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心障 团队协力
——长江日报“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辞世”报道背后的曲折采编故事

2021-04-12 07:11
武汉广播影视 2021年3期
关键词:长江日报中山公园新馆

邱 晞

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辞世的消息,经“长江日报—长江网”发布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相关消息也被评为报社每日好稿。

2021年2月25日,笔者采访写向老去世相关报道的主笔记者杨晓雨,请她回顾这组报道的写作发布经过。杨晓雨叙述了其采访写作曲折经历,令人感佩;总结的三点心得,值得媒体人学习。

2月22日晚7点多钟,城市院园林融媒部负责人韩玉晔首先从黄鹤楼公园管理处得到向老逝世消息。向报社汇报后,值班负责人商量决定,马上在长江日报APP和官微发消息。

于是,韩玉晔找黄鹤楼公园管理处要到向老在上海家属的电话。杨晓雨则快速收集向欣然生平资料。后台编辑贺方程迅速行动,调出向老以前的一篇报道。这时,上海家属回电话,确认向老已离世。贺方程整合完杨晓雨的文字报道及自己收集的图像文字资料,2月22日19点48分,长江日报客户端正式发布视频及文字消息:《大师已乘黄鹤去,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在上海逝世》。紧接着,20点41分,长江日报官微发出一句话消息:《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逝世》。

一分钟后,即20点42分,澎湃新闻转载“长江日报—长江网”消息:“黄鹤楼总设计师向欣然在上海逝世”,选发长江日报客户端的相关图片文字。紧接着,荆楚网21点53分转载“长江日报—长江网”消息:“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向欣然:黄鹤归来向天歌”,报道向老去世。新华报业网22时21分,搜狐网22时45分,均转载长江日报、长江直播关于向欣然辞别人世的消息。随后,央广网、网易新闻等都跟进报道。许多网友看到消息,纷纷留言,对向老逝世深表哀悼,对大师为黄鹤楼重建做出的杰出贡献表示敬意。

这期间,城市院李青主任随时传达领导意图,紧盯写稿编辑进程。杨晓雨写完上海家属确认向老离世消息后,又赶紧补充黄鹤楼公园管理处悼词、市园林和林业局负责人谈话、网友评论等内容。向老生前曾指导长江日报参与编撰的《黄鹤楼志》,经常为该书撰稿改稿,留有不少资料在长江日报。韩玉晔顺藤摸瓜,找到了向老当年的黄鹤楼重建设计稿图及手绘图,杨晓雨将这些内容整合后,供给长江日报总编室编辑。2月23日,长江日报第8版用半版的篇幅,图文并茂地突出刊登消息:《为武汉留下最美城市名片 黄鹤楼重建工程总设计师辞世》。2月24日,“长江网—长江评论”推出评论《黄鹤归来,大师不朽》。

22日晚,长江日报陈光总编辑、唐志平编委也看到了网友留言,关注此事。陈总提到,向老还设计了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等经典建筑,要大家追踪此事,做深度报道。

于是23日,杨晓雨等园林融媒部人员确定了3个延伸报道方向。第一,与向老在上海家属加微信,通过微信聊天进一步采访。向老家属对武汉黄鹤楼很有感情,杨晓雨将网友评论转发给家属,他们非常感动,表示将尽力配合采访。第二,唐小禾等许多名人在朋友圈留言悼念,还有学者冯天瑜、白雉山等与向老交好,准备将名人悼念发言整合发表。第三,按照陈总指示,将向老设计的具有城市名片性质的省博新馆、东湖绿道驿站、中山公园展览馆的设计故事资料整理发表。

向欣然先生为长江日报参与编撰的《黄鹤楼志》提供的修改稿件。目前该书正等待出版。(图片提供:杨晓雨)

最后,园林融媒部决定取第一、第三两个方向。这时,记者晋晓慧加入,准备东湖绿道资料,写绿道驿站这部分内容。摄影记者李永刚加入,拍摄绿道驿站图片。杨晓雨整理省博新馆、中山公园展览馆内容。

杨晓雨与省博联系,省博竟然无人知晓他们的新馆设计师是谁,自然无法接受采访,杨晓雨只好去找向老生前所在单位中南建筑设计院了解情况。相关战线记者配合,终于找到向老设计省博新馆的一些资料,又在网上找到向老设计省博的论文,将这些资料整合起来。

中山公园是园林融媒部的采访战线,2019年中山公园展览馆重新改造开放时,武汉晚报记者明眺生报道过。他采访内容细致,历史事实基础好,并采访了向老本人。杨晓雨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

操作这些的同时,23日,杨晓雨又联系向老在上海的儿子向上。向上要准备向老的追悼会,非常忙,开始时拒绝采访。杨晓雨和明眺生商量,能不能把提问内容发到向上的微信里,待他有空时,用语音回复,然后再来整理?向上同意了。

杨晓雨说,向老家属真是对长江日报满怀感情的。向上后来在微信里回复了采访提问,不过不是用语音,而是直接写成文字,且写得很仔细。杨晓雨等又在中南建筑设计院以前编的文集中,找到向上写的回忆文章《儿子眼中的父亲》,征询向上可否选用其中内容?向上同意了。

根据上述采访内容及搜集的资料,杨晓雨等整理成文章,24日突出发表在长江日报第5版上:《省博新馆、东湖绿道主要驿站、中山公园展览馆…… 向欣然为武汉留下诗意栖居地》《大儿子讲述向欣然往事 “武汉是父亲真正的故乡”》。

杨晓雨介绍,韩玉晔老师多年来就与向欣然先生接触较多。2017年,自己和记者彭毓颖也认识了向老。当年“黄鹤楼文化进高校”项目,向老不顾年迈体弱,坚持要自己上台讲。每当讲到自己如何设计黄鹤楼整体工程时,他都特别兴奋,学生们听讲踊跃,总是意犹未尽。编辑《黄鹤楼志》时,自己多次在微信上与向老交流。向老指导编辑《黄鹤楼志》非常认真,他不会操作电脑,需要修改文章时,总是亲手誊抄一遍。后期校对内容,他仔细审读,连错别字都不放过,令人感动。

谈到这次报道,杨晓雨认为有3点很深的体会。第一,团队协力合作很重要。自己能力有限,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采访编辑体量这么大的报道。前台老师、后台编辑的合作支持太及时、太重要了,通力合作才是这组报道成功的关键。第二,最困难的事情,也要努力尝试一下。当时向老的儿子非常忙,曾经拒绝采访,自己反复给他们家属打电话,自己也不好意思,就想放弃采访算了。但最终还是克服了心理障碍,完成了采访。其实向老的儿子向上还是很配合的,非常认真,让自己十分感动。这说明,再困难也要去试,最后还是能成功的。第三,平时要注意积累采访背景资料。不能采访当事人时,这些资料就能派上用场。比如当时采访省博,找了好几个人,却无人能谈出个所以然来,最后还是靠以前备存的资料说话。

猜你喜欢
长江日报中山公园新馆
将来吃鱼不用调刺啦
深圳科技馆新馆
美丽的中山公园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独特视角诠释改革开放40年变化——以《长江日报》“回望为了奋进”报道为例
青岛中山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评价与分析
武汉市中山公园植物群落结构调查研究
中山公园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地方媒体参与国家叙事大有可为——长江日报讲中国故事力作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