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男子何晏,时尚风向标

2021-04-09 07:14刘勃
环球人物 2021年7期
关键词:玄学

刘勃:70后历史作家、编剧。著有《小话西游》《战国歧途》《失败者的春秋》等,现任教于南京三江学院。

《世说新语》有“容止”一门。这一门,以曹操这个体貌短小而神明英发的人物开头,但接下来,简直就是美男子的秀场。

何晏是第一个亮相的美男子。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何晏特别美,尤其是脸色白皙极了。魏明帝曹叡怀疑他是搽了粉,于是挑了个大夏天请他吃“热汤饼”——当时“饼”泛指各种面食,所以热汤饼就是热汤面。

何晏吃得一脸汗,用自己红色的衣服擦脸,肤色还是那么皎洁——可见他是纯天然、原生态的白,不依赖化妆品。

“言语”门里则收录了何晏这么一句话:

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想知道这话为什么是隽语,先要了解五石散是什么药。

五石散的配方是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服用后全身燥热,本来是治疗伤寒的药。但何晏发现,它有壮阳的功能。

何晏以好色著称,本来已经弄垮了身体,服用五石散后,由弱转强。上面这句话,就是对这种疗效含蓄而雅致的表达。

何晏开了头,服用五石散就成了魏晋名士的风气。

当然,五石散这样的药毒性很高,不可能没有副作用。归纳下来,服了五石散后:

第一,不能再吃热的食物,因此这药也叫寒食散。但酒要喝滚烫的,有助于药性发挥;

第二,皮肤变得非常糟糕,洗澡或穿新衣服都会导致皮肤破裂,因此名士都脏兮兮的,穿特别宽大的衣服,即所谓“峨冠博带”;身上还会长虱子,于是一边聊天一边捉虱子成了风雅的行为,即所谓“扪虱而谈”;

第三,五石散药效发作,称为“散发”,要靠奔走缓解燥热,叫“行散”。行着行着,也许倒头就在路边睡过去了。想必这给当时的城管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你不知道路边睡着的一个衣服破烂、脏兮兮的人,是乞丐还是名士;

第四,服散后可能会神志不清、胡言乱语。但如果不打算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就可以声称刚刚服了五石散。西晋八王之乱的时候,“竹林七贤”里的王戎提建议时得罪了齐王司马攸,之后就假装散发,一头栽进粪坑里,人家王爷也就不和他计较了;

第五,中毒深了,症状越来越严重,最后也就死掉了。何晏本人服五石散的后果就很可怕,“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被称为“鬼幽”。

除了貌美和爱乱吃药,“文学”门里还提到何晏是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什么叫玄学?大体说,它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圣人的人格究竟是怎样的”。东汉以来,品评人物的风气很盛,由此决定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官、做什么官。所以这个话题,既有理论高度,又贴合现实应用。

同为玄学的创始人,何晏的水平不如另一位青年俊彦王弼。不过他们两人有一个共同之处,讨论问题时最推崇的著作,不限于儒家经典,而是把《周易》《老子》《庄子》拿过来。后来有人把这三部书并称为“三玄”。

汉代学者研究经典有一套方法,就是所谓“经学”。研究者绝不能说经典不对,学生又绝不能说老师不对,这叫“守师法”和“守家法”。经典里一句话,老师花十句话来解释,学生又花一百句话来论老师的解释……于是经典的注释,写得堆积如山。

何晏和王弼却采用截然不同的办法。何晏注过《论语》,王弼注过《老子》,特点是甩开烦琐的传统注释,直接讨论问题的本质。当时的读书人读到何晏、王弼的著作,仿佛从沙尘暴里走出来,呼吸到一口新鲜空气。

何晏吃得一脸汗,用自己红色的衣服擦脸,肤色还是那么皎洁——可见他是纯天然、原生态的白,不依赖化妆品。(李云中 / 绘)

更重要的是,何晏、王弼采用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研究问题,不是著书,而是“清谈”。何晏长得那么好看,谈论玄学问题的时候,看起来就更迷人了。

当然,对何晏开创的这种清谈风气,评价也是两极分化。魏晋时期很多人为之着迷,一些现代学者也认为玄学冲破了儒家思想的桎梏,开创了中国哲学第二个高峰。从思想史的角度说,什么强汉盛唐,都及不上这一段。

但对玄学的批评也极其严厉。这些人认为,五石散是何晏传播的物质毒品,玄学则是他传播的精神毒品。社会风气都被何晏他们带坏了,不是带坏一代人,而是带坏了之后几百年。西晋以后的分裂战乱,“仁义幽沦,儒雅蒙尘,礼坏乐崩,中原倾覆”,所有浩劫都是何晏造成的。他最终毁了自己,但不足以抵偿罪过,所谓“一世之祸轻,历代之罪重,自丧之衅少,迷众之愆大也”。

总之,何晏就像一条美丽而剧毒的蛇,是一种毁灭性的诱惑。

在主流史书里,何晏的形象要更简单,也更恶劣一些。

陈寿写《三国志》,把何晏的信息主要附在曹爽的传记里,裴松之作注时,又补充了不少材料。

何晏是东汉末著名的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孙子,也就是说,他爷爷是袁绍、曹操的老领导。后来,曹操娶了何晏的母亲,想把何晏收为干儿子。何晏不乐意,曹操也尊重他,改招何晏做了女婿。

曹操对何晏非常好,“服饰拟于太子”,曹丕啥待遇,何晏啥待遇。何晏也坦然接受,不觉得有啥不妥。曹丕当然非常讨厌何晏,何况何晏的生活作风又不好,所以曹丕当了皇帝后,让何晏靠邊站的理由足够充分。

曹丕去世后,魏明帝曹叡即位。《曹爽傳》说,因为何晏为人“浮华”,所以被“抑黜”。一部叫《魏略》的书则说,何晏“颇为冗官”,担任了一些多余的职务。

魏明帝也崩了,齐王芳即位。这时,曹爽作为辅命大臣执掌大权,何晏讨好他才翻了身,当了吏部尚书,有了选拔官员的权力。当然,他私心很重,非常不公平地提拔了一批自己的老朋友。

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了曹爽。他让何晏审理曹爽的案子,何晏株连了很多人,都往重里判,向司马懿表忠心。司马懿对何晏说:“该治罪的,有八个家族。”何晏数来数去,只有七族,司马懿坚持说,还差一个。何晏实在想不到,终于问:“岂谓晏乎?”您说的难道是我吗?司马懿说:“是也。”于是把何晏下狱处死,夷灭三族。

何晏被杀后,很多人都往他身上泼脏水。有一个谣言说,何晏所娶的曹操的女儿,正是他同母的妹妹。稍一查证,就发现完全不是事实。大家爱听帅哥的乱伦故事,而编排一个已经夷三族的人,风险自然极小。

那么关于何晏的其他罪名,有没有可能也是捏造的呢?学者们在史料的字里行间仔细搜寻,还真发现了不少玄机。

第一,魏明帝打击“浮华”,但保存下来的几份浮华人士名单里,并没有何晏的名字,倒是有司马懿大儿子司马师的名字。而以何晏的身份名望,如果在浮华之列,名字应该在显要位置。

第二,魏明帝为了避暑,在许昌兴建景福殿,于是何晏作了《景福殿赋》,可见他是魏明帝身边重要的文学侍从。

第三,魏明帝去世后,应该用什么谥号,群臣发表了许多意见,最终由何晏编成《魏明帝议谥表》。谥号是对先帝的盖棺定论,在古代是牵涉价值导向的重大历史问题,不可能交给一个边缘化的“冗官”去做。

所以,何晏在魏明帝时代地位应该不低。他应该不是投靠曹爽咸鱼翻身,反而可能是齐王芳(曹芳)时代,曹爽作为辅命大臣,缺乏根基,需要借重何晏这样有资望的老臣。

实际上,何晏和曹爽的关系也不见得特别好。倒是曹爽的弟弟曹羲,对何晏的才华学识很崇拜,颇有点“迷弟”的味道,但曹羲和曹爽之间,不说有矛盾,至少分歧是不小的。

至于何晏选拔官员是否公平,史料中的说法彼此冲突。实际上,人事问题的处置本来就很难有统一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何晏选拔的人里,也有贾充、裴秀这样后来司马氏的死党。

所以,很可能是司马氏杀了何晏后,觉得越把他说成一个因为曹爽而得势的小人,越显得自己正确,何晏的形象才被修改成现在书里的样子。

当然,也不宜翻案太过。比如有人因为何晏的著作里不少议论“有大儒之风”,就认为那些和玄学有关的内容统统是捏造。更可能的情况是,何晏作为一个足够聪明的文化人,知道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官方性质的政论文章应该怎么写是一回事,闲暇的社交中怎么发议论是另一回事。

史料中那些何晏恋栈权力的记录,和何晏并非曹爽死党的结论,也一样不冲突。毋宁说,既抵御不了权力的诱惑,又在政治站队时表态不果决,总抱着可以左右逢源的期待,依违于各派势力之间,是文化人的常态。在权力斗争比较温和的年代,这种姿态未必不好。不幸的是,何晏碰到了放在整个中国历史里看,都对政敌最阴险狡诈、卑鄙残酷的司马家族,结局悲惨,也就是注定的了。

猜你喜欢
玄学
平衡
顾恺之艺术探析
同源共生:论魏晋经学与玄学的关系
同源共生:论魏晋经学与玄学的关系
魏晋玄学对正统法制思想的影响
魏晋风度下的文学异彩
魏晋隐逸之风的兴起及对文学的影响
Parodies in Death and the Compass
玄学思想对魏晋诗文、审美风尚之影响浅议
魏晋时期玄学与儒学的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