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教育的工业遗产改造

2021-04-14 01:55王文东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遗产工业博物馆

王文东

(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000)

一、工业遗产现状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近几年国内各城市对其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但与国外相比,大部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程度不够完备,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乱拆乱毁,造成城市垃圾集聚,污染环境的同时影响市容;2.定位模糊,千篇一律,吸引力太差,导致除一线城市效果明显二三线城市效应惨淡;3.过度商业化,地产化。所以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工业遗产设计出独特的风格并适当弘扬工业文化才是保护与发展工业遗产的最佳途径。

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性、发展性的,每个年龄段对于工业遗产的认识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针对儿童的教育与工业遗产保护相结合,探索工业遗产改造的方式。对儿孩童而言,平常的学习生活接触工业遗产的机会少之又少,对工业文化的认知更少。而儿童时期却是人类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工业文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开放式的寓教于乐的环境对于儿童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如何针对儿童学习特点与工业遗产的教育优势进行设计与创新,培养儿童的学习意识和提升工业遗址的影响力推动城市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国内外工业遗产与儿童教育结合相关案例

(一)德国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由彼得·拉兹教授设计,与大众视野下的景观有很大区别,公园集合,重塑,创新并连接起了原蒂森梅德里炼铁厂的功能与肌理,并以一种新的景观创造方式,兼顾儿童,少年,青年,老年等各年龄段人群的不同需求,创造出了新型的景观形式。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中游乐场遍布整个公园,形成一张网络,在公园与住宅区的中间过渡区域是作为精心设计的场所和“公元前厅”成为儿童和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如在矿坑区的攀岩区旁边设置对的特色长管滑道,其对面的儿童游戏场就是适合低龄儿童玩耍的区域。公园的儿童游乐场所设施并非只让儿童肆意玩耍,很多设施在玩耍过程中还能让孩童学习到知识与技能。如在巨大的风力塔下的戏水乐园中的大沙坑,孩子们可以通过过控制水的流量,观察沙子的沉降和侵蚀并从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以最少的投资将公园与工业遗址完美融合,在保证工厂建筑不变动的情况下,赋予部分以新的使用功能,并将儿童游乐设施与景观完美结合,是工业遗产设计与儿童寓教于乐的典范。

(二)广州南越王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馆的展厅中为3~8岁的小朋友设置了近1000平的区域,并经过3个月的调查与研究,设计了9个适合儿童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其分别为:猜猜我在哪里;宝藏逐个挖;符号万花筒;瑰宝大考验;谁住在这里;南越故事屋;南越滋味台;南越Q公仔;穿汉服。南越王博物馆并不是用传统的博物馆形式让儿童与家长参观同样的内容,更不是以考试的形式让孩子死记硬背住历史的各种节点和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而是用最贴近孩子的方式,就是孩子熟悉的衣食住行在孩子的记忆中留下印记,潜移默化地让孩子接受传统历史文化,这样不仅使孩子记住了平时枯燥生硬的历史文化同时使他们对博物馆从小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笔者通过对案例的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工业遗产与儿童教育相结合提供了更多方向:1.将废弃工业厂区改造成儿童公园,改善周边环境,提供寓教于乐场所;2.将工业工厂设计为工业博物馆并添加儿童教育模块,对工业文化知识的培养,文化的熏陶以及探索精神的发展培养都是十分重要的;3.工业遗产与城市相融合,在潜移默化间接受工业遗产,了解工业文化。

三、工业遗产与儿童教育的结合优势

(一)工业遗产的优势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城市中工业遗产逐年增加,这些工业遗产不仅是人类工业文明辉煌的见证,更是城市的历史记忆与发展轨迹。但就工业遗产本身而言,其教育意义与优势首先在于其工业文化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每个城市有着不同的工业文明,如青岛市的纺织业,见证了青岛工业文明的辛路历程,与上海、天津齐名并称为“上青天”。另有共和国长子之称的辽宁工业区,肩负着祖国重工业的重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工业遗产建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在合理利用与保护下成为城市旅游必去的打卡景点,如上海现代化与工业化象征——外白渡桥,是我国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型。阜丰面粉厂,上海市级优秀历史建筑,其位置也是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拍摄留念;工业文化精神同样极具教育意义,通过弘扬工业精神,培养儿童创新精神,工匠精神,诚信精神,劳模精神是工业遗产教育的重点。

(二)儿童学习特点

工业遗产设计改造与儿童的教育相结合,更应注重儿童的学习特点,如何让孩子对工业遗产感兴趣,畅游工业遗产公园并爱上工业遗产博物馆。0~6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中国式教育中的死记硬背并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这个时期更需要的是运用儿童的动手动脑能力,来促进其大脑的发育,达到教育的目的。近年来沉浸式展厅形式十分流行,观者在展厅中如同身临其境,达到视听的完美感受,但沉浸式展示形式并不适合儿童教育,儿童在工业遗产文化中受到的更应以体验为主,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听说读写,而是“望闻问切”,也就是眼见,耳听的沉浸式感受与动手的体验相结合,并让孩子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才是工业遗产设计师应注意的结合问题。

四、工业遗产与儿童教育相结合的设计内容

(一)在工业遗产博物馆中添加儿童教育模块

工业遗产文化教育博物馆采用“望闻问切”的模式对儿童进行工业文化教育是笔者的创新设计内容。“望”也就是用眼睛去看,去探索发现世界中新鲜的事物,同样也是参观博物馆最基本的方式,而针对儿童教育,让孩子在工业遗产博物馆通过参观学习到知识就不能像普通博物馆一样的展示形式。首先展位、展板要降低至儿童合适的高度,在父母不抱起的情况下也能进行对展品的参观,在具有教育意义或重要的展品旁设置可触控屏幕,以动画形式演示展品在工业时期的生产工作方式,并且可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带动孩子对展品的兴趣。“闻”是通过对声音的接收让儿童对工业文化展品或场景产生好奇。如金属冶炼工厂,不同的金属可组成不同材质的编钟让孩子敲打感受其微妙的变化。“望”和“闻”通过结合设计为沉浸式展厅,使儿童身临其境感受重工业时期的工厂恢宏或轻工业劳动人民的忙碌。当然只有“望”和“闻”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儿童时期培养孩子表达和动手动脑能力的关键时期,能在探索中找到兴趣点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或是得到解答,即可达到教育的目的。在“望闻”的基础上让儿童找到问题,并动手去体验去解决,即是“望闻问切”的结合。在观看展品是,儿童会有很多问题,在重要的展品或者设备前设置建议的模型,让孩子主动动手实验找到问题最优解,或在屏幕上引导孩子完成实验,达到教学目的,从而通过“问”“切”来提高孩子的表达和动手动脑能力。

我国儿童从小受应试教育所影响,想象力,创新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在工业博物馆中设计儿童教育模块,对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设计儿童学习的核心是让儿童自己动手动脑在探索中认识工业文化,在实验中感受工业文明的魅力。儿童教育模块在博物馆的组成中是极其重要的,是博物馆基本展示陈列的延伸,工业博物馆应开设更多儿童活动区域,通过“望闻问切”等形式激发孩子认知工业文化并激发其想象能力。

(二)将废弃工业园区改造成儿童公园

工业遗址地在与儿童游乐相结合的设计改造中,有以下几个原则使我们在设计中需要参考的。首先,在设计改造过程中,利用设计的可行性,要尽可能地保留且尊重工业厂区原貌,展示工作流程。对已经拆除或者被破坏的设施设备等,可将部分拆除,展示出内部结构,一方面留给儿童自由的想象空间,另一方面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了解工业文化、工业设备运作等都起到启蒙作用。工业遗址地与儿童游乐相结合,重点在于结合二字,首先工业遗产应与植被、环境相结合,大量工业厂区中植被类型单一,数量较少,再结合的过程中应选择无毒无刺且色彩丰富的植被,增加环境对儿童的吸引力;其次工业遗产应与色彩相结合,工业遗产中厂房设施设备等皆为重金属颜色或灰色、棕色等,而对于儿童更多的喜欢明快,亮丽的颜色,在厂区中的明亮颜色与重金属形成反差,产生独特的风景线,增强视觉冲击力;工业遗产更应与材料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现有材料的同时更应注意材料安全,选用无毒无害的材料,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游乐环境。

工业遗产景观与儿童游乐相结合其优势在于为孩童提供了一个适合教育、娱乐、生活的大环境,儿童在其中游乐的同时开发想象力,增加兴趣的同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家长,长辈而言是留存工业记忆最好的方式,能与后辈在自己曾经工作的场所玩耍并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多么和谐的画面。

(三)工业遗产与城市相融合

工业遗留与城市建设融合中遗留的建筑和设施大多已废弃多年甚至部分已经拆除,所以首先要注重安全性;其次要提升其科普性,如裸露在外的管道,指示牌,设备设施等,都是工业的遗留,在进行保护的同时在旁边树立科普性的示意牌,不仅起到了保护利用的作用而且对工业文化工业知识的科普起到重要的影响。将两者合理结合是城市建设的必行之路,也是科普工业文化,弘扬工业文化的最好方式。

五、结论

工业遗产是城市产业转型,经济结构优化后的遗留,对于了解城市发展,阅读城市历史,工业遗产是重要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依据。工业遗产文化设计方向不仅要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提升城市形象更应该教育培育时代新人。如何利用与保护工业遗产,使之与城市相结合,与环境相适应,与教育相结合,对于儿童的意识培养,文化熏陶以及动手动脑能力都将起到积极作用,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也具备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遗产工业博物馆
遗产怎么分
博物馆
千万遗产
露天博物馆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遗产之谜
遗产
博物馆
工业技术
上半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