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贴退坡、外资进入背景下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

2021-04-09 05:50张元青邓方刘秋生谢剑和刘蓓
时代汽车 2021年6期
关键词: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

张元青 邓方 刘秋生  谢剑和  刘蓓

摘 要:本文以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梳理补贴退坡、外资进入背景下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并探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而为赣州市政府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更好地推动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高速发展。

关键词:赣州市 新能源汽车 对策建议

1 引言

1.1 国家宏观政策

當前,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我国始终将污染防治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攻坚战与根本之策,持续推进加以落实,并初显成效。从机械工业来看,目前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首位。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大气污染防治设备、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等,均实现连年增长势头。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较低迷的情况下,保持高速增长,2018年产量为127万辆,同比增长60%,在全球市场保有量占比50%以上,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我国已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国家战略,视为促进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此外,在传统的汽车零部件以及整车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我国起步较晚,技术相对薄弱,因此,为了能够在汽车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进行弯道超车抢占国际市场,国家在2010年就制定政策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到战略性发展地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文件,通过梳理工信部发布的2010 至2020年期间的政策文件可以得知,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财政补贴在2010至2016年无论是力度还是范围上均逐步加大,但在 2016 年到达顶峰后便开始退坡。2021 年开始,国家将进行新一轮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调整,制定新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鉴于此,失去政策红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盈利模式、发展路径等系列问题值得探究。

1.2 外资进入

2019年11月7日,国务院正式指出要优化汽车外资政策,并保障内外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享受同等市场准入待遇。其中修订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双积分政策”),允许外资在华投资的整车企业间转让积分。另外,为了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稳定外资规模,优化外资结构,还提出了以下意见。还从“深化对外开放”、“加大投资促进力度”、“深化投资便利化改革”和“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这四个意见做了详细说明。

无疑,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近年来对外开放力度最大、进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众泰福特、比亚迪丰田、江淮大众、长城宝马等合资新能源车企先后成立,2018年底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厂更成为放宽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后我国第一家外商独资车企。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并投产由于特斯拉的国产,进一步降低特斯拉的制造成本,以特斯拉Modle3为例,售价从40万左右下降到20万左右。统计显示,特斯拉2019年中国销量超4万辆,年销量增长161%,预计2020年特斯拉销量突破10万辆。随着外资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涌入,给国内传统车企和新兴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2 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新能源汽车完整产业链初步形成

近年来,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的赣州,充分利用稀土、钨等资源优势,依托永磁电机、动力电池、智能电控等产业基础,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初步形成了从电池、电控到整车较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其中,赣州市依托孚能科技和格特拉克等龙头企业,先后签约落户项目23个,引进国机智骏、凯马汽车、群星机械、经纬科技、生一伦等大型企业,总投资超800亿元,初步形成了“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的完整产业链。

2.2 整车制造产业稳步发展

2.2.1 国机智骏新能源汽车赣州高端产业基地全面启用

2017年3月27日,国机智骏新能源汽车江西赣州制造基地项目正式落户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该基地是赣州首家整车制造基地,总投资80亿元。2019年8月6日,国机智骏GX5在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顺利实现整车下线,标志着国机智骏新能源江西赣州制造基地全面启用。这是赣州工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除已经量产下线的GX5外,国机智骏还将同步上市两款车型。预计到2023年前推出16款全新车型,涵盖轿车、SUV、MPV、轿跑等产品种类,同步开发左右舵车型,面向全球市场销售。

2.2.2 凯马汽车赣州生产基地竣工投产

2017年3月22日上午,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赣州分厂项目在江西赣州新能源科技城奠基开工。2019年8月6日,凯马汽车赣州生产基地投产暨锐捷新品发布会在江西赣州隆重举行。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896亩,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冲压焊接车间、货箱底盘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以及其它附属设施,一期年产能5万台。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工艺装备、智能化程度达到了国内行业领先水平,符合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导向,为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3 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产业竞争力不强

2017年,工信部所属在的智库赛迪顾问建立了三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3个子榜单,形成“城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50强”。 除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上榜,众多省会城市及烟台、青岛、大连等“二线”城市也纷纷上榜,此外,金华、芜湖、宁德等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基础的三四线城市名列榜单,并展现强劲实力。而赣州未列入榜单,不及省内的南昌(位列23)和宜春(位列27)。究其原因,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虽然政府支持力度大,但由于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缺乏关键技术支撑,明星产品不多,影响市场竞争力。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虽然有国机智骏、凯马汽车等大项目签约,但产量现在还几乎处于较低水平,而动力电池、电机驱动及控制企业在产品性能、生产一致性、产业质量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有明显差距。同时,上下游企业间没有形成稳定的供应合作关系,在产品的匹配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协同效应没有显现。企业与企业、企业与高校间缺乏技术创新合作,导致创新资源重复配置,影响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和竞争力。

3.2 居民社区充电桩配建比例不足

根据《赣州市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专项规划(2015-2030年)》,赣州市目前的充电设施建设分布情况有四种,主要分为以大型充电站(桩群) 为主的公共服务领域、以分散式充电桩为主的社会服务领域、企业自建自用的工商业企业领域以及居住小区私人自建自用的私人领域。据赣州市政府新能源汽车推广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四种充电建设模式中,居民区私人桩建设难度居首位。私人设桩由于涉及到相关部门多,申请流程复杂,建设期间各部门协调难度较大。除拥有固定车位外,个人配建充电桩还需要居住小区物业许可。此外,很多老旧小区电网可承载负荷较低,需要进行电网增容,以及施工、费用等问题,导致私人配建充电桩条件多、阻力大,充电桩配建比例不足。

3.3 本土龙头企业缺乏

赣州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尤其是本土龙头企业缺乏,如国机智骏、孚能科技(赣州)、山东凯马(赣州)、格特拉克等骨干企业是由南京、美国、北京、南昌等地的企业在赣州投资成立,部分则是由外资企业投资或合资建立,其发展受到母公司发展战略的制约。相比之下,赣州本土大多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没有核心研发部门设在赣州,关键零部件和成熟产品较少、产品性价比低,面临较大的市场发展压力。

3.4 技术水平仍需加强

虽然赣州新能源汽车在零部件开发和技术攻关上取得了一定突破,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研发方面还有较大差距。高端、重大的装备主要来自进口,专利产品和原创技术较少,部分关键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仍需国外进口。尤其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能动性不足,研发资金投入不足,只是对一些非关键技术进行简单改造、引进与仿制,没有进行二次开发与应用,而且产学研合作缺乏,未能形成知识共享、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互补效应。

4 补贴退坡、外资进入背景下加快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扶持新能源产业做大做强

赣州市政府要加快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发展的文件,加大新能源汽車相关产业的招商力度,对投入资金较大、产品有市场优势、技术水平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项目,可按“一企一策”原则给予投资奖励。同时,结合赣州市本土优势产业,比如赣州稀土和赣州南康家具产业,引进新能源房车及轮毂电机等相关产业,产业链相互叠加,强强联合。由赣州市和辖区内的县(市、区)财政分别安排新能源汽车专项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共同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

4.2 加快汽车专业人才培养

支持全赣州市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联合驻赣州市的江西理工大学、赣南科技学院、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及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着力提升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经营管理、知识产权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储备。加强与江西理工大学及省内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合作,建立汽车专业公共实训基地,拓宽各类汽车专业人才供给渠道。利用国家骨干高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方面的优势,优化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学院的专业设置,扩大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职业教育规模,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4.3 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和市场发展速度,合理预测未来发展需求,摸清全市已建的充电基础设施情况,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赣州市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基金项目:赣州市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20200131);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科技项目(JXYY-KJ-201708)

参考文献:

[1]刘中正.苏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9,36(11):6-9.

[2]蒋慧敏.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J].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01):60-61.

[3]刘秋生,张元青,徐晓宇,谢达城.赣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今日财富,2018(16):10.

[4]黄鹏飞.新能源汽车柳州模式对赣州产业发展的启示[J].时代汽车,2019(18):61-62.

猜你喜欢
赣州市新能源汽车对策建议
赣南老区展新貌剪影
赣州市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特种兵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