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4-13 00:32韩天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高校

韩天

【摘要】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普及,使得其为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但网络信息复杂繁多、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如何保证学生获得正面、优质的网络信息,是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重大挑战。文章对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剖析,并对如何完善高校思政体制提出了策略性建议,以期抛砖引玉,为完善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提供有参考。

【关键词】高校  网络思政管理  网络思政专职部门

【Abstract】The high popularity of Internet technology makes it one of the important channel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obtain information. However,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is complex and various, and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is uneven. How to ensure students to obtain positive and high-quality network information is a major challenge to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expounds an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c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university;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anagemen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ll-time department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91-02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使得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覆盖率不断走高,因而对于青少年三观的塑造和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是世界上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更是与互联网息息相关。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已经能够实现全天候、全地域的信息获取。鉴于高校学生对于信息优劣的判断能力不足,若不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难以保证其不被不良信息误导和侵害。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应运而生。

一、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存在的普遍问题

虽然思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各大高校也纷纷采取措施对学生进行良性引导,但是高校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过于严苛和一刀切的干预管理已经不适合该学段的学生管理,因此由不当管理而产生的负面案例也频频出现。究其根本,在于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未能与时俱进。尽管高校达成了针对网络思政管理的共识,但却未能将思政管理和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有效融合,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也就并不奇怪了。

(一)高校思政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

由于缺乏健全管理体系的指导,高校思政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队伍缺乏有效合作以及网络技术能力的欠缺。

1.高校思政管理团队网络能力和现阶段高校的思政管理工作是分级而治,工作思维未能与时俱进

现阶段高校的思政管理工作是分级而治,由学生处、辅导员、授课教师和系部、班级党、团干部逐级负责。作为专业的思政管理团队,其间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政治修养,完全可以科学高效地处理思政相关工作。但是随着工作扩展到网络领域,工作人员的短板逐渐显现出来。

第一,高效思政管理人员对互联网技术的专业度不够强。思政管理人员平时工作繁忙,对于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的关注时间有限,相较于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的学生而言,从信息获取到网络影响力都处于劣势地位,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尽管高效思政管理人员都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都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经历,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使其对于最新的网络技术和网络信息难以及时掌握和获取,而大量的学生在互联网领域如鱼得水,专业能力甚至不亚于专业教师,若想实现对他们的有效管理,思政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增强自身的互联网技术能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使思政管理及时渗透到高校学生的日常网络学习之中。

第二,由于缺乏互联网思维,高校思政管理人员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未能与时俱进。网络世界虚无宽广,不像现实世界有很多的条框约束,对于处在热血涌动阶段的高校学生而言,是理想的自由发挥之地。在这里他们不惧挑战权威,可以自由和自主的发言,甚至会为了获得自我成就感而发表过激的言论。以高校的网上教育平台举例,学生可在网络平台进行课业选择及学期末的课程评价,这本是网络时代师生平等对话、推动网络交流的民主性举措,但有的学生却发布不当言论,并对此造成的危害不以为意。如果网络思政管理人员不能对此行为及时干预和加以矫正,不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让学生认为不必为不当网络言论承担责任,长此以往还会造成网络言论的极端化发展,频频出现的网络暴力事件即是对此的最好印证。因此,网络思政管理人员应及时转变工作观念,加强对高校学生互联网言论的有益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主看法,但应做到言之有度并学会对自己的言论负责。

2.高校思政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存在欠缺

由于互联网属于虚拟的社交空间,很多人把发布不当言论当作是自由权利的一部分,而且由于我国互联网立法体系滞后,对于不当言论的制造者和恶意传播者的追责力度欠缺。在如此的互联网环境背景之下,不少高校学生自我意识膨胀,为获得关注、满足虚荣心,而被恶意引导,发布对政治事件和国家大事的不当言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更有甚者,在网络热点事件之中,很多高校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对事件主人公进行恶意人肉或者网络攻击,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的精神伤害。网络言论的传播简单而又迅速,鼠标轻轻一点言论就可能全网散布,但言论暴力同样是暴力,如果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人员不能及时进行管理和引导,势必埋下巨大的社会隐患。但不少思政管理工作人员缺乏网络工作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经验,对于网络不良现象的出现未表现出该有的政治敏感度、不能做到以小见大未雨绸缪,更谈不上对网络狂欢中的高校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指引。

(二)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思政管理工作可借鉴的历史经验不多,因而存在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的客观问题,最为直接的表现为工作团队分流而治,未能实现工作中的有效合作。在传统的高校思政管理工作中,一直践行的是分工明确的各级管理体制,由校党委、组织部、政教处、授课教师、辅导员和系部、班级党、团干部逐级负责。各部门与学生接触的视角不同,因而开展学生教育和引导的渠道也就不同。可是互联网时代之下,分工过于明确的思政工作方式难以满足网络思政的工作要求。思政团队由于缺乏网络工作的经验和前瞻性,未对网络思政工作进行专门部署,使得网络监管工作力度不够,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不足,出现不少监管漏洞和短板。

比如网络社交的便捷性使得学生的社交圈得到有效扩大,而社交纷争的隐患也由此剧增。在门类繁多的社交平台、微信、微博热门网站和及时通讯的APP中,学生可以通过点赞、回帖等方式进行言论回复。但一些高校学生因为琐事发布恶意评论甚至在各大网络平台发布恶意信息,如果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引导,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就可能发展成为网络暴力中心,对当事学生造成身心的巨大伤害,更会树立不良典型,让学生认为网络暴力是发泄和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因此,网络思政管理人员应构建合理的监管体系,设置专门的网络部门对学生进行监管和合理引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将不良事件扼杀在萌芽阶段。

二、完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制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网络思政管理的专职部门

在互联网渗透生活方方面面的当下,为了加强对高校学生的网络引导和思政管理,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领域和事件做出及时、精确的回应,使高校思政管理的精神得到有效落实,各大高校应设立专职部门开展网络思政管理工作。第一,在各大平台设置学校官方媒体账号,对网络舆论进行正向引导。高校的各平台官方媒体号可以对高校的各项政策信息和热点资讯进行发布,并对政策和精神进行及时、正向的解析。在遇到突发和热点事件时,官媒可代表学校发布相关信息,以肃清谣言,正面引导舆论导向。第二,对信息的发布渠道进行统一管理。除了专职的网络思政部门,各级传统思政管理人员发布的信息也应进行统一管理,做到既能实现信息快速准确的上传下达,又能避免信息混乱、冗余的现象出现。因此,应建立统一的信息发布渠道,保证学生及各级工作人员及时了解信息。第三,设立针对网络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人员应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设置应对网络热点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对于事件及时进行疏导化解,避免出现事件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第四,开发网络舆论检测系统,设置检测热点关键词,及时对舆论进行监测和排查。同时应加强与各大院校之间的检验交流,必要时开展有益合作,共同实现对高校学生的思政管理。

(二)加强对网络思政管理工作团队的专业能力培训

虽然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是对网络思政管理工作的巨大挑战,但学生的网络信息检测、处理工作还是要逐一完成,因此加强网络思政管理队伍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势在必得。首先,对团队定期进行思想政治培养。高校应定期组织对网络思政管理工作团队的思想政治培养活动,不断加强队伍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思想觉悟,培养团队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其次,加强对队伍的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高校可与社会广泛合作,邀请互联网技术专家和网络舆论专家开展培训课程或讲座,对网络思政团队进行专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其信息技术处理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高校组织创建网络思政工作标志性栏目

互联网信息繁杂,大量冗余信息浪费学生宝贵时间,因此引导学生关注正面信息,是高校网络思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组织创建标志性栏目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第一,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网络思政宣传栏目。各大高校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的兴趣在公众号或官媒设置思政宣传版块。以趣味故事或热点事件解读的形式,每天向学生进行思政知识的普及,抓住学生心理,用轻松的形式对其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加强对校园网站、贴吧的管理。校园网站、校园贴吧一直备受学生关注,加强对这些平台的舆论导向管理,打造学生喜欢的热门栏目,如清华的“水木清华”、北大的“北大未名”等,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中,对舆论进行引导,使之成为吸引学生、对其进行思想者政治培养的重要路径。第三,高校的党委团委也应积极组织活动,如思政知识竞赛、 九一八纪念活动等,在学校网站开辟专题,对红色历史和思政知识进行普及;各系部、班级创设班级QQ群、微信群,定期进行思政知识传播,也能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的网络思政管理对于引导学生接受正面网络信息,避免学生被不良信息荼毒,及时化解和处理网络突发事件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各大高校应设立专门的网络思政管理部门,并加强对工作团队的政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以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政管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高军.网络时代背景下思政队伍素质问题的思考[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0(5).

[2]史鐵杰,余妍霞.高校思政教育网络资源利用与共享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7(1).

[3]程振设.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