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信息技术 推进小组合作学习

2021-04-13 00:32张慧敏杨可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张慧敏 杨可

【摘要】伴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以信息技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体现了学生主体性有效途径,也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于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巧用信息技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9-0097-02

小组合作学习从定义上来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基本的形式,教师通过布置任务,指导每组成员开展合作,遇到问题共同探究,发挥集体智慧,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强化学习自主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进度,助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进一步发展。

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分析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以及符合新教学理念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前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调查显示,传统的小组活动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活动开展过程中时间没有办法控制,并且小组之间的活动速度慢、范围小,从而导致诸多问题产生,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作兴趣匮乏

小组合作学习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自主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习任务的难度较大,在缺乏深入理解以及小组科学合理分配的情况下,整体的合作学习情况不容乐观,不仅无法完成教学目标,而且会产生相反的作用,会让学生缺乏合作兴趣,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和同学进行交流,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学习缺乏延伸

传统的小组合作教学中,从内容上来说,就是教师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某项任务即可,或者仅仅是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进行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旦课堂上的学习结束以后,也就代表着整体的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课后很少会再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学生想要在课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时,很难延伸开展相关的活动,从而导致整体的教学深度不够,学习的效率自然受到影响。

(三)评价单一客观

现实教学中,在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后,对于评价方面,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通过举手或者书面的形式,对某一组或者某一位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不够客观,评价方式也缺乏创新和多样性,自然评价的效果差强人意。

二、巧用信息技术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技术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具有很多优势,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教学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信息技术这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钥匙”,巧用它助推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一)巧用信息技术,设分组助理解

对学生来讲,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理解是第一要务,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化的任务知识变得形象化,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介入,有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高效自主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在分组时的成员科学分配,即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各方面,从而有机地进行科学结合,并选定具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小组的组长,保证各小组之间实力相对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这一“钥匙”,将小组学习任务分配变得更直观、易操作,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自主分配小组内的学习任务,顺利完成合作学习。

例如,在课堂上需要探索某应用软件功能时,教师可以通过预先设置任务,并将任务通过专属信息端来派发到各个小组,学习小组的各个组长便能在最快时间内接受到任务,并直接根据组员具体情况进行任务分配。随后,小组成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终端,即时进行现场操作,并开展相应的小组讨论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活动。同时,当小组成员进行小组任务时遇到问题后,也可以开展多渠道网络查找搜索,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解決所遇到的问题,不仅提升了学习的效率,更锻炼了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注意小组合作任务的科学制定,预设任务时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因材施教为前提,学生学习情况为主体,学习任务应遵循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且以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为基础。二是任务应具有合作探究性,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科学设置任务内容,以匹配各个学习小组的学习需要。

(二)巧用信息技术,新形式深互动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组合作教学中,能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如自媒体作为目前流行的交流沟通方式,学生十分喜欢这种全新的信息技术方式,他们经常通过音乐和短视频、直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才艺。为此,教师可以将直播和教学融为一体,在直播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再紧张,各自扮演着知识传授者和求学者的角色,师生之间的地位更加平等,师生可以自由提问和回答。教师甚至可以将小组合作教学和网络直播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直播互动的过程中深化小组学习的效能。

举例来讲,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某些直播平台,来开设一个直播间,并告诉学生直播间的号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进直播间和教师互动。同时,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划分为不同组别后,先开设一个抢答环节,目的是活跃学习氛围。第二个环节是知识应用,展示出事先准备好的练习题,每一道练习题都有很多已知条件,问题方面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每一组学生进行抽签,抽中哪道题该组成员就要认真分析题意,并提出合适的问题。最后,组员可以建立一个微信群单独讨论题目的问题设计方法和答题方法,将答题思路或步骤拍照上传至直播间即可完成既定目标。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互动学习之中,主动思考与探究问题,整体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三)巧用信息技术,增合作助团结

传统的小组合作教学中,由于时间和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课后的延展性较差。当学生想要在课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解决问题,但由于活动无法有效开展,学习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教师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延伸拓展,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丰富课前、课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进一步深化,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巧妙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将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以微课预习的方式推送到平台上。然后让各个小组长领取预习任务,带领本组学生一起预习,完成预习学案后,各个组长汇总每个学生的难点学习情况,上传至信息技术平台。最后,教师可以在平台根据学生的预习学案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新课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就会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难点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可以更好地完成课前预习,而且在小组互相讨论、监督的氛围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

此外,在课后练习阶段,教师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及时了解小组形式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疑答惑。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小组情况,让学生在小组内形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根据信息技术平台上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各个小组率先完成作业的同学来帮助本组有学习困难或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互帮互助的形式,真正让学习变成了一个合作的形式,更好地起到了全员学习的效果。

(四)巧用信息技术,促评价提效益

评价是反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指标。传统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对某一组或者某一位学生进行教学评价,评价内容往往缺乏客观性。而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使得评价更科学,方法更多样化、多元化,效果也更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巧用信息技术这把“钥匙”,来打开学生的心扉,丰富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让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变得更为科学有效,互动层次更深、更广。

例如,在教学结束后,为确保评价的即时性、准确性和便捷性,教师利采用“班级优化大师”等信息技术软件,开展了一次匿名教学评价活动。首先,在教师点评方面,教师可以在平台上根据小组合作任务的类型,来具体制定相关的评分标准,细化出其中的加减分项、每个点评背后的原因、事件及分值,最后信息系统自动生成数据,并自动累加。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师的评价效率,教师评价的形式和效果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其次,在生生评价方面,各小组長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平台的评价系统,开展小组内的生生之间的学习评价,在互相评价中,合作内的组员会相互形成一个互助合作的关系,优秀组员会成为小组成员的学习榜样,在后期的探究学习中,大家一起取长补短,认知到自身更多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不难看出,通过信息技术的介入,评价的及时性、科学性得到了最大的提高。当教师公布各组的学习任务综合分值时,各小组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竞争关系,得分低的小组会在后面的合作任务中更加积极地去争取高分值,以努力为本小组争取荣耀。通过这样的方式,整体的小组学习氛围被调动起来,学生更加重视小组合作的重要性,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小组学习,这样使得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活跃了起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在日积月累中逐步形成与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就像是一把“钥匙”,它不仅能解锁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也能更进一步地发挥出它及时、便捷的特性,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入发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利用好信息技术这把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钥匙”,巧用它助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和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要巧用它将小组合作学习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未来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善于合作、勇于担责的人。

参考文献:

[1]姚韦韦.网络环境下小组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进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施云凤,刘敏昆.混合式学习环境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优化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5):81-83.

[3]吴德运.基于学生学习与评价系统的教学模式探索与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57-59.

作者简介:

张慧敏(1983年2月-),女,汉族,本科学历,济宁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杨可(1980年6月-),男,汉族,本科学历,任职于济宁市电化教育馆,一直从事电化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管理等研究工作,擅长将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