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花开别样红

2021-04-14 01:05谭奎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0期
关键词:生本教育初中语文语言

谭奎

【摘要】生本理念的关键点就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传统的教育是“师道尊严”观念为主,崇尚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形式。特别是在初三语文复习备考中,这种传授方式不仅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扼杀,也是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得其创新思维、发散思维不能得到很好的引导和开发。因而在当今强调合作共赢的社会里,传统教育理念有些不再适用,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倡导以生为本的新型教育理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切实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落实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动中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认知理解,进而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生本教育  初中语文  语言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139-02

一、初中语文教育现状

(一)教学目标偏离学生成长规律

即便很多教师已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了新的语文授课方式,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不足够重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都会采用单调的教学语言来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比较匮乏,比较单一,很少让学生发表主观意见和自己个人的想法。并且初中语文教师始终在用固定式的教学语言,没有考虑到不同学生年龄、经验、知识积累的情况,这样只会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更加匮乏稀少,进而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主体作用

从学生上学以来,在他们大脑中存在的思维方式一直都是教师在讲台讲,他们在底下听,长期在这种单向、固定的思维方式下学习,他们不仅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思维发散能力得不到提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没有足够多的交流与互动,这非常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学习。上课期间师生语言教学仅限于问答、诵读、表演等形式,例如,在问答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將答案与最佳答案相结合,而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使得课堂上的语言表达仅限于基本的问答环节,同时教师为了更好地控制课程进度,在问答频率上相对减少,这将导致教学的互动效果难以得到提升。

(三)教学评价脱离学生个性发展

首先,部分教师对语文课堂的教学评价缺乏理论学习和分析,进而使得评价语言缺乏一定的鼓励性,在评价内容上更多呈现的是随意性,进而将使得语文教学评价缺乏实质性的目的,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也尚未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这将使得评价语言的效果难以得到凸显。其次,由于学生在知识结构以及接收能力上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而就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进行评价。然而,现实中的语文教师依然依据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划分,对于语文成绩优异的学生来说往往获得鼓励性评价,而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尽管在付出努力后没有取得进步也难以得到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进而使得知识水平处于中下层的学生难以提升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二、生本理念在初三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实现语文课堂语言的转换

1.由灌输式教学语言转变成启发式教学语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比较丰富多彩,既拥有故事类的文章,也拥有探索类的文学作品,因此初中语文教材大多都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在此期间就需要初中教师尽量地将灌输式教学语言逐渐地替换成启发式教学语言来进行授课,这样能够使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有穿透力和吸引力,节奏感更加强烈。比如,在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满江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激昂的语言风格表达词中所表达的情感,这样能够有效地向学生传达实际情景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这样能够有效地增强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当讲解《谈读书》《不求甚解》等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语言来调动学生对课文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启发式教学语言对于初三学生能够调动他们复习备考的积极性,以及形成他们主动去思考的习惯。

2.由评判式教学语言转变成建议式语言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与教师存在意见分歧和认识方面的差异时,总会以教师的想法为评断知识对错的标准,学生只需要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意见,很少能够展示出学生的主观想法和个性化见解,这样只会削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面的积极性。比如,在讲解部编版初三上册第4课《乡愁》内容时,学生在理解余光中思乡情绪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其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生经历进行理解。期间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将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应该学会广泛采纳学生的见解,同时教师也要减少否定学生思考成果的评价式教学语言的运用,教师可以适当地采取建议式的语言来不断地诱发学生拓展他们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加有效地保证初三复习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良好课堂氛围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效课堂显得是尤为重要,特别是初三中考复习备考的课堂,高效课堂的目标是营造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上进心,求知欲强,师生学习热情高涨,能够提升初三复习备考的效率。因此,营造活泼的初三课堂氛围,对学生的高效复习备考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三下册第5课《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的中心主题后,让学生重点把握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感情,适时地在多媒体上播放与文章相关时代背景的影片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课本中的主人公有更直观的感受和了解,对主人公的结局有更多的深入性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了更多的认识,也能更好把握人物的特点和形象。

(三)组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中的交流,其本质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时能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主动学习组员的特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相互帮助中提升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自主学习课堂中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先根据课堂内容分配每组的学习任务,让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知识,然后小组内展示出每组的合作成果,其次,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合作,最后选出在班级中进行全班性展示的小组。在小组讨论中,在小组与小组的交流中,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初三上册第5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朗读,可以在小组内自由朗读也可以与组员一起读,与组员讨论应该将诗歌分成几个部分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每个部分,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组内交流分享结束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继续分享交流,最后由教师公布恰当的分段方法,让学生利用小白板合作总结出每个部分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在课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同时感知林徽因对徐志摩的悼念以及对儿子出生的感慨。期间还可以融入小组合作阅读林徽因其他文章的方式,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究作者复杂的情感,进而为更加深刻地领悟诗歌情感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践行个性化评价原则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的学生,教师都应该把对他们评价的语言艺术纳入自己的能力范畴,而对于初中生来说,除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发扬他们的自信以外,更重要的还是激发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对于激励性评价而言,这三者都是必要的手段,而来自教师的一个健康且积极的正面评价,也是需要讲究语言的运用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时,并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肯定词汇,这会让初三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敷衍,自然会挫伤他们的备考积极性,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语言,能让学生感受到不重样的评价,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进步是动态且显著的,能够让教师不再千篇一律地评价,学生自然也就能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也能让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内驱力。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融入,由此使其能够在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下强化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信心,进而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奠定良好基础。评价内容应该涵盖语文知识教授的规范性以及专业性等多方面,同时,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层次不同,评价内容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区别。尤其在新课程理念下,對学生的评价,应采用多样化的手段与形式,进而使得语文语言表达的效果得到优化。课堂评价则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循环式的方式反复嵌入到教学和学习的检查中,进而及时准确地调整不同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和内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需要注重对学生个体行为以及情感的关注和调动,由此使其能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过程中感知语文学习的魅力,进而为强化其语文素养奠定良好基础。而语文作为一门沟通交流的学科,语文教师需要切实从语言转变角度着手,通过课堂语言的转变以及评价语言的优化使得初三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能够得到激发,由此使其能够在浓厚的语言氛围中逐渐增强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洁.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249.

[2]魏益文.基于“生本”角度的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措施[J].品位经典,2020(12):152-154.

[3]王冠美.基于课外阅读的初中语文生本理念的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5):100.

[4]席军孝.生本理念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7):172.

猜你喜欢
生本教育初中语文语言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