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视角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研究

2021-04-13 22:51陈安雪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陈安雪

【摘要】随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教育部对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目标与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是培养职业人才的重要资源之一,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以上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秉持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使学生德技得到共同发展,职业学校需要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从质量培养方面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从而更高效地解决职业院校亟待解决的难题。因此,职业学校不仅需要结合实际教育需求培养教师的“双师型”理念,还应该从综合素质方面提升职业学校教师的个人水平,进而充分提升职业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就“双师型”视角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展开探讨[1]。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行业特色  社会发展需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025-02

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对于“双师型”教师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进一步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对“双高计划”的建设和实施,实现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构建的重要性

“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指保证教师个体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顺利解决相关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其外在表现为市场调研、操作、技术服务、科技开发、工艺设计、专业建设、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等能力。无论如何认定“双师型”教师,总体要求就是教师应既具有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同时又具备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即教师专业化建设,国内外对专业化认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澳大利亚颁布的《澳大利亚教学专业标准国家框架》,该标准认为教师专业化有专业发展和专业素养两大维度。教师的专业发展维度包括毕业阶段、胜任阶段、成熟阶段、领导阶段四大阶段,教师的专业素养维度是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品质、专业关系协调能力4个方面的素养。随着当前职业教育日趋要求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掌握当今经济社会生产现场的最新技术、最先进的生产工艺、产品研发、最新标准和最新管理理念。因此,“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构建必须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能力,提高专业素质、专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教育教学技能,即注重教师的专业实践经历、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建构。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正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据相关材料表明,职业院校对“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要还是采用从资格、企业实践、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认定,但对专业教学所需的实践能力水平没有明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国家及相关部门也没有明确要求教师应该达到的专业实践技能标准,随着教育部推行实施“1+X”證书制度和“三教”改革,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所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专业实践能力建设迫在眉睫,探索一条适合教师提升专业实践能力途径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双高计划”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标准应当分类型

从职业学校目前的专业分类来看,可以主要分为文科类型和工科类型。两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点不同,工科的培养目标是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选择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要是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工作人员,而文科是培养一线从事管理和服务的人员。因此,我们可以把他们分为工科和文科两种类型的“双师型”教师,不同类型“双师型”教师的双师素质要求应当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的标准认定。同时,职业学校的教师在业务和专业能力上有的偏于科研,有的偏于教学。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时,应该对偏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和偏科研的“双师型”教师有不同侧重的认定标准[2]。

3.“双师型”视角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

3.1明确制定“双师”标准,对“双师”资格审核体系进行严格构建

教师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政策的指引,教育部门对其政府机构职能进行强化的过程,应结合各地实际特色情况落实国家教育指导思想,提高相关政策法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既要将教育发展目标分类进行细化,又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在专业发展中明晰学校和教师的目标。在教育不断发展改革的进程中,我国职业教育不仅从教育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还对其相关教育发展目标进行明确,也逐步强调了职业师资队伍中应注重“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因此,为了确保职业院校能够构建具有高起点的“双师型”师资团队,各地教育部门应指导相关院校明确制定“双师”标准,对“双师”资格审核体系进行严格构建。

3.2加强教育教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融合

首先,教育教学知识是和专业知识、职业知识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需要联系具体专业和职业进行指导,需要通过实践,在专家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格兰斯曼等人从教育教学的视角出发,提出作为未来教师要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专业知识。第一方面是教学的内容性知识(content knowledge for teaching),主要是指与所教专业相关的一系列学科,包括基本的事实信息、组织原则和中心概念等;第二方面是教学的实质性知识(substantive knowledge for teaching),即能够利用专业的框架结构和范式,进行专业探究,了解相关数据和信息的意义;第三方面是教学的章法性知识(syntactic knowledge for teaching),即有关把新知识融入专业领域的方法性知识;第四方面是学科知识的信念(beliefs about subject matter),教师对学科知识的信念,对教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总之,职教教师的专业知识在深度、广度、组织形式、目标要求和其他职业岗位对专业知识的要求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教育教学对专业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和组织。

3.3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素养之一,为了能够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职业教育有必要注重校企合作模式的教育应用,这也是打破传统教育局限性的最佳突破口。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为了能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提高理论知识教学成效,不仅要对专业对口企业的行业需求、经营需求及经营特点进行熟悉和了解,针对性掌握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特点,还需要以身作则开展企业岗位实习和技能训练实践。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既能有效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又能逐步成长为实至名归的“双师型”教师,使其在工作岗位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除了需要企业提供真实性的实践平台,还需要“双师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行业特点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实现共同育人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确保学生发展成为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接班人。同时企业还肩负着将职业院校教师培养为真正合格的“双师型”教师的重任,因此,职业院校需要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学历层次,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水平,进而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3.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衡量教师素质水平的重要依据,关乎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着重提出:“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当前职业院校的创新管理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还有待完善,教师的创新热情、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都有待激发和提高。对此,职业院校要改善教师的创新环境、完善相关机制体制,借助引导、激励等手段来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参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會议和行业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技能,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观点和创新性思维。

4.结语

在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的过程中,既要注重教师团队的构建,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技术技能以及理论教学技能,又要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合理、科学的培训,制定详尽的培训目标,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完善,最优化发挥职业教育的教学成效和教育影响力,使职业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得以一一改善,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技能人才[3]。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师〔2019〕6号)[Z].2019-08-30.

[2]张子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烟台:鲁东大学,2019.

[3]耿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教育素养提升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求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