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设计趋势报告

2021-04-13 08:43张云亭王姗姗陈锐
第一财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面料

张云亭 王姗姗 陈锐

TREND 01

为了从源头实践可持续,替代性的环保能源和材料越来越受大公司欢迎

环保在设计领域并不是新鲜议题,但新冠疫情加速了各行业对这个议题的关注。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思考人类未来,考虑所处环境的平衡关系,进而改变自己的消费习惯,环保就不仅仅是说说而已了。

如今,使用可回收、可再生的替代性环保材料,从源头把控的可持续成为不少公司的通用策略—就在疫情发生前,还只是少数公司在尝试。

事实上,在一些容易产生浪费和污染的重灾区,对新型材料的寻找和利用启动已久,纺织业就是其中之一。使用过的纺织品中,95%具有再生潜力,但实际只有25%被真正回收利用。纺织品废料的焚烧和填埋则进一步引发环境污染。

来自丹麦的纺织品设计公司Kvadrat,为室内设计和家居设计提供纺织面料。除了设计、制作,“安全、无有害成分、符合北欧环保绿色认证”等标准也被Kvadrat纳入面料的开发过程。

再生材料Really是其中一个例子。Really所使用的实心织物纤维板和吸音毛毡,来自时装、纺织工业和家庭中的废弃棉织物及羊毛。每块尺寸为3米×1.1米的实心织物纤维板,包含20. 6公斤纺织废料。在Really生产过程中,也只产生能被再次制作为新材料的可回收废料。2019年,使用Really的产品销量相当于减少了41.3吨的纺织废品。

另一款面料Rev ive 1 +2的原料全部来自从塑料废品提取的再生涤纶(PET)。“其实这个工艺已经不新了,工艺原理也不难。”Kvadrat中国华北地区销售经理杨征向《第一财经》杂志介绍,将塑料瓶回收后加热,变成颗粒再拉丝,就变成了可以用于纺织的再生聚酯纤维。

2020年春夏,优衣库同样使用从PET中提取的再生聚酯纤维来制作DRY-EXPOLO衫。优衣库生产部经理冯尚红介绍,其中的技术难点在于确保再生聚酯原料切片的纯度。因为DRYEXPOLO衫具备吸湿速干的功能性,需要具有特殊横截面的纤维和超细纤维。而回收来的塑料瓶中容易混有异物,难以提取出此类纤维,还会因为瓶子老化等问题导致纤维发黄。

“我们用过滤技术去除原料中的杂质,可以生产出与原生原料一样的特殊横截面和多种纤维,快速吸收并扩散汗水。”冯尚红告诉《第一财经》杂志。

到了2020年秋冬,优衣库上市了一款“再生羽绒服”,里面填充的羽绒和羽毛来自门店回收的羽绒商品。但优衣库高级轻型羽绒服的构造复杂,连内胆拆起来都很麻烦,如果用手工拆选不仅效率低下,飘飞的羽绒还会对工人造成健康隐患。

为此,优衣库从2018年开始委托日本东丽研发一款自动化羽绒分离器,于2020年投入使用。最后,整个分离过程简化到切割和搅拌两道工序—衣物被切割装置割成条状后,在搅拌器中翻转,同时用上下吹风的方式将羽绒与其他物质分离。整套流程用时不到2分钟。

“看起来简单,细节有不少讲究。比如切割刀片使用碳纤维,可以切割硬度相差悬殊的材料。为了在损耗最少的情况下把羽绒尽量完全分离,要找准最佳搅拌速度和空气流速。”冯尚红说。

除了长期被外界诟病“不环保”的服装行业在寻找解决方法,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尝试挖掘更多环保的替代性材料。

宜家距离2030年转型成为循环商业模式这个目标又近了一步。IKEAofSweden总裁PetervanderPoel告诉《第一财经》杂志,宜家产品遵循的循环设计原则是宜家循环发展的一部分,让产品进入再利用、再翻新、再制造和再循环的过程。

根據循环设计原则,宜家对产品线内9500个产品依次评估其目前的循环能力,各个类别的完成进度从25%到100%不一。目前,宜家有60%原材料是回收材料,10%是可再生材料。同时,宜家已经逐步淘汰一次性塑料产品、传统电池,以及原始聚酯材料在产品中的使用。

去年的《第一财经》杂志设计趋势报告曾提及,宜家正在改造全球供应链,让他们惊喜的是上游原料商在下游品牌的要求下,也开始研发新型环保材料。如今,宜家的环保材料合作伙伴已经拓展到与下游客户、NGO和研究机构合作等。

“寻找合适的环保材料有很多标准,”Peter说,“除了可回收这个第一标准以外,还要考虑在各个地区是否符合当地标准,能否规模化、价格水平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能否满足产品的功能性等等。”

去年宜家推向市场的环保材料中,胡福多(HUVUDROLL)植物蛋白素肉丸可能是最受中国消费者关注的一个。2020年11月起,这款自1985年问世,已经迭代到第五代的肉丸在中国内地市场发售。植物蛋白肉丸的原材料来自黄豌豆、燕麦、土豆、洋葱和苹果等植物食材,气候足迹仅为传统肉丸的4%。宜家计划,到2022财年结束,餐饮销售额的20%都由植物基产品贡献。

宜家植物肉丸的推出也顺应了替代性植物肉产品的风潮,这个行业也是整个2020年投资的风口,且正在重塑全球连锁快餐行业的供应链。

除了产品方面,宜家通过提供售后服务,支持消费者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从而减少浪费,例如保养、维修和更換备件。他们甚至将发行70年的《宜家家居指南》停刊,以表其在环保事业上的决心。

如果说之前关注环保、可持续的更多是走在前沿的小众品牌和跨国公司,现在国内新兴公司也跟上了潮流。

“以前这些公司都不喜欢谈可持续,说你们别给我讲故事。”杨征说。Kvadrat的可持续发展办公室专门探索前沿环保材料—比如海带、菠萝—员工还经常去一些公司分享可持续的概念,“有时甚至并没有什么具体合作计划,那些公司的高管也很乐意聆听,这是一个变化。”杨征透露,除了宝马,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理想汽车也在向Kvadrat了解环保材料。

当新的“限塑令”在2020年1月发布后,喜茶宣布全国所有门店会在2021年1月前,将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都替换为可降解环保制品,包括吸管、餐具、饮品杯、杯盖、打包袋甚至垃圾袋。

聚乳酸(PLA)是喜茶选择的其中一种环保材料,被用来制作吸管和餐具。PLA是一种生物降解材料,由从玉米等植物中提炼出的淀粉原料制成,丢弃后能被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完全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喜茶的可持续实践始于2019年的“绿色喜茶”环保计划,鼓励消费者使用纸吸管和自带杯。喜茶称,自推行以来,起码减少超过1200万根塑料吸管的使用,喜茶自带杯活动累计减少30000个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2020年,喜茶提出将“灵感再生”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使用再生材料制作周边,比如从13个喜茶波波杯中提取再生聚酯纤维,制作成环保袋。

2020年11月,喜茶的首家环保主题店在深圳海岸城开张,在室内设计、家具、耗材等方面融入环保元素—门头由纸吸管排列,墙面的人造石有10%的成分来自回收小票,圆桌由含有45%回收红柚皮的人造石热压而成。而对喜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深圳首店在环保主题店开张的前一天正式歇业,旧址距离新店不到50米。

对于一家刚成立几年的新消费公司来说,此举被一些人认为是品牌营销,但它也展示了相比其他传统本土品牌更多的远见。

虽然品牌管理层的认知越来越明确,对经销商、基层员工以及终端消费者来说,为环保材料买单还需要一个理解过程。“业主或者是零售代理商可能会思考,我为什么要在家里用一个用塑料瓶回收的沙发,用羊毛、真皮不好吗?”杨征说。

不过,随着环保理念的普及,至少前景是明朗的。在优衣库联合《第一财经》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的《2021新生机消费报告》中,有92 .6%的受访者计划将可持续的理念在日常消费中付诸实践。“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一句口号,正在进化为一种社会本质需求。”迅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说。

要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环保的价值而不是停留在营销故事,品牌需要把听上去虚无的“可持续”理念转化为看得见的产品,而可以触摸、感知的环保材料,似乎是不错的选择。除此之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包装出重点,以及平衡成本以降低消费者的负担,或许也是推广环保材料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TREND 02

功能面料流行,服装设计用材料技术讲新故事

2020年发生的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服饰零售销售额下滑20%,却刺激了运动休闲类服装的大卖。

当远程办公、居家隔离变为生活常态,“轻松舒适”就成了消费者对衣着的首要需求。流行性疾病的暴发,也让人们对强身健体更为重视。据零售数据分析企业Edited统计,2020上半年美国运动休闲类服装的销量同比增长或高达 36%。

溯源“运动休闲”概念在服装业的兴起,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Athleisure”作为一个新词,在2016年被收录进了最新版韦氏英语词典—它正是将“运动”(At hl eti c)和“休闲”(Lei sur e)做了混搭。

在此前后,Off-White等潮流品牌已开始跻身秀场,LV、BALENCIAGA、PRADA等奢侈品品牌的产品设计中则纷纷出现潮牌元素。同时,各种专业运动品牌、户外和军工服饰品牌,一直想通过融入更多时尚设计元素来突破圈层,以吸引更广泛的消费者。

这种专业性服饰与时尚服饰界限越来越模糊的过程,正是各种功能性面料发挥其价值的好机会。

所谓功能性面料,是指为了适应特定环境和行为而具备特殊性能的面料。利用功能性面料,设计师向消费者传达的第一个理念,通常是实用。防风、防水、防晒、保暖,到透气、速干、抗皱、易打理—面料公司通过研发新型纤维,在生产或后整时加入功能助剂,为面料涂层以及改变织法等方式,来为面料增加更多的性能。

中国的都市人群中,越来越多的人以身材管理和维护健康为目的,每日坚持健身,或是利用假期参与丰富的户外运动项目。从容易上手的跑步、瑜伽、健身,到近年兴起的骑行、滑雪,面料和服装公司会针对各个细分场景来不断深入发展相应的功能性面料。

“人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们穿着需求的改变。”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时尚智能部创意总监曹潇文说。这两年针对服装面料一直在讲的三大趋势,就是时尚、技术和绿色环保,而且整个行业都很重视时尚与功能性的结合。

從瑜伽服切入市场的lululemon,正是将面料视为巩固自己在细分领域市场地位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其标志性面料Luon由尼龙和莱卡组成,提升了贴身延展功能,解决传统紧身裤在做瑜伽时不够服帖和舒适的问题。以L uon面料为核心,lululemon推出了高弹速干的Luxtreme?、亲肤的Nulu?、抗菌防臭的Silverescent?等一系列主打细分功能的面料。

lululemon也是一个很会讲面料故事的品牌。比如,针对女性的健身裤,lululemon不是按设计款式,而是按不同面料为系列命名—Align系列、WunderTrain系列、Fast and Free系列,并在产品介绍中首先提及面料信息和它可实现的特定功能。

所谓的“lu lu lemon忠粉”通常都是先认同了一款功能性面料的穿着价值,然后再根据颜色和裤子长度选项不断复购;当他们向身边朋友主动推荐lululemon时,会提及非常具体的产品系列—那样才对应他们认为最值得买的面料。

不过,如今赢得普通消费者心智的未必会是和某项运动相关的专业性能。“我到了健身房,换上健身服,立刻变得很瘦,可以拍个照片秀一下,这个‘显瘦性能非常强势。”曹潇文对《第一财经》杂志说。为了让一条紧身运动裤看起来“显瘦”,现在的流行做法是分区压缩设计—针对不同身体部位选择支撑力度不同的面料,以达到修饰身材和凸显曲线的效果。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因而乐于将瑜伽裤穿出门,用作日常搭配。

了解这类心态的lululemon也有意挖掘产品的日常性。2017年以来,利用Luxtreme?速干面料制作出的On The Fly系列女裤,主打商务旅行场景,穿着体验强调抗皱和显瘦,现已成为lululemon近年来除Align裸感瑜伽裤之外的另一个“爆款”裤装。

这正反映出另一种需求变化: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消费者希望服饰能在多场景中穿着—一件衣服能让人在下班后直接去运动,或者居家、商务两相宜。抗皱、速干等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受到重视,无论运动还是时装品牌,都在争相为消费者提供可选项。

优衣库从2006年起与日本综合型化学企业东丽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联合研制出日后成为明星产品的HEATTECH、AIRism等系列面料。HEATTECH技术,是利用超细纤维把人体散发的水蒸气转化为热能,并用特殊织法锁热挡风,从而提高体感温度。首批利用HEATTECH技术制作的成衣于2013年上市后,东丽又根据优衣库的市场洞察,陆续为HEATTECH添加了抗菌、保湿、防静电等功能,面料成分也由此在聚酯纤维(涤纶)、粘胶纤维、腈纶、氨纶中变化配比。

功能性面料围绕“实用性”的开发,还有很多想象空间。东丽在中国的子公司东丽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2019年推出用于时装的特殊功能性面料品牌EVOTRUTH?,并以凉感(COOL)、温暖轻量(WARM)、真丝质感(SILKLOOK)、弹性针织(FLEX)等功能为依据,划分出12种细分系列。

EVOTRUTH?的WHITE防透系列面料,瞄准了都市人在夏季穿轻薄白色服装的烦恼:既不想衣服过于透肤而暴露隐私,又不愿意抛弃清凉的体感。

“EVOTRUTH? WHITE使用了特殊的二氧化钛配比,让纺织品在白色和浅色的状态下依然有不错的防透功能。部分产品又额外加入了防紫外线UPF40%+的功能。”东丽国际贸易(中国)有限公司面料部部长府上忠介绍道。

新型面料的研发,通常需要一年半以上的提前周期。2020年,疫情背景下,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面料也开始流行起来。由日本村田制作所研制的PIECLEX纤维,将人体活动产生的力转化为低电压,杀死进入纺织物的细菌,适用于运动服、内衣等产品。瑞士海屹(HeiQ)则在2020年3月宣布研发出具有一定抵抗冠状病毒效果的纺织品处理技术HeiQ Viroblock NPJ03,并在8月推出“病毒防护”夹克。

Primef lex?是日本东丽旗下的东丽酒伊织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TSD)面向2022年春夏服装产品趋势主推的面料品牌。功能性面料想要具备弹性,添加氨纶等弹性纤维是常见的做法。而Primeflex?则是一款高性能“非氨纶”弹力面料,它是借助复合纺丝技术达到面料的弹性效果。

“Primeflex?是从最开始的常规品种向轻质、高纤维度演变。”TSD商品企画部长金田真一对《第一财经》杂志说,Primeflex?面料自2011年从日本引进中国已经过了3轮技术升级。不同粗细规格使得面料能夠实现厚薄变化,而纤维度越高,面料蓬松度也越好。添加氨纶的方法,是将其包裹在纱线中间,所以会使得纱线变粗,面料质量增加,时间长了也容易导致纱线断裂。非氨纶产品因为省去了对氨纶的包裹,纱线更细,面料相对轻盈。

像TSD这样一直主打功能性面料的厂商,如今正在不断从时尚性的角度,去考虑功能性面料在未来还有哪些研发空间。比如考虑到休闲裤对于面料强度的要求并不高,TSD对部分Primeflex?面料不再采用运动服装常用的格纹组织,改为时装常用的平纹或斜纹纹理,或是弱化化学纤维的人工质感,在外观和触感上模拟天然纤维的触感。

一旦功能性面料具备的各种实用价值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人们在选购衣服时,会越来越少去关注布料成分中的“含棉量”。利用“功能面料”的故事而成功获得大批“忠粉”的lululemon,一直在教育消费者只用记住它为每种高科技面料所做的命名和对应的功能—裸感、抗皱、透气速干,就足够了。设计师们出于为服装产品添加更多个性化的时尚元素的考虑,也越来越喜欢选用那些包含了各种高科技创新的功能性面料。

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是利用功能性面料可以提升服装的“高级感”。比如波司登的高端户外羽绒服系列,会强调它与GORE-TEX顶级户外面料的合作。后者在防风防水的功能之外,又具有很好的透气性,凭借技术创新性在业界拥有“世纪之布”的美誉。

眼下,时尚界以ACRONYM、ALYX为代表的品牌掀起的“城市机能风”,喜欢选用的正是军工类服装常见的耐磨、防风、防水面料,以呈现挺括、硬朗的质感,同时运用织带、金属配件等细节营造未来感,贴近年轻消费者近来年推崇的赛博朋克美学风格。

服装设计师李伟刚还记得,2013年他带着定位于“潮流户外”的设计师品牌RICO LEE参加上海时装周时提出过技术与时尚的关联,当时并未获得太多人的认同。

“以前户外服装没有什么审美之说,现在既然它正在变成我们衣橱中的单品,就要符合主流审美和日常生活习惯。”李伟刚认为,一件优秀的户外服装不仅要能赢得专业玩家的认可,也要对向往户外运动的都市人群具有吸引力。为此,在挑选功能性面料时,李伟刚会考虑3个标准:满足基础功能,价格带符合预想,以及吻合当前系列想要演绎的时尚风格。

在即将发布的太空系列中,R ICOLEE的一款女士夹克选用了欧根纱,重新处理后和带绒感的蕾丝复合在一起,在内里穿着舒适的同时,让外观拥有半透明的未来质感。最后在外层涂膜,实现基础防水功能—过去几乎不会在户外夹克中出现的传统女装面料就这样被“功能化”了。

“面料是能体现情感的。选用的面料变了,整个衣服的气质就变了。”李伟刚说,如果一款防风防雨的衣服,外观却像棒针毛衣,那么除了实际的保暖,毛茸茸的感觉也能给人心理上的温暖。

看起来,如何满足消费者穿着打扮背后的情感需求,将是功能性面料值得深入探索的下一个方向。

TREND 03

怀旧的设计元素成为潮流,背后是缺失的日常生活与记忆

从平面设计到室内设计,怀旧元素在营销和文娱领域越来越多,大多数都指向1980和1990年代。它所吸引的消费者,通常也出生于这一时期—喜欢在各种网红场所穿梭,熟练拍照上传社交网络的千禧一代。

和平菓局位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负二层,这是一个还原了1980年代北京胡同场景的体验空间。2021年春节假期期间,这里每天吸引了1万多人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能看到不少当今都市很难再见到的物品和场景:街边的修鞋铺、平房门口的奶箱,衣架上晾的T恤衫印着1990年亚运会的图样。负责运营这个空间的左驭商业特意介绍了这些细节,“一进胡同,顾客就知道,这地方原本就应该有一双白球鞋、几棵白菜和蜂窝煤,尿盆就是真的尿盆”。

这类怀旧的设计并不是2020年才开始的。2018年开始的“国潮风”中,怀旧设计也成了重要的流行元素,比如重新剪辑30年前广告的餐饮品牌五芳斋,以及把国营工厂汽水做成网红品牌的“汉口二厂”。

国潮并非一个设计概念,它包括了从脸谱到古代建筑等一系列元素,从故宫文创到“中国李宁”。如今,似乎只要是中国的消费品牌就被列入了国潮的范围,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视觉定义。它主要强调的是与“洋”相对的“本土性”,但是没能回答“本土的什么”值得关注。

怀旧的视觉系统则试图建立一个体系,它有着1980年代初期刚商业化不久的城市氛围:手写字体的招牌,简单的配色,以及刚开始批量化生产的日常生活物品。与这些相比,在最近的商业实践中,本土生活中那些有着人情味的“市井”主题正变得比以前更清晰。

2020年国庆长假经历了客流高峰的长沙餐饮旅游综合体“超级文和友”也还原了1980年代老长沙街区的场景。同年7月,文和友广州店开业。在接受赢商网采访时,他们给出了与和平菓局十分相似的解释:店内的旧报箱、老路牌,还有印着红色喜字的搪瓷盆,是团队“两年多来走访老街、古玩店淘来的”。

在這股潮流中,真实的物件和场景是设计的核心要素。张映光坚持和平菓局并非简单的“造假景”,他是左驭商业的合伙人之一,这家公司在2020年接管了和平菓局的运营。他们选择尽量用旧的细节还原以前的生活场景,有不少场景在策划期间是由团队里的北京人共同回忆敲定的:美发店要有肥皂水的味道,墙缝里可能钻着壁虎,鸟笼里的鸟也是真的。

2020年9月,关注文字设计的工作室The Type做了一本名为《隐字上海》的独立出版物,收录了3位摄影师的作品。摄影师们在过去的六七年里不断拍摄上海街头还未被粉刷、更新的上世纪的手绘字体,它们曾出现在民居的门框上,也曾经是小商店的招牌,被摄影师们称为“隐字现场”。

应永会是一位字体设计师,他为这本书设计了封面和内页标题上的中文字。这些字形的灵感源于他收藏的上个世纪各行业商品广告和包装上的手绘美术字,当时的繁体字、异形字的形态被保留了下来。

应永会发现,有复古书法风格的字体在近两年流行起来。比如在2021年春节期间,使用美图秀秀软件的人都可以使用“美图配方”功能,在照片上加上“恭喜发财”“牛年大吉”等字样。这些字体是字体工作室“喜鹊造字”设计的“喜鹊招牌体”,参照嘉靖时期的古籍《魁本大字本五经》创作,据设计者介绍,“设计上追求一种朴实、诚恳、有亲近感的气质”。还有一些书法元素的字体,应永会甚至能在楼盘、电梯广告上看到,但是他叫不上具体名字。

这类有手写痕迹的、“不是很规规矩矩的、有点人情味的、有点传统感觉”的字体正在流行起来,它们看上去有温度,不像电脑做的字库,“比较缺乏所谓人情味,基本上都是标准流程,一个草字头、木字旁都可以直接拿来复制,有点太僵硬了。”应永会对《第一财经》杂志说。

同样在2020年颇受欢迎的平面设计还有五条人乐队的专辑封面。这个因综艺《乐队的夏天》大火的乐队来自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梦幻丽莎发廊”的小窗,和《故事会》杂志一模一样的歌词本,还有霓虹灯牌、老式舞厅的球灯,以及红蓝白三色条纹的塑料布、古惑仔的形象,所有这些与五条人的音乐主题相符的“县城元素”,引发了一股风靡互联网的市井美学风潮。

与五条人长期合作的平面设计师胡镇超不认为这些元素是怀旧的设计,更愿意把它们描述为生活化的设计“贴近自身生活环境的视觉效果”,透过它们能感觉到设计师的温度。

胡镇超把这样的设计称之为“自己的语言”。他认为,在平面设计领域中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作为美院设计学习基础的是西方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同质化的平面设计语言让“说人话”的需求凸显,“就像文学一样。一开始我们学别人说话,有固定的格式、结构、语调、用词。突然,我们可以把我们日常的话语讲给大众的时候,它会显得很生动。”

事实上,2012年五条人在海丰的歌友会,胡镇超就已经在使用县城的元素做设计。他所设计的歌友会海报看上去像一份政府的红头文件:红字标题,落款盖章,但是上面有花生瓜子,说明本质是县城里的联欢会、茶话会。

但在那时候,胡镇超的尝试并不被行业重视。到2020年五条人上综艺之后,找胡镇超做设计的客户明显变多了,最多的时候每天有10个,但有一些并不让他满意。“有一些客户表达的意思是,你这套东西做出来我就能火了。其实一下子就想做出五条人的感觉不太可能的。因为五条人的整体风格是长年积累下来的。”胡镇超说。

张映光有一套和文化IP相关的方法论,“造一个新的、未来的文化IP是非常难的。不是说不能成功,但是它的空间是非常小的,没法去借力。”“老物件有它的生命力在。核心在于有历史,有历史就有内容。迪士尼为什么要反复拍白雪公主的故事?机器猫经过几代人沉淀才成为日本的文化标志。”

他还尝试解释为什么是1980年代、1990年代的元素受到追捧,这和那时候中国开始与国际接触带来的文化复兴相关。“很多‘第一个都是那时候来的。我们从那时候最早开始看美国的篮球比赛、奥运会,开始看各种流行的书和电影。年轻人真的追求老北京豆汁儿吗?那不是,他追求具有一定国际元素的文化。”“在这之前甚至没有媒体,文字和影像记录都不完整。1980及1990年代,是一个被影像和文字完整记录的时代,你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当人文的发展落后于商业,年轻人便用怀旧的方式呼唤文化的回归。

与其说怀旧的设计是一种风格,不如说它是挖掘更市井的、从个体日常生活出发设计的一种手段。它对抗的是“高级的、光鲜的、极简的”主导的风格,尝试更本土的、有人情味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怀念在城市高速发展之前的1980年代、1990年代,可能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式。

谈到自己给五条人做的设计在这个时间点受欢迎的原因,胡镇超觉得和五条人的音乐被人理解和喜欢同理。五条人的不同在于,“让我们觉得犄角旮旯的地方都可以成为一首歌,原来我身边的东西都值得被歌唱”,“很low的东西,它也可以上到一个台面,被认真对待”。视觉设计也一样,挡油烟的塑料布图案,也可以成为专辑封面。

五条人火了之后,胡镇超认识了一些歌迷。他们有不少都是高学历,在各行各业“常年接触各种所谓高大上的东西”,经常面对严重的竞争压力。有一位广告行业从业者对胡镇超说,五条人是他2020年下半年生活的动力,“他就突然发现还有生活。五条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本,还可以这么潇洒地活着 吗?”

“潇洒地活着”在五条人身上的体现是穿梭在县城并不高级的发廊、批发市场里,和街边的打工仔喝杯啤酒聊聊天,或者一起坐三轮车出去。这些被称之为“生活”的情节,可能更多地存在于都市青年的童年回忆里、偶尔一次去村镇县城的旅行中;又或者,只是在影像和文字记录里。这也难怪“怀旧”成了市井生活元素的富矿。

在高楼林立的、起早贪黑工作的都市里,再要唱出和设计出从前记忆中的市井生活有点难。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可能不需要去菜场、银行、书店,不太需要和人讲话,就可以在手机上订购生活所需,在自己的房子里正常生活。反而是手机、电脑、智能打卡的刷脸机器,或者楼下保安手里的测温枪更容易成为他们的日常。

不过,技术和数据已经渗入了当下生活的方方面面,哪怕真的去菜场买菜,也免不了要扫码。在这点上,我们离被怀念的年代越来越远了。

也许在未来谈论“low life”,很难不把“high tech”作为背景,作为抵抗的对象,作为回忆中不存在的现代怪物,或者就是作为自然存在的元素。也许未来的视觉设计,需要像现在风行的“赛博朋克”一样,从难以拒绝的技术元素中,寻找一点人的温度。

TREND 04

疫情推動远程办公相关的技术设计,小工位也没能逃过数字化改造

数十年来,如何提升工作效率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过去的思路主要集中在提升员工的自主意识,而不是他们身处的环境。现在,传感器、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正在提升产品及空间设计之于办公室的重要性。

“办公占据了一天中最黄金的8 小时,却是一个被数字化时代遗忘的重要场景。办公场景的数字化,将会对人类的工作体验和效率产生巨大价值。”9am创始人兼CEO贺虎表示。9am是一家围绕办公场景提供数字化设备及解决方案的公司,客户包括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和外资企业。

智能化的办公空间并非全新概念,此前相关解决方案常被视作“智能楼宇”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5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位于阿姆斯特丹的总部大楼The Edge落成时,其天花板内就搭载了2.8万个感测器,可以监测办公楼层的人员数量和人员出入的状态,并小范围调节工位的光线强度,室内的湿度和温度。

9am等公司近期的创新,是把这套监测系统的体量缩小到了一个工位。以搭载传感器的升降工位为核心,系统会提醒用户定期改变办公姿势,避免久坐。当多个工位联动使用后,即形成工区热力图,企业主可据此按部门需求,重新划分其工作区域。

Herman Miller则选择强化这一体系中的数据平台。2017年,其新产品LiveO S发布,通过与办公家具中预装的传感器连接,办公桌椅可以实现“相互对话”。通过调节升降操作,员工可以提升在办公室的运动量、改善坐姿,或是将公司内的任意一张空办公桌调节到最适宜自己使用的状态;公司则可以通过LiveOS了解员工使用办公空间的整体状况,乃至提前预测员工的需求。

“我们是一家百年企业,但一直参与科技进步。过去我们善用各种创新材料,而现在的新技术、新材料,就是数据。”发布Live OS时,Herman Miller设计探索负责人Christopher Hoyt表示。

获取精细数据可以帮助创建一个实用的办公环境,这是办公室设计者的梦想。根据数字化工位提供的分析报告,9am团队曾发现,某全球500强公司总部的工位闲置率达到了22%,优化后每年可节省近1200万的租金。过去,资金充裕的大公司可能并不在意这类问题,但当企业进入下行期,要重新梳理运营成本时,数据将会更好地辅助决策。

各类智能技术的普及,看起来也有助于调节员工重回办公室之后的工作状态。2020年,办公家具公司Steelcase在中国开展的一项调研的数据显示,居家办公会导致员工的决策速度下降19.7%,效率下降18.7%,参与度下降15.8%—这些因素均有可能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

传感器在“后疫情时代”的特殊作用,还包括帮助公司实现防疫要求的“社交距离”。此前,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伦敦总部为提升办公室的利用效率,安装了一批PointGrab监测传感器。疫情发生后,PointGra b公司将这一技术调整后应用到社交隔离上,管理者可以设置员工间的距离警报,包括可口可乐、Facebook、戴尔等公司都在试用这一技术。

但因涉及到传感器与手机数据,这类的做法也往往容易招致外界对于个人隐私的批评,认为员工的一举一动尽在管理者的监视之下。

“科技本身是中立的,但也应该强调透明度。”穆氏建筑设计(M Moser)的策略规划总监陆政宜在接受《第一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当指纹、人脸打卡等智能技术开始在办公空间中普及时,相关争议就已经出现。目前,针对创新型的空间设计,穆氏会直接向员工详细介绍新环境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尽可能打消他们对技术的顾虑,“这种沟通有时候甚至会达到一种类似团建的效果。”

智能对于工作的另一层渗透,来自于Zoom、飞书、腾讯会议等各类企业IM软件一夜之间的广泛使用。

上线245天,腾讯会议的用户规模即破亿,成为腾讯近年来用户增长速度最快的产品;Zoom在2020年的营收增长了3倍以上,企业用户数升至46.7万,其中有1644家企业当年为Zoom贡献了10万美元营收。

企业服务工具的普及,在疫情期间解了许多公司的燃眉之急,帮助后者在一夜间搭建起了居家办公、远程办公的初步形态。但目前,这些通用型产品的关注重点大多集中于稳定性、流畅性等基础技术问题,想要在线上复刻传统线下办公室的体验,还有待时日。

从智能硬件入手提升线上沟通的效率,是一种解决思路。2020年中,Zoom就发布了自己的首款硬件设备D T E NME。这是一个27英寸的平板电脑,其硬件和軟件产品专门针对居家办公中的需求做了优化,搭载3个智能网络摄像头和8个带有降噪功能的麦克风。Facebook、Google、亚马逊等也都在加紧推广配置相似且更便宜的视频会议硬件。

但更复杂的问题,在于从归属感上“回到办公室”。在针对亚太地区17个行业、总计120家企业的调研中,穆氏团队发现远程办公中虚拟联结的“稳定性”与协作工具的“实用性”会对在线沟通和协作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员工归属感和企业文化也会因此流失。

大企业向来注重企业文化的维护。过去在办公室里,有实体空间帮助承载;未来如果员工在家或是远程办公,如何在虚拟空间中做到这一点?“我们接触的一些企业,会主动选择在疫情期间将办公室升级为技术赋能的空间,比如针对虚拟场景中的沟通来调节会议室的灯光、色彩和噪声控制,或是设置带屏幕、适合远程头脑风暴的电子白板。”陆政宜对《第一财经》杂志表示。

如果说面对面交流已经不再是促进沟通的唯一手段,那么提升虚拟联结的空间与硬件产品设计,未来将成为办公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TREND 05

电商App将更智能、拟真,回归用户提供支持性体验

Think with Google在2015年发布过一份电商App设计指南。Google的用户体验(UX)设计师认为,电商App设计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则是“无摩擦购物”(frictionless s hopping)。这里所说的“摩擦”可能来自于视觉效果很差、产品细节缺乏,或付款流程繁琐等等。

指南提到,对于一款购物App来说,“搜索栏”应该永远是置于最顶部的功能,毕竟它最常被用到。此外,产品细节的陈列至关重要,它们应该特征清晰且直观易懂,一款产品应该显示所有有用的产品信息,比如库存、尺寸、颜色选择、描述、照片和视频等等。

在电商行业,中国市场毫无疑问代表全球最高水平,手机端购物几乎成为日常生活。如今再以这份指南来比照国内几大主流购物应用,我们会发现,一些原则始终是原则,摩擦感—除视觉效果值得商榷—早已解决,电商平台的产品思路也从早期的单纯“为了卖货”转向一些新的设计追求。

如果从淘宝上线移动客户端的2008年算起,购物App这一细分应用的设计已经历多次迭代,“目前在第三和第四阶段之间,产品设计应该回归到用户本身”。阿里巴巴UED(user experiencedesign)研究员顾晓元说。

在此之前,他认为第一个阶段是对PC端线上购物功能的“业务跟随”,即把购物的功能和内容从PC端复制到移动端上;第二个阶段,移动端的特性凸显,电商App置入了手机自带的地理位置、扫码、拍照等功能;第三个阶段,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兴起,内容电商成为电商App的主流趋势。

从产品设计角度,开发者们达成的共识非常明确,电商App的设计和结构应该更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在整段购物体验里更具支持性。

电商类App的一个特殊性在于,它提供的用户体验虽然基于线上,但需要覆盖从搜索到逛买,到收货及至商品体验的全链路过程。因此,要提升的也不能只是单个体验节点,而是须将各个体验节点融合在一起,提升一个完整消费过程的体验。

“我们看到很多公司对用户体验的指标从单一的销售转化延伸到提升参与,和用户信息获取等非销售相关的维度。”设计咨询公司IDEO中国区设计总监林家俊(Arthur Lam)对《第一财经》杂志说。“用户体验所承担的责任已经从以往让用户用得顺畅到吸引用户深度参与。”

要深度,就得有黏度,游戏化交互也因此出现在电商App的新体验里。游戏化指的是运用游戏元素、激励机制、情感驱动等因素来影响用户的行为。

拼多多开创的“迪士尼式购物”是这一类型的代表,其“砍价”游戏的核心就在于如何促使用户“再砍一刀”,以让用户上瘾的方式强化用户参与互动的利益投入感知来增强黏合度。通过系统推送,用户还会收到各种随机任务,社交分享进一步促发用户转发和分享,形成所谓的裂变,用娱乐性淡化强打扰。

在线上购物场景中,商品信息展示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但电商平台信息繁杂,在有限的手机屏幕上,内容展示的完整度和用户体验往往难以兼顾。

按照消费者的心理认知,购物可以分为精准购买和模糊购买两类。前者是用户清楚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搜索”即这一情景下的核心;针对后者,“种草”和逛买是核心。

2020年11月,手机淘宝App改版真对的就是这个趋势。新版将“猜你喜欢”前置到了首页首屏,采用两栏内容的信息流模式,通过抓取用户的购物数据来预测用户的采购行为并推荐商品。对推送的商品,淘宝进一步打散了类别,让分属于不同模块的商品同时出现在屏幕里,打破原有的商品陈列规则。

“喜欢就看,不喜欢就划走。无限流的特征是简单高效,同时又能聚焦。”顾晓元说。他认为内容呈现仍然是电商平台的重要功能,好的内容运营能大大节省用户的购买时间。

所以如何凸显产品的真实性,让线上购物真正成为线下购物的延续,是开发者们正在突破的领域,也将是购物App的重要趋势之一。“你在手机上可以知道衣服的面料是怎么样的,手感怎么样,柔软度怎么样,这些都可以真实地反馈出来。”顾晓元说。

AR试妆是行业在2020年针对这一问题的新尝试。用户授权后,通过摄像头获取用户的面部数据,手机可以实时地在唇部、眼部和脸颊部位实现化妆品的颜色和质感。将虚拟图像叠加在物理空间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自带的摄像头来测试化妆品的使用效果。

除此之外,淘宝还在尝试将A R 运用在鞋和手表的穿戴场景中,当打开手机摄像头后,鞋或者手表就会自动叠加在消费者身上,从而实现虚拟的穿戴效果。

另一种方式是用3D建模来还原商品在手机屏幕中呈现的效果。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产品信息图均是二维呈现,3D信息陈列允许消费者720度旋转商品,并可以利用序列帧向上、下、左、右四个维度滑动,放大或者缩小商品的细节。

以玩具举例,在3D渲染中,玩具会在图中呈现出各种动态变化,具体玩法也可以通过3D模型拆解。此外,在设想里,消费者可以在手机屏幕上开关洗衣机门,并能看到洗衣机的内部结构,也可以通过3D模型感知家具的组装方式。也就是说,3D模型能让产品以更具交互性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林家俊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区块链技术可能提供更多的新型购物方式,因为越来越多用户希望拥有只在数字世界存在的产品。比如由区块链技术带火的“加密猫游戏”(CryptoKitties),用户可以购买、繁殖和出售虚拟的加密猫,每一只加密猫拥有自己独特的身份属性。“我们看到一些传统品牌已经在探索这一领域,把区块链技术和它们的实物产品相结合,从而为产品的独创性带来保证。”

林家俊判斷,未来交互设计的发展有可能被实物数字化或者虚拟产品的专属化趋势影响,这两个领域将为AR、VR、区块链等技术所驱动。

而在海外市场,语音辅助技术是电商领域可能潜在的黑马。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亚马逊的Alexa、Google的智能音箱,乃至Siri,都在用语音识别来提升用户与应用程序的交互体验。语音也越来越多地被纳入智能家居系统和多功能设备中。

自2014年上市以来,亚马逊已经售出超过5000万台Alexa,亚马逊正在完善它的语音搜索购物功能。当用户通过语音搜索产品的时候,被标记为“AmazonsChoice”高性价比的产品就会被推荐给用户。

2019年,Adobe Digital Insights的一份报告指出,43%的智能音响拥有者声称他们会使用智能音箱来创建购物清单,而32%的用户会使用智能音响做价格比较。不过,当语音技术用于线上购物,需要先解决信任和隐私安全问题。起码在短期内,消费者的行为已经表明,此类购物的客单价普遍较低,且多是数字化商品。

TREND 06

商业更新、TOD热潮和回归生活的城市空间设计

2021年,中国将新增近600家购物中心,这一数字创下过去5年来的新高。

全球零售空间过剩的问题,自金融危机以来就已凸显,疫情影响则使许多趋势加速发展:包括关店潮的到来、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增长、休闲体验支出占比的提升,以及社区零售/便利店受到消费者的追捧等等,都将连带影响我们的购物方式以及零售空间的演进。

“‘进化将成为购物中心未来的关键词。消费者在疫情后会回到商场,但商场也要重新规划自身形象。传统中由百货商店主导的多层盒子式空间,要变为更诱人、更小巧,能与消费者需求同步的崭新空间。”在年度报告中,美国零售联合会这样总结。

在经济增长期,商场的作用主要是将商品“推送”给闲逛的消费者;而未来的商场,将更多地成为一个“拉动”消费者的平台,将相似的价值观与兴趣爱好聚合在一起,并为之提供服务。

过去,这种以兴趣、潮流、亚文化等为核心的商业拓展,更多是自发地出现在不太被人重视的城市空间中,比如东京的里原宿。但现在,寻求新鲜感的商场运营者已经开始主动出击,提出了汇聚潮牌、跨界合作、文创展览等沉浸式体验的“策展型零售”概念。

这类主打社交价值的综合体项目通过将不同空间功能有机融合,增加社交空间,建立“一站式”生活枢纽。以大型综合体为目的的零售空间改造,可以最大程度地迎合未来需求,开发商和地方政府也可以借此机会,改写城镇中心的商业模式。

看起来,美国零售联合会对传统商场需要进化的预测没什么问题,只是对于“更小巧”,行业似乎正反其道而行。

著名案例是澳大利亚的地产开发商Scentre和Vicinity对旗下购物中心的重新定位。在墨尔本Westfield Doncaster的重建过程中,Scentre耗资5亿澳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在项目内改造出4.3万平方米的零售空间和1.8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以及保健设施;Vicinity虽将其中购物中心面积缩小,但同时增设了丰富的休闲设施、500多套住宅、办公区以及4000平方米的顶层“空中花园”。

当然,对于中国市场来说,大体量的商业综合体与购物中心在许多城市已经过剩,复杂用途的改造经验对于城市中心的小型商业空间翻新而言就显得更珍贵。

2020年,在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摩士达商厦”及其附属酒店升级项目中,设计方Benoy公司给出的方案是将其改造为一个精致的城市商业综合体。最大的挑战来自受限的空间—单层商业空间可用建筑面积仅有约1000平方米。因此,商场在重新分配层高后,增加了部分悬浮的小型商业盒子并改造了错层动线,一方面丰富了空间形态,另一方面通过缩小尺度,鼓励互动。

在购物中心下沉扩张与城市更新之外,中国地产市场近期的另一个热词是“TOD”(Transit- Oriente dDevelopment)。这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主要指以轨道交通为轴线、以站点为中心在周边区域开发商业资源,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化住宅、商业和休闲空间的一种城市开发模式。(详见P82《重庆,高铁站上建起了一座TOD》)

截至2019年年末,中国41个开通了轨道交通的城市中,已有近一半城市出台了与TOD相关的规划政策。其中,既有像重庆这样具备垂直空间集约开发经验、希望以TOD推动中心城区商业发展的城市,也有像成都这样一次性推进14个TOD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城市。

“发展TOD的前提是城市开发密度。美国的城市密度较低,商业分散,从发展公共交通体系这一步就特别困难。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东亚国家的开发相对都比较集约,所以使用轨道交通的效益会更高。”奥雅纳副董事、中国区规划总监陈敏扬在接受《第一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

TOD在中国市场逐渐被接纳,一方面是由于“建轨道就是建城市”逐渐成为地产界共识,以“地铁上盖”住宅区为代表的基础型TOD项目已是多个城市在拓展新城空间时的常见配套;另一方面,香港、东京等城市中已经有大体量、高复杂度的TOD成功案例,这给了地方政府、轨道运营商及开发商更大的信心。

由于参与主体众多、集约开发难度较大,TOD项目往往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协调机制。比如在国内首个商圈内高铁上盖TOD重庆“龙湖光年”项目中,就涉及到轨道交通、铁路部门以及商业开发的多个利益相关方。

陈敏扬对《第一財经》杂志介绍称,在商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市场里,开发商基于利益目标,会积极地主导协调过程,谈判机制也完善;市场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政府主导的效果会更为显著。“核心都是要先建立一个愿景平台,统合各方的利益、诉求,才能实现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TOD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城市资源组织方式,流量与商业得以无缝衔接,并被高效转化。在广州的一些地铁站中,陈敏扬曾发现不少直通商场的小型闸机口。这种极致的做法,让生于香港的他都感到错愕。

在2020年的设计趋势报告中,我们曾质疑过现代城市对高效的迷恋—在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下,高效的设计可能反而制造麻烦。而且,不同于企业或是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日常化的生活也不值得如此沉迷速度与效率。

从这一价值观出发,耗时8年才改造完成的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改造项目,其价值也许在日后会被反复提及。初期规划中,伦敦国王十字车站明确了这一TOD项目不会再强调开发强度—即所谓的“高容积率”—而是强调由各类不同功能带来的“活动强度”。在植入文化机构、共有产权房、艺术院校、开放公共空间等多种元素后,车站周边超过74万平方米的空间活力被整体盘活。

这是一个通过肌理织补、空间重构、区域经济开发等“慢动作”逐渐修复而成的城市客厅,而不是又一个在短时间内拔地而起、占据视线的豪华地标。

猜你喜欢
面料
男装流行面料
女装流行面料
女装面料解析
热销面料及辅料
男装流行面料
女装流行面料
PV展面料趋势浪漫启幕
热销面料及辅料
中国流行面料集锦
“中国流行面料创新展示”亮相TEXWORLD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