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陶行知思想,转变学困生”研究感悟

2021-04-13 09:31陶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44期
关键词:陶行知思想借鉴转化

陶红

【摘要】教师的教育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了学困生的个性发展。借鉴陶行知思想,着力地做好转化学困生的工作,这对于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借鉴    陶行知思想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4-0021-02

一、研究借鉴的理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他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用价值。陶行知先生笃信“人人都能创造,人人都有创造”,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因材施教。培养青少年“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而予以适宜的肥料、水分、太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陶先生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们转化学困生工作,有着现实意义。借鉴陶行知思想,转化学困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二、研究概念的界定

对学困生的界定要把握住三性,即外延的明确性、提示本质特征的准确性和内涵的全面性。依此,我们可把学困生界定为:所谓学困生,一般是指那些在知识、技能、能力、态度、品格、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学困生面对问题,当现有综合的水平与问题解决所需要的水平距离比较大时,在一定时间内不能解决,需要他人的帮助而解决,在问题解决之后,学困生解决问题的水平相应地提高。

三、借鉴理论与形成策略

(1)借鉴理论:陶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底发出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待学生如亲弟子。”“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转化策略:①学校购买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教师人手一本,利用校本培训,教研组活动,集中学习其中的文章,组织大家交流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使陶行知思想深入人心,自觉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②教师与学困生谈话,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思想动态,做到“四个优先”,即:课堂上优先提问,课后优先辅导,作业优先面批,有问题优先沟通。

研究心得:教师的关爱在转化学困生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给学困生一张笑脸,一颗爱心,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学困生就会在教师的理解和关爱中寻找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这样就更好地联系了师生的感情,密切了师生的关系,消除了师生间的情感障碍,有利于教师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借鉴理论:陶先生在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的晚会上发表演讲,提出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先生的四个问题是为了“提供大家作为进德修业的参考”。今天,这四个问题仍然有它的现实意义。

转化策略:学困生每天放学前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当天的体育活动、学习情况、协助老师管理、行为习惯等进行自我反思,针对欠缺面,寻求老师及同学、家长的帮助,完善自我。在时间充裕、能力许可的情况下,要求学生记录下自我反思及纠错的过程,学会撰写行为反思日记。

研究心得:每天四问,是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与方法,如果灵活运用并持之以恒做下去的话,一个阶段后,学生势必会在每天的运动、学习、工作、德育的进步的基础上有着“水到渠成”的大的进步与发展。

(3)借鉴理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转化策略:建立“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传授学生学习方法。

为使学困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校进行了“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此模式教学“以自学为主线、以引导为基础”,建立了“明确自学重点,围绕重点自学,讨论自学情况,点拨自学得失,巩固自学成果”的课堂教学模式。上课时,在教师提出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及相应的学习方式后,学生依据教师的导入问题,尝试性地解决。再利用小组合作交流、集体汇报、教师点拨等手段,展开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教师对学习过程给予评价,对共性认识进行总结,对个别问题予以关注。这样,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让学困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充分自主地学习,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借助于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流、表达的频度和效度,使学生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研究心得:学困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比较弱。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互为师生等合作互动的活动来使学困生有更多的机会借鉴学习好的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落实任务与责任,避免了学习好的学生包办的现象,极大地调动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会了学困生学习方法,增强了学困生学习的自信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紧张压抑的被动接受为轻松愉快的主动学习,提高学困生的参与意识,使学困生都能积极投身到教学过程中来。

(4)借鉴理论: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哪一种生活的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哪一种生活的便是哪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職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曾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帮助进步的小孩子格外进步,由他们'联合自动’,领导全体小孩子及时代落伍的成人,一同进步!”从他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理解学生甚至学困生也可以做教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去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

转化策略:教师给学困生安排成绩优秀,乐学善教,居住距离较近的孩子同坐,让他们扮演“小先生”的角色,协助教师管理学困生,针对学困生的欠缺面随时随地进行帮扶转化工作。课间,解决疑难。课余,辅导作业,指导复习,检查预习。还有的教师大胆尝试了“人人争当小先生”的实验。他们挖掘教材,选择内容,将课堂放手交给学生。他们班的小先生不固定为哪几位同学,而是定期评选,让“小先生”们介绍经验、推选出新一批的“小先生”,这样就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人人争当小先生”的积极氛围,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包括学困生当“小先生”的信心和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研究心得:“小先生”在老师交给任务后,大多能认真扮演角色,尽职尽责,“小先生”在角色扮演中減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和综合能力,提升了自己的道德认知。学困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受到了德育熏陶,懂得了尊重别人,善于向别人学习的重要性。

(5)借鉴理论:陶行知先生说“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社会即学校”,重视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强调社会与学校的一致性,即提倡学校教育敞开大门,面向生活,又提倡把整个社会办成学校,把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都当作教育的场所。这种开放式的教学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转化策略:我校利用三里街社区活动室,安排学生每周三下午去读书、下棋、游戏、参与运动、参与兴趣培养、参与活动竞赛,甚至担任管理员。每年的端午节到了,孩子们和社区居民、学校辅导员一起包粽子,社区的老人给孩子们讲述屈原的故事;中秋节到了,孩子们与社区老人坐在一起吃月饼、赏明月、讲故事;有的孩子组织开展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组织有书画兴趣的会员进行书法和画画比赛,将优秀作品展览在社区的宣传画廊里;有的孩子在老师和长辈的指导下,或为社区居民打扫街道卫生,或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做一些力能所及的事情,彻底改变了以往进城务工子女或贫困子女结伙到处闲逛,或上网打游戏等不良的假日现象。社区儿童俱乐部的开辟,为孩子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培养学困生多种认知兴趣,提高自信心,实现兴趣爱好与学校学习的正向迁移。

研究心得:三里街社居委是一个热心下一代教育,有着良好的青少年教育文化氛围,教育基础的优秀社居委,他们开展的青少年教育活动、儿童救助等项目曾受到联合国的关注,英国的安妮公主曾参观访问该社居委。自从我校组织学生参与该社居委活动以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收到了应有的效果,《光明日报社》还对该社居委优秀的育人方法,良好的育人氛围进行了采访。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学困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稳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责任感等较以往有了根本的改变。我们着重对学困生的品德情况、自信程度、情意水平、学习兴趣、态度、习惯、能力及成绩等进行了研究后期的测试。经过测试得出,参与研究的学困生自信程度、情意水平要明显高于实验前。其中,中、高年级学困生在自信度上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实验的时间越长,学生越自信,越具有较高的情意水平。

当然,以上只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缩影。“借鉴陶行知思想,转变学困生”的策略与方法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修改和完善。由于教育个体性的差异,并非每一个学困生身上都有明显积极的效应。我们在实验活动中还要不断挖掘更深层次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研以致用,力争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使研究更好地为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林静.一股清泉流过心田——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J].学周刊,2011(2):201.

猜你喜欢
陶行知思想借鉴转化
陶行知教学思想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渗透行知思想做好班主任工作
在绘画中将创新教育与陶行知思想相结合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借鉴陶行知思想,小议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