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江及其《黄山图》册

2021-04-13 03:28鲁颖
中国书画 2021年3期
关键词:钤印款识图册

◇ 鲁颖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

一、渐江生平简述

渐江(1610 1664),俗姓江,名韬,字六奇,又名舫,字鸥盟。为僧后法名弘仁,字无智,号渐江,别号梅花古衲。弘仁一生是清寂孤苦的,他出生于安徽歙县江家坞,江氏乃当时歙县的望族,然而弘仁幼年父亲亡故,家道中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曾拜当地名儒汪无涯为师,研习五经,准备参加科考。在此期间,他“尝掌绿而舌学,以铅堑膳母”,过着非常清苦但却事母至孝的生活。王泰徵在《渐江和尚传》记载了他曾为母亲“一日负米行三十里,不逮期,欲赴练江死”的经典故事,可见他是一个孝子。但因国运更替,弘仁遂绝意科举,终生不仕,且一生不婚,母殁后,为偿还为母治丧的费用,以至劳累成疾。弘仁36岁时,即顺治二年(1645),清军大举进攻徽州,同乡金声和他的学生江天一组织军队奋起抗击,但后来均告失败,徽州陷落。部分抗清志士转入福建,投奔唐王政权。弘仁同老师汪无涯也跟随去了福建。顺治三年(1646)6月,清军进一步南下,进攻福建,唐王被执。弘仁到达武夷山后,同一批跟随唐王的志士仁人躲进武夷山天游峰一带的深山中,以至有“不识盐味且一年”之叹。尔后,他同汪沐日、汪蛟、吴霖等人一起在幔亭落发,皈依名僧古航道舟禅师,开始用法名弘仁,又自取字无智,号渐江,此后,便不再用俗姓俗名。

顺治六年(1649),弘仁自武夷山回到歙县。自此,他的一生的主要艺术活动集中于安徽和江苏一带,根据现存的有年月可考的画作及其中的题跋可知,弘仁先后居住的地方有歙县、宣城、芜湖、丰溪、南京、休宁、鄱阳等地,并赴扬州、杭州、庐山诸地游历,主要的活动范围则是“新安画派”的发源地 歙县。在歙县期间,弘仁居五明寺中,将自己居住的小室取名“澄观轩”,即取六朝宋时画家宗炳“澄怀观道”之缩语。在此期间,弘仁岁必数游黄山,他有一方印,印文是“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可见山水游历是他一生艺术生活的重要内容。尽管遁入佛门,弘仁并没有沉浸在坐禅诵经中,而是寻山涉泽,吟诗作画,俨然方外人士。康熙元年(1662)6月,53岁的弘仁最后一次游黄山。年底,本已身体虚弱的他仍赴江西鄱阳,欲与好友王炜游览庐山,由于大雪封路,一直到第二年暮春三月才得以买舟渡湖,了却游览庐山的愿望。6月初,自庐山返归,又在丰南停留数日,在此放舟西干时受了风寒,回到五明寺后便一病不起。康熙二年(1663)十二月八日,距离他去世14日,弘仁画了他最后一套册页,共计八开。去世前一日还作画三张,送给贫家以助其度腊。这一年的腊月二十二日(1664年1月19日),弘仁病逝于五明寺,一个月后在披云峰下筑塔安葬。汤燕生宣读了诔文,程守书写碑文,许楚撰写塔铭,门人按照弘仁生前遗愿,在塔的周围遍植梅花数十株。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一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乌龙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二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狮子林。钤印:弘仁(朱)

有关弘仁身世的文字记载,最早应为去世之次年,即康熙三年(1664)王泰徵所作《渐江和尚传》,以及程守所作《故大师渐公碑》。后又有康熙六年(1667)许楚所撰《黄山渐江师外传》和殷曙所撰《渐江师傅》,由于距离弘仁去世时间较短,因此所述史实可信度较高,后世所续作传记,也多依据上述之传记。

在地方志中也有关于弘仁的传记资料,如康熙六年(1667)刊本弘眉辑《黄山志》,其次为程弘志纂修之《黄山志》,收有《渐江小传》,内容颇多王、程、许、殷文所无者,是书为康熙十三年(1674)刊出。其后闵麟嗣之《黄山志定本》则亦据此而有所修改,尔后为《歙县志》(刊于康熙二十九年,即1690),首次提出弘仁名舫字鸥盟,其后赵吉士《徽州府志》(刊于康熙三十八年,即1691)则又据此略加修改。以上为记述弘仁生平及艺术活动之主要文献。有关弘仁出家的时间,是目前学界争议最激烈的一个问题,同时代的记录即有两种:第一种源自王泰徵《渐江和尚传》“乌聊既定之明年 一日,作幔亭游因归古航禅师圆顶焉”,程弘志《渐江传》、闵麟嗣《弘仁传》、康熙年《歙县志》、赵吉士《徽州府志》皆从之。“乌聊既定之明年”是指清军攻占歙县的第二年,这个时间应为顺治四年(1647),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说法;第二种源自程守《故大师渐公碑》的“报龄五十四,僧腊二十一”之说,殷曙《渐江师傅》从之。按照此种推法应该是在崇祯十六年(1643),弘仁34岁之时,这就与一般认为弘仁为明代遗民,为守节避乱而出家的观念相去甚远。

出家的时间节点,对于明末清初的画家来说,是划定“逸民”和“遗民”的重要依据,其作品也多会被烙印上政治色彩。上述史料皆出自弘仁同时代人的记录,然而这些史料或语焉不详,或本身即文学性诗词,都存在证据不足的问题。目前在国内发现署名江韬的作品只有三件:第一件是《秋山幽居图扇页》,款识“甲戌秋写为灵运词坛。江韬”。时年崇祯七年(1634),25岁。第二件是《新安五家岡陵图卷》,款识“己卯春日为生白社兄寿。弟江韬”,并有“六奇”朱文长方印。时年崇祯十二年(1639),30岁。第三件为《天池石壁图轴》,款识“子久天池石壁遗意。为明志法师写。江韬”,未署创作年代。前两幅藏于上海博物馆,后一幅著录于容庚《颂斋书画小记》。而采用僧号署名有纪年的作品,最早应为广东省博物馆藏《芦江秋泊图扇页》,款识:“为介承居士设意并题。庚寅八月廿四日,渐江僧。”〔1〕时年顺治七年(1650),41岁。在这之间十年中,均无有纪年作品流传或著录,也可算是奇怪之事。有传说弘仁早年一直寻访倪瓒的原作真迹,后在丰溪吴氏商人家中看到,他仔细研究这些倪瓒的画,最后毁掉了他的所有早期作品,因为这些画已经不再使他满意了〔2〕。因此根据画作款署也不能准确反映出弘仁出家的具体时间。

[清]渐江 松涧清音图轴 84.7cm×33.2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 己亥四月下浣渐江写于澹园。渐上人画,入武夷而一变,至晚岁而益奇绝,去规摹蹊径而自成一家,惜其速返道山,不得与之上下千古也。瀛选道翁出以评赏,为识数语,感慨系之。康熙丙子梅壑老人士标。钤印:弘仁(朱) 查二澹(朱) 予怀氏(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三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莲花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四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仙桥。钤印:弘仁(朱)

根据学术界目前的资料和研究观点,弘仁出家时间应在1643年至1647年之间,其出家伴随着清军南下,政局动荡的大环境,至于他是否直接参与抗清活动,由于自己与其友人对此避而不谈,并无确证。弘仁一生不婚不仕,不愿与政治人物往来,其交往对象多为隐居不仕之士和僧道同人。同时,他在诗文中也常常表露出消极避世的态度,对元遗民倪瓒的追慕和对朱明王朝的追思,作品亦只用甲子纪年等等。可以说,弘仁是明朝的“遗民”,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朝的“逸民”。虽一字之差,但是明清之际的论者对二者却辨之特严,前者多指被动之属性,后者则是主动之意愿,揭示了人生态度、价值立场、情感状态及生活方式的主动选择。弘仁亦有诗文:“瓦缶雷鸣可唱酬,不如归去任扁舟。驱毫吮墨披襟坐,梦里名山笔下求。”〔3〕在这样一种环境下,自己成为了一个无主可恋,无国可依,亦无家可归的文人,只有寄情于山水画作之中。好友程守在《念江鸥盟》一诗中曾写道:“泣歌自禁宜称客,家世全非肯作僧。山水新安原大好,归来况可共登临。”可见落发为僧并非弘仁之本愿,只是在特殊境遇下的无奈之选。

此外石谷风先生曾据安徽博物院1987年自歙县购藏的《新安东关济阳江氏宗谱》,将弘仁的族名定为“一鸿”〔4〕,其侄江注也被认定为从弟,但亦有人提出反对意见〔5〕。因未在学术界达成一致共识,所以仅作补充说明。

二、再议《黄山图册》

如若仅是师法古人与仿倪,弘仁定不会被归入“四僧”之中,也不会被认定为新安画派的代表。弘仁一生主要游历过武夷山、黄山、庐山等,这些游踪及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对其山水画风的形成影响很大,尤其是黄山,成为他最后的精神家园和灵魂栖息地。正如查士标所言:“渐公画入武夷而一变,归黄山而益奇。昔人以天地云物为师,况山水能移情,于绘事有神合哉?尝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乃足称画师。”〔6〕弘仁的传记和多种史料都曾记载了弘仁游黄山时醉心于黄山奇景,释然忘怀,如醉如痴的精神状态。汤燕生在弘仁《江山无尽图卷》题云:“渐师寻山涉泽,冒险攀跻,屐齿所经,半是猿鸟未窥之境。常以凌晨而出,尽酉始归,风雪回环,一无所避。”故宫博物院所藏六十开《黄山图册》,可以说是弘仁在黄山纪游写生的最集中展现,每一幅作品上都题写了纪游写生的地名,著名的有天都峰、莲花庵、小心坡、观音岩、一线天、光明顶、白龙潭、慈光寺、文殊院、桃花沟等等。所绘60幅中,几乎一图一法,设色五十一开,墨笔九开,其中有对传统构图的取法,有描绘远景的,也有描写近景的,更多的灵感还是来自黄山实景,层峦怪石,老树虬松,流水澄潭,丹岩巨壑,靡一不备。可以说是弘仁经过实地考察,在尊重实际景点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了重新构思、提炼,并融自己的情于景之中。所有册页中均钤“弘仁”圆印,钤盖位置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圆圆的红色小印,不但于构图中平衡对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意象上有的像日出,有的像落日,有的如日中天,于画幅中起到了点睛之效。慈光寺僧弘眉在弘仁去世后三年修《黄山志》,其中记道:“(渐江)常栖静黄山,杖履所径,辄作一小图,层峦耸秀,淡远萧疏,悉备诸家体制,有超然尘外之趣味。”〔7〕这是弘仁画《黄山图册》的真实记录。在这套《黄山图册》中,有19幅图上绘有人物,有的在念佛打禅,有的在山间独行,有的在倚杖攀登,似乎就是弘仁纪游黄山的缩影,是其“敢言天地是吾师,万壑千岩独杖攀”的精神写照。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五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觉庵。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六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洒药溪。钤印:弘仁(朱)

册后还有查士标、唐允甲、萧云从、杨自发、汪滋穗、饶璟、汪家珍、程邃八人题跋,对弘仁的艺术风格和人品进行了评价,是研究弘仁非常珍贵的史料。石涛曾赞弘仁说:“公游黄山最久,故得黄山之真性情也,即一木一石,皆黄山本色,风骨冷然生活。”〔8〕现代画家贺天健在《黄山派和黄山》中评价:“石涛得黄山之灵,梅瞿山得黄山之影,渐江得黄山之质。”

故宫博物院现藏的弘仁《黄山图册》六十开是分两次入藏的,其中五十开画作分装五册,六人题跋(萧云从、杨自发、汪滋穗、饶璟、汪家珍、程邃)另分装一册,此六册曾遗失海外,被当时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侯宝璋教授购得,与前面提到的《丰溪山水图册》一起在1964年捐赠国家,后被分拨到故宫博物院〔9〕,这五十开六册装帧形式相同,为侯宝璋教授收藏后在香港重新装裱,内还附有香港大学的便签纸,上有侯宝璋教授对画册页数的统计。另十开画作连同唐允甲、查士标题跋分装一册,是故宫博物院于同一年由宝古斋九百元收购而回,至此弘仁《黄山图册》六十开得以合璧,之前学界描述此套册页数量时常常有含混之处。

在1984年安徽省举办的“纪念渐江大师逝世三百二十周年大会暨黄山画派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学者高居翰先生认为这套册页不似弘仁画幅作品的风格,用笔技巧和方法有异,并判断为非弘仁作品,而是“姑熟画派”萧云从的作品。故宫博物院著名学者、鉴金定家徐邦达先生于研讨会上与高居翰为此展开了辩论,后来他们把自己的辩论发言写成文章,发表在上海出版的理论刊物《朵云》中〔10〕。石谷风先生也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并附上黄宾虹先生有关这套《黄山图册》的信札,认定为弘仁作品〔11〕。高居翰先生仅运用西方的图像学对比,在未看到全部画作的情况下,就断定这套画册不是弘仁作品,是非常片面的,徐邦达先生对此一一作了反驳,兹不赘述,从中也可以看出东西方在鉴定中国传统绘画方面的差距。

该套册页不是弘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画,而是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的纪游写生之作的选辑,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该套册页作品风格才那么多样。这类没有题款没有纪年,而只在画上写明景点名的作品,推测还应该有很多,当是弘仁去世后他的朋友们挑选的结果,使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该套册页有黄山各景点的现场记录,有回到书房的纪游作品,是他多年来游历黄山的集成之作。

比照弘仁的其他存世画作,很多都可以找到相类似的画风。如其中的《狮子林》《文殊院》与《西岩松雪图轴》,无论从构图、墨色运用、树木山石的画法等都非常相类,《卧龙松》一开与《丰溪山水图册》“峭壁垂松”一开也非常相类,《巨然山水册》中瀑布的画法,在《黄山图册》中也能见到多处。

弘仁《黄山图册》的数量,在康熙十三年(1674)唐允甲的题跋中就称:“出公家小阮所藏渐道人《黄山图》六十帧属题。”康熙十八年(1679)刊《黄山志定本》吴瞻泰跋称:“梅花老衲渐江画得倪迂之神,松图老人亟称之,自入黄山后,笔墨大进,时作黄山图六十幅,脱去畦町,潇洒出群,今弃一友人家不可得见。”〔12〕所以这套册页的数量在弘仁去世十年后就是一套六十开,弘仁过世后由江注保管,但很快就不知下落,而今仍能完整无缺,在故宫博物院合璧,实属不易。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弘仁弟子江注《黄山图册》一册,共计五十开,墨笔设色均有,所绘景点也一一标注,与弘仁相重合的景点约有24处,每页对开有当时名家,如施闰章、程正揆、郑旼等题,亦有弘仁题一开。江注长期跟随弘仁在黄山,汤燕生跋弘仁《古柯寒筱图轴》,恰好记述了弘仁和江注在黄山写生出游的情境:“黄山文殊院,高出万峰之首。矮屋两间,孤峭与天接,宝月师居焉。渐江游而乐之,作画为师供,且赠以诗。有 闭门千丈雪,寄命一枝灯 之句。阅数年,余与宝师遇,师举此画为予赠,因为余语渐公登峰之夜,值秋月圆明,山山可数。渐公坐文殊石上吹笛,江允凝倚歌和之,发音嘹亮,上彻云表。俯视下界干万山,皆如跂足而听者。山中悄绝,唯莲花峰顶老猿亦作数声奇啸。至三更,衣辄益单,风露不可御,乃就院宿。回思其际,非人世游也。余既拜师赐,并记其语于此。甲辰八月燕生记。”由此可见,弘仁与江注师徒在黄山相伴出游,一起写生作画。在弘仁与江注共同描绘的24处景点中,除有九开绘图的角度、画法不同外,其余在角度、营造位置等都完全一样,但江注的画法却显稚嫩,笔力不够,最大的区别在于山石,弘仁的山石是其典型的几何形画法,而江注则是传统的表现手法。高居翰认为最不符合弘仁画风,具有“米家法”的一开《莲花庵》,则在江注册页中也出现,且两幅图基本完全相同,江注图对开还有弘仁题款。因此可以推断,江注的五十开《黄山图册》应该是其跟随渐师在写生时的临摹之作,但山石、松木等的画法又有自己的风格,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黄山图册》六十开出自弘仁之手。

[清]渐江 古槎短荻图轴 61.9cm×35.3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 一周遭内总无些,守户惟余树两丫。还撇寒塘谁管领,秋来待付与芦花。此余友汪药房诗。香士社盟所居,篱薄方池,渟泓可掬,古槎短荻,湛露揖风,颇类其意,因并系之,博一噱也。渐江。运笔全标灵异纵,危坡落纸矫游龙。共期出世师先遯,对此残缣念昔容。老屋枯株,池环石抱,点染澹远,大似高房山命笔也。黄山汤燕生拜题。钤印:弘(朱) 仁(朱) 渐江(朱) 岩夫(白)汤燕生(朱白) 希逸(白) 慎先真赏(朱)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朱) 韫辉斋印(白)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卧龙松。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赵州庵。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蒲团梥。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一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桃花沟。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一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天都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二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喝石居。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五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横坑。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六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白砂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三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月塔。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四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西海门。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文殊院。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油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飞光岫。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二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散花坞。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二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石门。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三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光明顶。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四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观音岩。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五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白龙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六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藏云洞。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炼丹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莲花庵。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仙镫洞。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三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松谷庵。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一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老人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二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慈光寺。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三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阎王壁。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四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卧云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五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小心坡。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六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大悲顶。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石荀矼。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逍遥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云门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四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青莲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二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掀云牗。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三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绿蓑崖。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四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清潭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四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锡杖泉。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三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翠微寺。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二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九龙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一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朱砂泉。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六 21.4cm×18.4cm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龙翻石。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五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云谷。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飞来峰。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小桃源。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北斗庵。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一线天。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六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丹井朱砂泉。款识:丹井。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六册之五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立雪亭。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十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扰龙松。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九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鸣弦泉。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八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醉石。钤印:弘仁(朱)

[清]渐江 黄山图册第五册之七 21.4cm×18.4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款识:仙人榜。钤印:弘仁(朱)

猜你喜欢
钤印款识图册
担当
地图册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溪南八景图册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
游乐园智能开发游戏图册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