理等条件基本一致。

1.2 试验材料

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0.55%水稻二化螟性诱剂(PVC毛细管诱芯),其活性组份为0.5%顺-11-十六碳烯醛和0.05%顺-9-十六碳烯醛。倒置漏斗钟罩形飞蛾诱捕器。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每个处理3.33 hm2,共23.33 hm2,每个处理不设重复,在二化螟越冬代幼虫化蛹始盛期或高峰期翻耕稻田,然后灌5 cm深水沤田。处理1:越冬代二化螟化蛹始盛期翻耕灌深水沤田5 d;处理2:化蛹始盛期翻耕灌深水沤田7 d;处理3:化蛹始盛期翻耕灌深水沤田10 d;处理4:化蛹高峰期翻耕灌深水沤田5 d;处理5:化蛹高峰期翻耕灌深水沤田7 d;处理6:化蛹高峰期翻耕灌深水沤田10 d;处理7:空白对照(不提前翻耕灌水沤田)。7个处理统一4月14日再整地,15~16日抛秧。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1.4.1 冬后基数和发育进度调查 根据二化螟越冬代常年发育进度和天气情况,3月20日对各处理区二化螟冬后剥查基数和越冬代发育进度,计算化蛹始盛期、高峰期和成虫羽化期(表1)。

表1 2019年江西峡江稻田耕沤试验区二化螟冬后基数

1.4.2 二化螟成虫调查 利用二化螟性诱剂诱集二化螟蛾[12-13],比较各处理区与对照区诱集二化螟蛾量。在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初期(4月2日)安插诱捕器,在每个处理田块中央插4个内置二化螟性诱剂诱芯的诱捕器,按每1 333.34 m2田插1个诱捕器,诱捕器间距约50 m,诱捕器放置高度离地约0.5 m。每3 d调查记录一次诱捕器诱集的二化螟蛾量,至5月2日止,计算各处理诱集二化螟蛾量和二化螟成虫防效(表2)。

1.4.3 二化螟枯鞘丛率调查 二龄幼虫高峰5月8日[14]调查各处理枯鞘丛数。每处理区稻田中央取4个点,每点面积0.067 hm2,在每个点范围内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15]100丛水稻,共400丛,计算枯鞘丛数、枯鞘丛率及防控效果(表3)。

表2 2019年江西峡江稻田耕沤对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量的影响

表3 2019年江西峡江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控效果

二化螟成虫防效=((对照区成虫数-处理区成虫数)/对照区成虫数)×100% (1)

枯鞘丛率=(调查枯鞘丛数/调查总丛数)×100% (2)

防控效果=((对照区枯鞘丛率-处理区枯鞘丛率)/对照区枯鞘丛率)×100% (3)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化螟冬后基数及发育进度

3月20日进行二化螟剥查,抛秧种植密度270 000丛/hm2,二化螟冬后基数(表1)。7个处理发育进度基本一致,结合县气象局气象资料,计算出化蛹始盛日3月23日,化蛹高峰日4月2日、成虫羽化始盛日4月5日,一代二龄幼虫高峰日5月6日[14]。

2.2 二化螟防控效果

从二化螟成虫诱集量(表2)显示:二化螟化蛹始盛期耕沤5,7,10 d总诱蛾量分别为478,438,414头;二化螟化蛹高峰期耕沤5,7,10 d总诱蛾量分别为418,392,366头;分别比未耕沤的对照区总诱蛾量683头减少了30.0%、35.9%、39.4%、38.8%、42.6%、46.4%。说明稻田耕沤可杀死大部分二化螟,减少大田二化螟成虫量,耕沤时间越长,压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基数越明显。4月16日大田抛秧后,到5月2日持续诱到二化螟成虫,说明田埂、水渠杂草有二化螟越冬,生产上可冬季清除稻田埂、水渠的稻草杂草,减少二化螟越冬场所,从而降低二化螟越冬基数。从田间调查二化螟为害情况(表3)可看出:二化螟化蛹始盛期高峰期稻田耕沤对二化螟防控都有效,其中高峰期耕沤防控二化螟的效果较好,防控效果达50%以上,高峰期耕沤10 d防效最高62.75%,耕沤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3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稻田耕沤是一项很好的防控早稻二化螟农业技术措施,结合整地不额外增加防控成本。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翻耕灌5 cm深水、保深水沤田7~10 d,可杀死大部分越冬代二化螟蛹,减少二化螟成虫数量,减轻一代二化螟为害。峡江县可在3月下旬末越冬代二化螟化蛹期高峰期翻耕冬闲田,灌深水浸没稻田7~10 d。3月份气温偏高时,二化螟发育快些,耕沤也偏早些:气温偏低时,二化螟发育慢些,耕沤就晚几天。田边稻草杂草等越冬场所的二化螟成虫可能会迁入试验田,对试验结果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生产上可冬季清除田埂、水渠的稻草杂草,减少二化螟越冬场所,与稻田耕沤一起降低二化螟越冬基数,从而控制二化螟为害。

[1] 林炜, 韩永强, 刘玉娣, 等. 二化螟越冬生物学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 2008(3): 116­118.

[2] 黄水金, 刘剑青, 秦文婧, 等. 二化螟越冬幼虫在稻株内的分布及其控制技术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11): 91-93.

[3] 曾晓楠, 聂乾忠. 湖南水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9(10): 94-95.

[4] 周斌, 刘洋, 黄思娣, 等. 湘南水稻二化螟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J]. 湖南农业科技, 2017(12): 81-84.

[5] 张拥军. 二化螟越冬幼虫耐寒性及其机理研究[D].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6] 肖海军, 朱杏芬, 薛芳森, 等. 二化螟越冬幼虫滞育后发育起点温度与有效积温[J]. 植物保护, 2008, 34(4): 78-81.

[7] 王藕芳, 包生土, 贾华凑, 等. 晚稻不同收割方式对二化螟越冬虫量的影响[J]. 上海农业科技, 2002(5): 41.

[8] 陈丽媛, 陈俊晖, 杨虎, 等. 江西宜春二化螟越冬基数与冬后成虫的发生[J]. 生物灾害科学, 2013, 36(4): 359-362.

[9] 夏声广, 李平良, 胡志平. 晚稻机割对二化螟越冬量的影响及其对策[J].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1, 21(8): 10.

[10] 曾宜杰, 杨美秀, 徐善忠.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示范的做法和效果[J]. 中国植保导刊, 2009, 29(6): 20­21.

[11] 张迁西, 毕甫成, 邹乾仕, 等. 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示范效果初报[J]. 江西植保, 2009, 32(4): 186-187.

[12] 张昌年, 许佳君, 刘敏, 等.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J]. 上海农业科技, 2012(4): 125-126.

[13] 盛承发, 杨辅安, 韦永保, 等.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J]. 植物保护, 2000, 26(5): 4-5.

[14] 舒畅, 汤建国. 昆虫实用数据手册[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745­751.

[15] 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总站. 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1981.

Paddy Fields Tillage Retting of Early Generation 2 Mot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LIU Zhifeng, LIAO Xiaojun, LONG Hongsheng, XIE Yan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of Xiajiang County, Xiajiang, Jiangxi 331409, China)

[] To explore paddy spring ploughing deep water retting irrigation of the early generation 2 mot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and its effect. []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9, Xiajiang county the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the test period of paddy fields tillage and deep water retting irrigation duration of two moth control effect. []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ring paddy fields tillage retting could depress overwintering generation 2 moth adult base, control generation 2 moth. In two moth pupa peak tillage retting paddy fields,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pupation plow retting from the beginning stage, and the longer plow ret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was better. [] The results can guide the rice farmers in combination with two moth and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addy fields tilling the soil preparation of rice green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to provide a convenient agricultura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the experimental support.

2 moth; paddy fields tillage retting; control effect

S435.112+.1

A

2095-3704(2021)01-037-04

2020-11-25

2021-01-18

刘志峰(1973—)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工作,2357570981@qq.com。

刘志峰, 廖晓军, 龙洪圣, 等.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J]. 生物灾害科学, 2021, 44(1):37-40.

猜你喜欢
二化螟高峰期深水
蛋鸡产蛋高峰期短的原因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识人需要“涉深水”
梨树进入生长高峰期 管理技术看这里
防患于未“燃”,温暖过冬So Easy
22000kW深水三用工作船快速性分析
浅水区
中国学生变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