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活,让信息技术教学更接地气

2021-04-13 00:32方桂丽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方桂丽

【摘要】尽管信息技术学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但是,归因于部分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脱离现实生活”“空谈信息技术知识”,所以导致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效益不佳。本文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生活化教学情景:激趣导入之扳机;生活化任务:探究新知之蹊径和生活化作业:拓展运用之桥梁”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89-02

信息技术与高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相关,诸如,在一些信息化平台中下载学习资源,制作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演示文稿,利用Excel表格汇总一些与学习相关的数据资料等。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必须要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聚焦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每一项教学内容,无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使得信息技术教学更加接地气,还能够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效性。

尽管每一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都知道“生活即教育”,都知道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却不能够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生活化。窃以为,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还是开展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亦或是设计生活化的课后作业,都是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情景:激趣导入之扳机

教学情景,是学生“透视”教学内容的窗口,是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舞台。有趣的、生活化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一种学习状态,让学生在知识、心理、能力等各个方面做好学习准备。显然,学生之所以能够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学习状态,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是教师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兴趣之扳机。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找准连接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纽带,为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奠定基础。以教学“信息与信息的特征”这部分内容为例,尽管大部分学生都对信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但是,对信息的概念以及特征却认识比较模糊,不够完整。为了让学生对于信息有一个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形象逼真、切合实际的教学情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笔者发现“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告急”等这些成语典故,都隐含着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信息”。因此,在课堂伊始,笔者利用这些与“信息”相关的成语典故导入了新课。为了让学生更为形象直观地理解这些成语典故,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相关教学情景,如古人通过“结绳记事”的情景,以及古人通过“飞鸽传书”的过程,还有在战火纷飞的古战场上,戊边的战士通过“烽火告急”的情景等。尽管学生对于“结绳记事”“飞鸽传书”“烽火告急”这些情景不太了解,但是,聚焦于教师创设的教学情景,学生就会更为形象、更为直观地认识与了解这些情景。与此同时,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兴趣也会愈发浓厚。

其次,在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时,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借助于一些信息技术手段,将生活化的教学情景信息化、趣味化。以教学“信息及其特征”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内容详实的新闻报道、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心有灵犀的微笑动作、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等。聚焦于这些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学生对于信息的“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等特征,就会有比较清晰、具体、直观的认识与理解。

最后,教师在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导入新课时,一定要努力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要让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成为点燃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导火索,要让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成为引领学生有效学习的助推器。比如说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结绳记事”“飞鸽传书”和“烽火告急”的情景时,一定要把握了“度”与“量”,即要尽可能地用最短的时间,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切不可耗费过多的时间,以防课堂变得“头重脚轻”。

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那么,生活化的教学情景就会成为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扳机。

二、生活化任务:探究新知之蹊径

探究新知,是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为了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探究新知,教师应该围绕教材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以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为蹊径,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探究新知。在一些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尽管教师也会在课堂中使用任务驱动法,也会设计一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任务,但是,归因于教师设计的这些教学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紧密,所以导致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时缺乏主动性、能动性与创造性。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任务,那么,学生在完成这些教学任务时,就会变得兴趣浓厚、动力充沛。如此一来,学生完成这些生活化教学任务的效果也会显著提升。

因此,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在任务设计方面多花心思,真正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教学任务。以这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为抓手,教师就可以引领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就可以在丰富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信息资源管理”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一信息技术学科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任务一,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寻找生活中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就会知晓医院、银行挂号系统,都是“信息资源管理”在生活中具体运用的表现形式。任务二,让学生利用电脑中的“资源管理器”对电脑中存储的各种资源进行分类管理。的确,在实际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对电脑中的资源管理不善,所以导致电脑中的各种资源随意存储。此举,不仅占用了电脑中有限的存储空间,还为后期查找、使用资源造成了不便。但是,通過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会感受到资源分类存储的各种益处,就会在今后的生活中科学、合理、有序存储电脑中的各种资源。任务三,让学生或通过查阅资料,或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学校图书室的图书管理系统。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会明白,对于学校图书室管理员而言,如果用常规方法,在大量的图书中快速准确地检索,并找到图书,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但是,如果利用图书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员就可以快速、准确地检索、并找到相应的图书。

很显然,这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就宛如是教师引领学生探究新知的一条蹊径。通过让学生完成这些生活化的教学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利且圆满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感受“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三、生活化作业:拓展运用之桥梁

作业,不仅是教师引领学生复习巩固相关知识的一种指南,还是教师引领学生拓展运用相关知识的一座桥梁。依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课堂作业也好,课后作业也罢,在引领学生复习巩固、拓展运用知识方面的作用是相同的。每一项信息技术无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无论是在设计课堂作业时,还是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都应该聚焦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学生的作业内容、作业形式生活化。相比于普通作业而言,生活化的作业趣味更浓,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以及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比如说,在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调查中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经历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围绕这部分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些调查实践,精心设计了一项课内生活化作业,即让学生在课中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一些与“中学生移动学习现状”相关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加工”。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认真撰写报告。为了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完成此项课内作业,笔者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前,首先向学生出示了此次作业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从学生“搜集资料的准确性、整理资料的合理性、分析数据的科学性以及撰写报告的详实性”等几方面进行了评价。为了使得评价标准更加具有操作性,教师还对各个评价项目进行了细化,并赋予了一定的分值。紧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评价标准为引领,紧锣密鼓地开始着手完成此项生活化的课内作业。从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来看,因为此项作业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每一位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都空前高涨。最后,当各个小组的学生完成此项课内生活化作业之后,教师又从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此项课内生活化作业进行了评价。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更加有趣,让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更加有效。

还比如说,在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术“综合活动:夸夸我的家乡”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依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了一项课后巩固作业,即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名称由来和变迁的前提下,广泛搜集一些关于家乡的地理信息、历史文化、名人轶事、风土人情以及旅游资源等。如此一来,学生在完成此项课后作业时,就能够回归生活,全面搜集一些与家乡地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旅游资源相关的文本、图片、数据、音频、视频等信息。在广泛收集与细致整理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学生还必须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与表达”。以此为契机,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图表处理能力等,都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无论是生活化的课堂作业,还是生活化的课后作业,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吸收内化所学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拓展运用相关知识。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更加有趣,让学生完成作业的结果更加有效。

总而言之,对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为了着力提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效性,绝对不能“脱落实际生活”“空谈信息技术知识”,否则,不仅会削弱学生学习信息技術知识的浓厚兴趣,还会“封闭”学生学以致用的路径。相反,如果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能够创设生活化的情景、开展生活化的任务以及设计生活化的作业,那么,就可以引领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管窥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研习琳琅满目的信息技术知识。如此一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就会因为信息技术而变得五彩缤纷,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就会因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而变得丰富厚实。从这个角度来看,回归生活,是不是可以让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更加接地气呢?

参考文献:

[1]蔡伟平.浅谈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8(7):73.

[2]盛丽春.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探析[J].江西教育,2018(3):37-38.

[3]陈艳.浅谈核心素养下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J].人文之友,2020(5):241.

[4]鄢永林.探讨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J].中外交流,2016(14):167.

猜你喜欢
高中信息技术生活化教学策略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高中信息技术探究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