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值法的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

2021-04-12 05:40胡麦秀袁小丹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海洋资源沿海地区实力

胡麦秀,袁小丹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

0 引言

随着陆地资源开采与利用的频繁,海洋,这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也逐步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和追求发展的新选择。我国“十三五”规划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海洋科学技术,壮大海洋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持海陆统筹,建设海洋强国。可见,海洋对于我国具有重要意义,海洋产业也是海洋经济得以发展的重要部分。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不均匀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对沿海地区海洋产业进行综合实力评价,并找出其薄弱部分,对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已有文献来看,国外学者对于海洋产业的研究早于国内,我国于1983 年开始了海洋产业的研究[1],并在此后不断增长。当前,在海洋产业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针对海洋产业结构优化[2]、布局[3]、产业发展[4]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5]等进行研究;而在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研究方面,王涛等[6]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主要的12个海洋产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分析。陈艳萍等[7]构建了包含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发展潜力、海洋科技和海洋环境保护4个方面共21个指标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将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我国11个沿海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方面构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指标体系,并对此进行实证分析,以期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进行科学评价。

1 海洋产业发展概况

随着2012年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海洋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据《2018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达83 415亿元,较2017年增长6.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3%,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占生产总值比重的4.4%、37.0%和58.6%[8]。由此可见,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在不断优化,海洋第三产业对海洋产业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2007—201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的变化发现,2007年以来,我国海洋第一产业处于缓慢增加状态,2012 年以前,我国海洋第二、三产业的增加速度比较一致,但从2012年起,海洋第二产业增加速度有所减缓,第三产业增加速度仍然处于较高水平,我国海洋产业“三二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图1)。

图1 2007—2016年我国海洋三次产业增加值

同时,我国海洋产业发展也存在地区间的不均衡,从我国沿海各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来看,广东、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最强,2016年,两地区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15 968.4亿元、13 280.4亿元,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2.91%、19.06%;河北、广西、海南海洋生产总值最低,分别是1 992.5亿元、1 251亿元、1 149.7亿元,分别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2.86%、1.79%、1.65%。纵向来看,2007—2016 年,广西、广东、江苏、福建的发展速度较快,其2016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为2007年的3.64倍、3.52倍、3.52倍、3.49倍,海南、山东、浙江次之,但均大于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倍数,天津、辽宁、上海、河北发展速度最慢。由此可见,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发展存在一定差距,还需找出各地区海洋发展的薄弱之处加以强化才能实现海洋强国。

2 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海洋产业,是指以开发、利用、保护海洋资源及空间为对象的产业部门,包括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9]。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则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行海洋产业相关活动时所体现的综合素质,也是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体现。

依据海洋产业及综合实力的这些特征,本着遵循科学性、层次性等原则,并在数据可获得性、代表性基础上,最终从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环境保护能力4个方面,共选取9个三级指标,28个四级指标共同构建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分析。

表1 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是一个地区海洋产业得以发展的根本依据,也是海洋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不仅包含海洋产业发展的先天资源条件,也包含港口发展基础条件。

其次,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对现有海洋产业发展取得成果的表现,同时,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表明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对海洋产业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沿海地区的宏观经济环境也将影响海洋产业的发展,海洋产业的发展不仅促进地区经济发展[10],地区经济实力强大也将给海洋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强大的海洋科研实力不仅为海洋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地区海洋产业实力的提升。

最后,海洋环境好坏直接影响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它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政府等相关组织对海洋产业的重视程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本研究中海洋环境保护能力主要包含海滨观测台站分布、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情况、风暴潮灾害情况等。

2.2 评价方法的选择

从构建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来看,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是多个因素作用下的综合评价,而在现有的评价方法中,主要通过主观或客观赋权给予指标一定权重,最终计算出综合得分并对结果进行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本研究主要基于熵值法进行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

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主要根据各指标所提供信息的大小确定指标权重,指标离散程度越大,其在评价中作用也越大。因此,可通过熵值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评价,进而得出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综合得分。主要计算过程如下。

2.2.1 对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

通过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数据间相互可比,并得出标准化数据矩阵。

正向指标标准化:

负向指标标准化:

式中:i ∈[1,n],j ∈[1,m],i 是指地区,j 是指标,n 为地区个数,m 为指标个数,Dij代表的是指标值,Dijmax、Dijmin分别是指标j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2.2 确定熵值

2.2.3 计算权重

2.2.4 计算综合实力评价得分

3 实证分析

3.1 数据收集及标准化处理

本研究以2016年的数据为依据,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客观性,笔者选取了《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7》《中国统计年鉴2017》及11个沿海地区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时,除经济损失指标为负向指标外,其他27个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标准化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续表

3.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根据熵值法,计算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评价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通过对四级指标权重加总得到三级指标的权重,进而加总最终得到二级指标权重。

根据表1可以看出,在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中,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对产业综合实力提高所做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环境保护能力。海洋产业规模水平对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影响较大,且在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中,海洋产业科研实力的贡献要远高于区域经济实力所做的贡献。

3.3 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得分及排名

根据式(5)得到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如表3所示。

从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可以看出:广东、山东、浙江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最强,且广东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远高于山东和浙江;福建、上海、辽宁、江苏则紧随其后,处于中等实力水平;海南、天津、河北、广西则相对落后。

表3 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综合实力得分及排名

从各二级指标的得分及排名分析来看,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的得分及排名中,广东、浙江、辽宁、福建排名靠前,在该指标中实力最强,山东、广西、上海、江苏、河北次之,最后是海南和天津。这主要是因为广东的海洋资源、港口条件均位于前列,浙江也由于港口条件的优越使自身在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中排名得到提高,上海虽然港口条件排名第三,但同时由于海洋资源的局限性而使其排名位于第7位。

在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得分和排名中,广东、浙江、山东、福建的产业发展能力最强,其次是上海、江苏、辽宁、海南,处于居中状态,天津、河北、广西的实力最差。除了山东、浙江及辽宁、江苏的顺序有微调外,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排名与最终综合实力评价时的各地区排名基本一致,这也就意味着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好坏将对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海洋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得分和排名中,广东、山东、江苏、上海实力最强,广西、海南实力最弱,其他沿海地区排名居中。且海洋产业科研实力的影响较大,广东、山东也因其海洋科研实力强大而最终使自身海洋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实力位列前位。

海洋环境保护能力排名则与前面指标的排名有很大不同,海南环境保护能力最强,天津、河北的环境保护能力最弱,其他地区排名居中,由此可见,海南对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最为重视的。

4 结语

本研究通过熵值法,对我国11个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进行评价。通过实证分析,二级指标中海洋产业发展能力对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影响最大,其次为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环境保护能力;三级指标中海洋产业规模水平、海洋产业科研实力则是提高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主要因素。综合来看,11个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有强有弱,其中二级指标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排名除了山东、浙江及辽宁、江苏的顺序有微调外,与最终综合实力评价时的各地区排名基本一致。在山东和浙江的排名中,浙江的海洋产业发展能力、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均排在第二位,优于山东,但山东因其海洋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海洋环境保护能力的排名靠前也最终使山东的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强于浙江。由此可见,虽然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影响最大,但其他指标也会对最终综合实力评价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因此,海洋资源及产业发展条件、海洋产业发展能力、海洋产业发展宏观环境、海洋环境保护能力均体现了海洋产业综合实力,四者相互联系,共同影响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排名。在提高海洋产业综合实力方面,沿海各地区应分清主次,大体上以海洋产业发展能力的提高为主,积极扩大海洋产业规模,改善产业结构,着重发展海洋第三产业,同时加大海洋产业科研投入,提高海洋环境保护能力,并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在提升自身海洋产业综合实力的同时,进一步保障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海洋资源沿海地区实力
论民国沿海地区渔业发展困境及其应对路径
海陆风对广东沿海地区秋冬季污染物的影响研究
试析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海洋资源保护与开发
基于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海洋资源核算问题探究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沿海地区冬奥项目发展的研究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中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