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2021-04-13 19:56邓玉娟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创新教师

邓玉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培养适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面临新的瓶颈。为改变我国教育发展乏力、经济发展速度超脱文化发展水平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学校人才培养中的方方面面,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终实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课程思政;路径;教师;创新

一、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

首先“课程思政”建设还不够完善,未能做到深入人心,高校阶段的学生来源于四面八方,学生们无论是在价值观上还是认识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同一,“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可想一般,除此之外,在大学阶段,与专业课程相比较之下,思政课程的课程占比率是较低的,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这也就使“课程思政”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未能够做到深入人心;其次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就是三类课程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过程过程中未实现融合统一,在传统的高校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对学生们来说具有显性教学,而高校阶段的专业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课程为隐性教学,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对学生们的“课程思政”教育还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未涉及到另外两种隐性课程,这也就使“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欠佳;最后,“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不够完善,需要进行优化,“课程思政”教育属于工作量较大的教育项目,并且目前“课程思政”的教学还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各方面的建设与管理制度并不够完善,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1.建立完整的科学制度,筑牢课程思政建设工程根基

从规矩中找出破解难题的新方法,以制度建设创新课程思政建设思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制度是贯穿建设过程的核心与灵魂,规章制度是这项工程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将制度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从上至高校党委,到下至每一个组织实施教学活动的教学工作者都要重视,牢牢抓住制度这条准绳,做到常抓常新,及时解决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消灭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新矛盾;越抓越紧,坚持不懈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逐步进行完善。要在制定、执行、完善这样一整个动态的过程中让制度为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在制度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实施的目标、建设根本任务、开展建设的主要举措、实施过程中主要坚持的原则、实施主体责任等等,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基本遵循,通过制度建设解决全员意识不强、主体责任缺失、监督不到位、执行不严格、组织实施过程中“松”、“懒”、“软”等诸多问题,切实强化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让制度建设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新思维、新选择。

通过制度建设确保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顶层设计环节,实现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激发。在建设过程中肯定教师的辛苦付出,保证教师工作福利待遇,优先给在一线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教师提供资源。让“第一个吃番茄的人”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高育人意识和能力,由淺入深将高校施加给一线教师外在的压力转化为教师自觉的内生动力,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2.强化“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制定符合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详细的指导意见和实施意见。对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要求。将“课程思政”列入学校的重点工作中。通过“课程思政”教师队伍来扩大思政的教师队伍,动员其他的专业教师参与进来,积极挖掘各个专业学科和领域中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构建高校协同育人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职人才。高校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及高校的实践训练课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3.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文化育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应充分运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培育良好的网络校园文化,通过职业教育和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建立开放型“课程思政”,打造思政校园文化,突出思政教育文化特点,塑造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实现校园的全过程育人。高校通过举办专业技能比赛、杰出校友专题分享等方式,引导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高校学生将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相融合,承载正确的职业观,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培养具有社会正能量的高级技能人才。

4.因材施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度

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受到了多元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性信念模糊、责任意识淡薄、价值观扭曲等问题。因此,思政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落细、落小、落实,要兼顾学生的共性与个性,从学生实际出发,基于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从身体健康、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素质拓展等方面提炼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核心素养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策,使教育内容契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精准推送到每位学生。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课堂思政”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从学校管理这方面开始入手安排教学以及实施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还需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死板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思政”教学。

参考文献:

[1]张轶辉,詹秋文,郑玉莲,饶先发.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7(09):144-147.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衢州市 324000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创新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