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高考阅读方法,理解现代文主旨

2021-04-13 16:10简先标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6期
关键词:心灵物质精神

简先标

【摘要】高考的主旨分成两大类——宏观主旨和微观主旨。宏观主旨分两类——“爱国”和“今昔对比”。微观主旨分六类:第一类人性,表达了作者对过度发展的现代化的忧虑,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了美好的东西;第二类故乡;第三类写动物就是尊崇生命,写人就敬仰人格;第四类自然美;第五类情感;第六类哲学,希望人们能够尽早认识到物质的诱惑,能够尽快地回到自己的心灵和内心世界。

【关键词】宏观主旨  微观主旨

【基金项目】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编号:JSZJ20071)。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6-0131-02

閱读的本质是认知输入和信息吸收。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是教育的根基性工作。高考走向核心素养,高考试题的信息量增加,阅读量增加意味着要求我们学生阅读能力要增强,阅读方法要掌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增强。高考阅读题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学生很多时候读不懂文章,在高考中,如果看懂文章就能够回答出文章的主旨。高考现代文文章的主旨,大部分都是在文章中倒数两个自然段中出现的。因为高考的题目都有点难度,不可能像初中考试那样简单,第一自然段就直接把主旨告诉读者了。很多时候,就算看了倒数两个自然段,因为说的比较隐讳,所以还是看不出文章要说什么,但是高考是一个标准化的考试,它就不可能每年考的都不一样,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拿到一篇文章的基本步骤为:首先尽快把前部分的内容快速浏览完,把眼睛定格在文章倒数两个自然段,就可以达到对文章主旨的迅速判断。这就有必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来培养大家迅速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

将近几年高考阅读题的选文粗略概括为两个:祖国我爱你;祖国你今天比过去好多了,今昔对比。只要是选拔性考试,文章不可能有太大的差异,文章的选择是有据可循的。高考现代文的主旨分为宏观主旨和微观主旨,宏观主旨比微观主旨相对简单。或者爱党、爱国、爱人民,或者是祖国今天比过去好。

第一类“人性”。这两年考的最重要、最多。大家千万不要以为考试的时候,就把“人性”这两个字写到答案中就对了。

人性是什么?此时说的人性的本质不是“人性本善”之类的东西,而是让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每个人都想全面发展自己,可是大机器时代到来之后,我们都没有办法全面发展自己。在人发明机器之前,人是很累的。因为人没有机器,人要自己种地,什么事都得自己干。而人在发明机器之后,基本上都是机器干,人不干了,好像我们是进步了。可是作家跟一般人不一样,当大部分人都认为现代化不错的时候,作家却不一定这么认为。在大机器生产之前,一般的人都是全面发展自己,人自己种地,就锻炼了自己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自己挑水就锻炼了自己的腰腹部肌肉,也锻炼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例如在机械化时代到来之前,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他不只是画家,还是数学家、机械家、医学家、化学家,是个全面发展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走向现代化了,越来越走向机械化了,越来越走向城市化了。我们确实应该不断前进,可是在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其实丢掉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所以作家不断的反思,越来越疯狂发展的现代化(作家不反对现代化,反对的是过度的现代化)。所以,语文从来不是单纯的语文问题,语文会关注社会的变化。

每一篇文章的具体情况不一样,但是记住那些关键词。个别阅读能力比较差的同学,把这些关键词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句子就可以了。例如直接回答,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过度发展的现代化的不认同、批判、担心或者忧虑,以及对传统的那些东西的向往和追怀。

林清玄的《阳光的香味》,文章讲的是作者林清玄,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来到台湾的一个地方。这个时候正值台湾稻子成熟的季节。林清玄说,哇!稻子真香啊。农夫说,这不是稻子的香味,这是阳光的香味。在那个时刻,那个农民说的话,根本不像农民应该说的。他俨然变成了一个哲学家。农民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原因很简单,倒数四个自然段,他跟林清玄的对话就明白了。显然,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都市过度发展的那种深深的忧虑,和作者对农夫身上具备的那种自然的、充满原始生命力量的由衷赞美——人性的主旨。

刘成章的《看麦熟》,作者在文中说,看到麦子熟了,陕西那个地方的劳动妇女身上还保留着一股非常纯粹的美好的感情。文章的标准答案是: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陕西妇女身上具备的人性美由衷的赞叹。

还可以从反面来概括主旨,《肖邦之夜》文中说北京这个城市现在弥漫的基本上都是摇滚乐、酒吧街的音乐了,再也听不到像肖邦那样的高雅的音乐了。文章的标准答案是:表达了作者对过度发展的城市化和城市喧嚣的那种深深的忧虑。陕西妇女所谓的乡土化和城市化中的北京的肖邦之间,两者本质上都是人性的。

纵观以上的例子,大量文章的主旨都统统指向“人性”这个主旨。“人性”的主旨分成正反两面,一是对“对过度发展了这种东西”的批判,对现代化的批判;二是对一些东西的赞美,在农村,在充满生命力的地方还保留了人性的美好。

第二类“故乡”。北京卷是最爱考故乡的。

牛汉的《绵绵土》,倒数两个自然段。“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故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我祝福他们。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答案微观主旨故乡。

第三类“敬仰”。如果一篇文章的题目写的是一个具体的动物,所有作家对于这些动物都表达了对他们生命的尊崇,简称尊崇生命。如果写的是一个人,不管作家怎样表达,一定落脚到对这个人人格的敬仰,简称敬仰人格。我们可以敬仰大量作家的人格,比如史铁生、司马迁。例如《高树鸣蝉》,蝉是动物,头脑中马上浮现出四个字“尊重生命”。我们与蝉一起风餐露宿,蝉给了我们很多的精神等等,说通俗点,就是蝉作为一种生物,它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中,却不断地唱响了对生命的礼赞。看倒数第二自然段就更明白了。

“不能因喜转悲,来苛求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四年泥土下的黑暗,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经历了化蛹为蝶般的蝉是伟大的,它们完全值得尊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所以写的是动物,就是表达作者对动物生命的尊重。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标准答案要求语言非常简明、直接、明了,是不能用文学化的语言来表达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文学文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本身的语言特别优美,充满哲理性。而这些文章的语言基本上是不能够作为答案使用的。所以,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绝对不可以抄原文的句子作答。但是科技文阅读,我们平时说的小说阅读和实用类文本,语言简明、直白,恰好可以用原文中的原句作答。例如冯骥才的《怀念老陆》,在迅速找出它是宏观主旨还是微观主旨,进而确定是宏观主旨两个中的哪一个,还是微观主旨六个中的哪一个?文章开头说:“近些天我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老陆的性格,好像江南的水乡一样。由此我们可以说江南水乡所表现出来的正是作者对老陆性格的象征。当然,这跟文章的主旨没有关系。

文章的倒数第二个自然段,讲了一些老陆与作者之间的事情的回忆。文章最后说:“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我听了一征,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文章的主旨一定不是宏观的,是微观的。微观一共有六个,用排除法就可以了。老陆是人,一定是对老陆人格的敬仰,也可以用原文中作為一个自然段的原话,表达了作者对老陆的怀念。

第四类“自然美”。题目是一个具体的景致或者是写某个地方的风光,一定表达了作者对这个风光的赞叹。例如张承志的《危险的生命》倒数两个自然段:“或许,这个印象应该用画或摄影作品记录下来,再传达给朋友和故乡人,或许这种印象只是少数人才需要的。但是关于生命存在的处境问题,特别是关于生命、处境与美的问题,对今天的中国是急需的,至少我是这样考虑的。”

“在黑锅火山,除开那种金叶树外没有其他的生物存活下来。这偏激的证明一个观点:美则生,失美则死。”好像有点晦涩难懂。既然金叶子树在黑锅火山,它又那么顽强地活下来,它们一定是充满“生命力”。与金叶子树相同的另外一系列的概念,胡杨林、彩色的荒漠、阳光古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充满了生命力。

第五类情感。人的情感就是亲情、友情、爱情几种。例如,史铁生的《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种爱,就是亲情主旨。

第六类哲学。哲学跟前面讲的“人性”很像。社会越来越喧嚣,我们的生活,我们生活在一个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物质诱惑太多了。所以,作家们不断的告诉你,与物质诱惑相比,人的精神是更重要的,希望我们抵御外界的物质诱惑,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记住这几个关键词:“物质”和“精神”,“诱惑”跟“心灵”之间的关系。

熟悉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微观主旨和宏观主旨,把握住任何一篇文章。就算没有完全看懂文章,也可以通过找倒数两个自然段附近的文章内容,结合六个主旨类型,从一堆主旨中选一个或者两个。

参考文献:

[1]国家玮.手把手教现代文阅读[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心灵物质精神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虎虎生威见精神
心灵真正的荒凉来自太多的快感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唤醒心灵
在大地上寻找心灵的栖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