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的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2021-04-13 08:22张利召丁建国包艳丽
中国棉花 2021年3期
关键词:棉价棉花价格波动

张利召,丁建国,2*,包艳丽

(1.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2. 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承担着国内原棉供给和确保国家棉花安全的重任。 2014 年以来随着以棉花目标价格试点为主要路径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棉花生产布局进一步向新疆集中,2019 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254.05 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6.1%,产量500.2 万t,占全国的84.9%。 国家赋予新疆棉花生产的使命更加艰巨。 2014 年5 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确定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支持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棉花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新疆社会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至关重要。 2007 年以来,新疆和全国棉花价格经历了剧烈的波动。棉花价格大幅上涨, 短期来看会给棉农带来不错的经济收益;但棉花价格的大幅上涨带来的是国内纺织行业利润的大幅下滑以及纺织生产用棉需求的减少,需求的降低又会导致棉花价格快速下跌。棉花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影响棉农生产决策,损害国内尤其是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严重制约新疆棉花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

2020 年春节前后, 新冠肺炎疫情 (以下简称“疫情”)迅速扩散至全国许多省区,对我国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随着有序复工和短期救助政策的实施,该疫情的负面影响更多地体现在短期,尤其是一季度,随后逐步好转。 在中国疫情态势向好之时,疫情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却进入了爆发期。全球疫情将造成海外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增强,同时国外经济金融波动可能会对国内经济形成传导和倒灌效应。在疫情带来的需求疲软以及各国央行加大刺激的双重作用下,未来经济是持续通货紧缩,还是由通货紧缩转向通货膨胀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率将会显著上升[1]。因此,研究棉花价格波动规律,系统分析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和波动特征,对指导新疆棉花生产、促进新疆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2 文献回顾

棉花作为我国的主要大宗农产品,其价格波动问题受到较多的关注,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棉花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张立杰等[2]、岳会等[3]、李颖芳等[4]、李博文等[5]利用X12 季节调整法、Hodrick 和Prescott 滤波法(H-P 滤波法)等方法研究了我国棉花价格的变化情况,认为我国棉花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季节性和周期性,依据不同划分波动周期2~3 a 或7 a 不等。 (2)棉花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 岳会等[3]、刘光俊等[6]、丁建国等[7]利用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heteroskedasticity model,ARCH族模型) 分析了全国棉花价格或有关省区棉花价格,结果表明棉花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需要不断完善棉花市场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做出理性预期及决策。 (3)棉花价格波动的传导性。王利荣等[8]、王芳等[9]、陈玉兰等[10]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tor error correction model,VEC 模型)研究国内外棉花市场价格的动态关系,认为国内棉价与国际棉价具有长期均衡关系,国际棉花价格是影响国内棉花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而国内棉价波动对国际市场影响较小。 (4)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祝宏辉等[11]、谭砚文[12]、王玉霞等[13]、刘永胜等[14]、童莉霞[15]、陆光米等[16]、赵吉军等[17]认为影响棉花波动的因素主要有供需、国际棉价、政策、汇率;岳会等[3]认为引起棉花波动的原因还有生产成本、天气、进口、库存等;张辰利[18]认为棉花具有投资品特点,价格不仅取决于实体供需,也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5)棉花价格波动的风险管理。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办公室课题组[19]通过研究我国棉花价格变动特点、原因以及美国等国家的棉花调控机制与政策,提出在棉花生产环节重点实施以“差价直补”为主的生产支持型与棉农收入补贴型价格调控相结合的政策,在棉花流通环节重点实施带有反周期补贴性质的“定量收储”价格支持措施,在棉花加工环节重点实施优化关税配额、 滑准税和非关税等措施;贾肖月等[20]以棉花市场价格波动率为棉花产业风险的预警指标,建立模型进行棉花产业风险预测。

以上研究运用多种方法对全国和部分省区的棉花价格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意见、建议和措施,但对新疆棉花价格问题关注较少。近年来,为促进全国棉花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诸如目标价格改革等一系列深化棉花市场改革的政策和措施,期货现货市场以及国内外棉花市场的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市场中的各种因素以及与相关产品市场的关联性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需要运用更加系统的方法和全面的视角去考察棉花价格变化的特征,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棉花市场的变化进行合理的解释和预测。 本研究运用X12 季节调整法及H-P 滤波法,考察近年来新疆棉花价格的波动情况及其内在原因。

2 研究方法与数据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新疆和全国棉花价格月度数据,运用X12 季节调整法及H-P 滤波法, 对新疆棉花价格的变动成分进行分析研究。

对于月度或季度时间序列,需要对其进行季节调整,去除“季节效应”。 根据季节因子起作用的方式,季节因子主要分为加法季节因子和乘法季节因子,相应的模型为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2 种,其中乘法模型的变量之间具有相互关系,而加法模型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21-22]。 本研究根据采用的数据对象特点, 选择加法模型对变动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其数学表达式如下:Yt=TCt+St+It。 其中,Yt为原序列,TCt为趋势循环要素,St为季节要素,It为不规则要素。

首先采用X12 季节调整法对全国和新疆的棉花价格月度数据的趋势循环要素、季节要素、不规则要素进行分解,然后采用H-P 滤波法,对趋势循环要素进一步分解,得到循环变动要素和长期趋势要素[21]。H-P 滤波依赖于参数λ,一般年度数据λ 取值100,季度数据取值1600,月度数据λ 取值14400。

2.2 数据来源

以2007 年1 月到2019 年12 月新疆和中国棉花价格指数月度数据(2013 年9 月之前为全国328级指数,之后为3128B 级指数)为研究对象,对新疆棉花价格波动情况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布瑞克数据库(http://www.agdata.cn)。

3 结果与分析

3.1 新疆棉花价格变动基本特征

新疆棉价不仅受到供需、 政策等因素影响,还受内地棉价传导影响。 2007―2019 年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价变动趋势基本一致,正常情况下由于新疆远离内地消费市场,棉花价格应低于或与全国棉花价格持平,但这期间有超过1/3 月份高于全国棉价, 与全国棉价形成倒挂。 其中,2008 年末至2009 年初,全国棉价大幅下降,环比最大跌幅超过10%;新疆棉花价格波动较小,最大跌幅仅为4%。全球经济危机对新疆棉花价格带来的冲击程度较弱,主要原因是国家为保护新疆棉花生产,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 对新疆棉区发放了大量的棉花补贴。 2010 年末至2014 年初,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一样经历了2010-2011 年的“过山车”式波动,单月最大环比增幅达29.26%,单月最大环比降幅达13.57%,之后逐渐平稳。 这期间42 个月中有38 个月新疆棉花价格高于全国棉花价格, 有超过90%的月份与全国棉花价格倒挂,新疆棉花种植成本中人工费用显著上升和新疆棉花出疆运输补贴政策都是主要支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疆棉花的竞争优势。 2014 年新疆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改革试点后,棉价呈下降态势,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 直到2016 年棉价出现小幅上升,2017 年后伴随小幅波动逐渐趋于稳定。

3.2 新疆棉花价格变动特征分析

图1 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波动趋势对比图

图2 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季节变动对比

3.2.1 季节变动特征分析。 由图2 可以看出,一方面,新疆棉花价格波动与全国棉花价格一样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而且生产季节性更加显著,主要原因是新疆远离内地消费市场,又是国内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棉花价格与本地棉花生产供应的季节性关联性更高。在新疆棉花价格的季节变化特征方面,表现为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第三季度[23]。 新疆棉花价格在每年3 月份左右升至最高点后开始回落,至9 月份左右触底,之后逐渐上升,到次年2―3 月份价格升至最高点,每年循环往复,可以看出新疆棉花价格与本地棉花生产的季节性存在相关性。 另一方面,随着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逐步实施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稳步推进,2015―2019 年棉花价格季节性波动幅度较2007―2015 年明显减小。3.2.2 随机变动特征分析。突发的灾害、疫病、社会舆论和政策等都可以造成棉花价格的随机波动。从图3 可以看出,棉花价格在2010 年、2011 年、2014年、2016 年等年份波动较大。 研究发现,2010―2011 年棉价经历了急升骤降的“过山车”式波动,原因是供需矛盾加之国际期货市场的炒作。由于棉花比较效益下降, 棉花播种面积在达到2007 的历史最大值后大幅下降, 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2010年全国棉花较2007 年减产22%,新疆棉花较2007年减产15%。 在棉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市场出现恐慌,棉花流通加工企业大量囤积棉花,同时大量游资进入棉市抢购资源,棉花价格疯涨,到2011 年3 月涨到最高点[3-4]。 随后政府为缓解通货膨胀,锁紧银根,纺织市场降温,中小纺织企业停产;同时全球经济反复震荡,欧债危机加剧市场恐慌,棉花市场遇冷,棉价迅速下跌,直至2011 年9 月国家启动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棉价停止快速下跌态势,在收储价附近徘徊[3,4,19]。 2014 年国家调整了抛储政策,同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 出台目标价格政策,实施了3 a 的棉花敞开收储政策在新疆宣告结束,棉价随之大幅下跌[3-4]。 2016 年储备棉轮出延迟,日抛出量萎缩,皮棉现货供应偏紧,同时受新棉上市较晚、 新疆棉出库受限和企业增加库存等因素影响, 加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面临贬值压力,棉价持续上升[4,19]。 2007―2019 年期间新疆棉花价格随机波动与全国棉花价格完全一致,仅部分时间波动幅度更大,说明新疆棉花市场与内地棉花市场联系紧密,同时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新疆对内地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对于同样的影响因素新疆棉花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

3.2.3 长期趋势成分变动特征分析。 运用X12 季节调整法得到的趋势循环成分TC 包含了长期趋势成分T 及循环趋势成分C,需要对趋势循环成分TC 进行分解, 才能进行针对性分析, 本研究采用H-P 滤波法对趋势循环成分进行分解,结果如图4。

图3 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随机变动成分对比

图4 200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新疆棉花价格趋势循环成分分解

长期趋势成分显示,新疆棉花价格变化长期趋势呈现非线性,并存在多个拐点。 2007―2011年不断上升,2011 年达到高点之后快速下降,在2016 年初触底之后逐渐平稳波动。 2007―2019年新疆棉花价格整体上处于上升趋势。2019 年均价为14 234 元·t-1, 比2007 年均价上涨9.60%。展望未来,新疆棉花生产将受到水土等自然条件严格限制。 新疆正在执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红线政策, 计划到2030 年发展高效节水作物种植面积168.97 万hm2、退减灌溉面积94.00 万hm2,逐步降低农业用水量以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用水。 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得支撑棉花种植的耕地资源日益紧缺[24]。 此外,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胀、消费等因素影响,棉价很难再降到万元上下的低价水平。 同时,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越来越高,新疆棉花价格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内地和国际棉价变动的影响,价格的频繁波动和大幅度涨落也将会成为常态。

3.2.4 循环趋势成分变动特征分析。 阿瑟·刘易斯把一个波谷到另一个波谷(“谷-谷”法),或者从一个波峰到另一个波峰(“峰-峰”法)划分为一个完整的周期。 为便于比较,新疆棉花价格周期划分与全国棉花价格周期采用同样的“峰-峰”法,棉花价格波动周期划分见表1。 由表1 可见,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的波动周期性基本一致, 周期时间区间和持续时间也基本吻合。2007―2019 年间,新疆棉花价格经历了3 个完整的周期,周期平均为42 个月。

表1 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周期划分

新疆棉价第1 个周期为2007 年1 月至2011年2 月,持续了50 个月,下跌和上涨时间相当。 前期价格总体比较平稳, 直至2008 年, 全球棉花丰产,而金融危机导致消费需求锐减,棉花市场供大于求,价格暴跌;2009 年棉花比较效益的下降致使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大幅下降, 同比减少23.3%;2010 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变化不大, 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种植成本增加,但复播及时,棉花总产未受影响。 2010 年新疆棉花价格受到内地市场影响,开始大幅上涨,迅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达到31 604 元·t-1,比全国棉价最高水平高844 元·t-1。

第2 个周期持续了35 个月, 与全国棉花价格第2 个周期内价格变动趋势一致。 2011 年2 月至2011 年12 月,棉价跌幅达到35.59%,纺织业低迷、销售困难是棉价下跌最重要的原因。之后棉花价格逐渐趋于平稳,2010 年由供需矛盾和资金炒作推高的棉价最终回归,同时,全球经济出现增速下滑的趋势,从而导致纺织品服装消费萎靡。之后,我国棉花进口量增加以及国内收储和放储政策的调节,新疆棉价与全国棉价变动均保持基本稳定的趋势。

第3 个周期持续了40 个月,2014 年初价格较稳定,从3 月开始棉价下跌与全国棉花价格第3 个周期内价格变动趋势一致,仅持续时间比全国周期多3 个月(时间区间提前1 个月、延后2 个月)。

2014 年国家收储政策调整, 并首先在新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政策,棉价随之大幅下跌。 目标价格政策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障棉农的利益,同时为了实施目标价格,新疆对棉花种植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普查,切实掌握了新疆棉花的生产能力、 技术水平和基础条件,为国家棉花战略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2014 年以来, 新疆针对棉纺织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和产业生态,国内多数大中型纺织企业均已在新疆开设分厂,加上新疆地处亚欧大陆地理中心,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新疆不但是我国最主要的棉花产区,而且还将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棉纺织生产基地, 届时将有50%左右的棉花就地消化[25]。 在这个背景下,2016年新疆棉花价格跟随全国棉价一起进入上升区间,新疆棉花价格第4 个周期从2017 年5 月份开始,与全国棉花价格趋势基本一致。 2017 年5 月至2019 年4 月价格较稳定,从5 月开始下跌,跌幅环比最高达5.63%,至10 月份跌幅达18.94%。 11 月份开始棉价小幅上扬。

2019 年是第2 轮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的收官之年,新疆不断扩大棉花“价格保险+ 期货”、棉花目标价格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积极探索棉花新型补贴方式,健全质量追溯体系,强化棉花质量管控[6],未来的政策将会对新疆棉价走势带来重要影响。 2019 年末中美贸易谈判出现利好消息,中美即将签署的贸易协议的具体细节以及美元的潜在贬值都可能会为2020 年的全国棉花价格上涨提供支撑。总体来看,棉价中长期走势已明显向好,可能会有短期波动,上涨趋势已基本形成,但目前全球疫情没有明显的放缓趋势, 将对国内外需求带来明显抑制,棉花价格的波动率将会显著上升,新疆棉价亦会受到影响可能继续弱势震荡。

4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一样存在显著的季节性波动,而且季节性波动更加显著。 随着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棉花季节性波动幅度显著降低。 (2)由于新疆对内地消费市场的高度依赖性和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同样的影响因素新疆棉花价格上升或下降幅度更大。(3)从长期趋势来看,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呈现非线性变动趋势,整体为上升趋势。 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棉花价格趋势波动相对平稳。 同时,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新疆棉花价格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内地和国际棉价变动的影响,价格的频繁波动和大幅度涨落将会成为常态。 (4) 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具有周期性,2007―2019 年间, 新疆棉花价格经历了3 个完整的周期,周期平均为42 个月。 其中,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 已经历了1 个完整的周期,2017 年开始第2 个周期。 (5) 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后, 决定棉花价格走向的因素还在于供给和需求方面, 供求矛盾是形成棉价周期性波动的最直接原因,政策、成本、国际棉价波动以及棉花作为大宗农产品具有的金融属性也对棉价波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 新疆作为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对内地市场高度依赖,新疆棉花价格与全国棉花价格波动特征高度一致, 随全国棉花价格波动而波动。当前,在疫情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国内外需求疲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强,棉花价格的波动率将会显著上升,新疆棉价亦会受到影响,继续弱势震荡。

5 对策与建议

5.1 持续推进新疆棉花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继续争取国家对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的支持,推进实施高标准棉田建设, 促进棉花生产集约化、机械化、现代化,有效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外部市场等对新疆棉花生产的冲击。在稳定新疆棉花生产规模的同时, 引导新疆区内棉花种植向优势产区集中。确定不同区域棉花主栽品种,改变品种多乱杂的局面,提升棉花质量,强化棉花品质的一致性。

5.2 强化棉花市场监管,建立价格预警系统

一是加强现货市场监管,打击恶意炒作、投机倒把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确保棉农的利益;二是强化期货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 规范市场行为,严厉和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的投机行为;三是完善和提高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畅通价格信息传导渠道,建立价格预警系统,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决策参考。

5.3 加快推进建立新疆棉花交易市场

加快新疆地方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全疆棉花市场统一。在此基础上,建设覆盖线上线下、现货期货的新疆棉花交易市场,改变新疆棉花在国内外市场交易中的被动地位,提升定价的话语权[26]。

猜你喜欢
棉价棉花价格波动
基于VEC模型分析新疆棉花价格空间传导关系
2021年麦市大幅波动概率不大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中美棉花价格对比研究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基于ARIMA模型的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价格分析与预警
2016年棉花总产量锐减棉花价格有望上涨
棉花市场价格波动性及经济风险分析
储备棉“烫手”:棉企买不起 棉农不赚钱
今年棉花面积减少,价格难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