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艺匠心”非遗产品高端定制App
——继中华之国粹,承百年之兴衰

2021-04-14 01:55沈阳晨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爱斯基摩文化遗产物质

刘 硕 沈阳晨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天津西青 300000)

一、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时代的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的交融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现代社会各界人士所认知的概念,大多依据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体包括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等,是被某群体或个体所认定的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群体与个体在这一概念中所承担的身份是多样性的,其一方面充当着继承者的身份,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自身的生产生活之中。另一方面也充当着创造者的身份,在与外界相融合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丰富的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物质文化遗产不同,虽二者皆是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象征,但其重要性并非长久地为人所认知,在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历史到美学》中,作者高小康的文献中就有关国际社会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看法发表自己的理解:如果把物质文化遗产比作实际可见的财富,就可以用通用货币衡量价值,直观地观察历史痕迹,文化遗产复原人员直接了解埋藏在古老历史中的未知事实,提高国家的文化内涵、历史丰富度,甚至在各国文化交流中衡量每个国家价值的实际标准,那么,非物质文化遗产将成为看不见,从人类精神层面流传下来的巨大而有价值的历史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精神,一种文明,它使现代社会的人们能够体会到留在时代长河中的人们接触到的生活气息,观察到它的看法,感受到它的感觉。不仅能把古代带到现代,还能把现代融合到古代,作为“活着”的传承,包含着丰富的可能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现代性的本土化

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历史意义虽然不可磨灭,并且也有着相当的重要性,但是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无疑为时代的遗产创造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作为时代的传统代代相传。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物质文化和经济利益的发展上。当前世界各种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均处于消亡的危险之中。首先,时间因素是造成遗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社会与经济因素的演变也会不断提高遗产保护工作的难度。现在的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仍然落后于物质文化遗产。但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惊奇的文明产物,无论是认知还是保护,都需要经过一定的思想过程,从认识到发展,就像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文化认知一样,超越时代的个人理解是无法被时代本身所接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这一公约的推出是人们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方面的重大进步。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人们才正式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但与物理现实层面的物质遗产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充满了抽象性质和无法被时代社会理解的自身价值,并且如何定义,怎样定义,是时代人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文化赝品的存在也极易从侧面动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那么这个“活的”人类文化遗产是如何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并开始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呢?推动于人类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进一步理解的是一位美国人类学者——萨林斯——他的“爱斯基摩人”的现代性的本土化的理论大幅度改变了国际社会针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思考方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对当今前现代文化传统的认知不断进步,并产生了全新的理解。美国学者萨林斯曾经针对离开故乡的爱斯基摩人这一群体,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对于国际社会上的“不再是爱斯基摩人,不再是有自己文化传统的民族”的这一思想基调的相反论调:“爱斯基摩人还在,他们还是爱斯基摩人。”萨林斯表示:“最近的三个世纪以来,西方的资本主义阵营一直在扩张,世界各国也逐渐接受了这种不可分割的全球化推动力量。从某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全球化与地方差异必然同时存在,双方相辅相成,并将这种现象称为“现代性的本土化”。现代学者将萨林斯的观点归纳为多元文化主义在20-21世纪的人类学解释。以进化论、历史主义为基础进行分析,可以推论出爱斯基摩人必将消亡。在全球化进程中,有一部分文化多元主义者竖起了反对的大旗,而且这些多元主义者从文化抵抗的目的出发反对殖民,希望能够拯救即将消亡的文化、建筑、历史痕迹。通常情况下,这种文化保护行为具有其天生的悲剧感,可以将其理解为对文化的“临终关怀”。“爱斯基摩人还活着”,并不是指爱斯基摩人依然存活,而是指传统文化在其日常生活中吸收新文化,以提升自己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分析,可以认为现代文化为了适应当地情况而产生了“本土化”变化,这不仅是现代文化的因地制宜,也是传统文化的再次复兴。

萨林斯的这种理论大范围地拓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能性,将历史的精神遗物带入大众眼界,为学术界对于历史文化有了新的思路,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新时代数字媒体带来的转机

近200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是想象不到的。大多数欧美和发达国的信息时代都是在公元后1969-2017年,我们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公元之后的信息时代都是在1984-将来,比欧美的国家晚了15年。例如,人们习惯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历史时代,这样总结就能得到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石器、青铜、铁器、蒸汽、电力时代等。以这种思维方式看20世纪,甚至可以明确地说,在过去100年的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中,人类从原子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普及,互联网的范围越来越广,信息这个因素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提高到绝对重要的地位。这样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人们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播媒体的进化、人类的传播方式也在不断革新废物。从最初的大众传播发展到后来的教派传播,提高了用户有效的信息接受率,节省了信息运行空间,提高了利用率。尼葛洛庞帝指出“随着媒介和受众的共同发展,分众传播开始进入到一个极致阶段,即精确化传播阶段。与前两者相对应的是正确的传播阶段,也是现代传播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听众的个性化需求大不相同。传播技术先进,具有‘一对一传播’‘交互传播’的特点。”

数字媒体的广泛利用和各国获得的集中力开辟了值得期待的前景。中国的数字媒体平台也在稳步发展。在各个地域,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性的地点有着我国科技引导硬实力的发展产业。数字平台出色的传播能力和美好的前景非常适合将低成本、高电波效率的特性宣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关于“精艺匠心”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被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以来至今2020年已有十五年的光阴,手工艺技能作为贴近生活社会,饱含实用性及纪念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中,但是在分门别类,具体到部分的手工艺类型却仍然带着神秘和未知的色彩。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仍然有待人们去认识理解,也仍然需要被大众了解的渠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应当思考在科技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去利用便携的现代的网络通信技术手段,将广泛运用分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智能手机APP数字平台作为载体,传播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加强宣传、学习和教育。

“精艺匠心”设计就是建立在这个思想上形成的,为传统手工艺者提供交流合作的科技平台,针对传统手工艺传承人群扩展电商服务,运用先进科技建立媒体平台支持每一位传统手工艺非遗传人创作事业的发展,为衔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出力,积极响应国家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精艺匠心”互联网+共享平台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购买和定制,解决了因没有渠道,市场满足不了购买需求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优势。同时,通过与有能力的相关高校和企业合作合作,进一步提高线下公益课的产品设计质量和水平。APP由艺术设计系18级刘硕担任项目负责人,由获得多项国家级比赛奖项的老师担任指导,对于APP的设计理念以及界面设计包括排版,审美,为了用户良好体验而精简化的布局,带着匠心精神,精益求精,让用户真正体验到现代和传统相结合的“精艺匠心”是我们的唯一追求。

传统手工艺术制品具有工业化产品所不具备的特殊技艺,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潜藏在手工艺术产品上的古代文化之美逐渐被发现探索,在加上了现代智慧的创新之后必然会迸发出不一样的文化星火。“精艺匠心”以现代科技为沟通桥梁,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小范围向大范围传播,利用与如今年轻一代息息相关的电子科技向他们介绍中国历史悠久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让心系祖国的年轻一代作为传播者,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他们了解的,可以交谈的对象介绍给亲朋好友,进一步扩大非遗的受众。

中国历来不缺乏喜好收藏车,鞋,古董,玉石的人,非遗的手工艺品是极好的收藏品,艺术价值和其涵盖的意义非凡,理应得到价值的实现。“精艺匠心”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致力于扩大非遗手工艺品的受众,致力于实现它们的价值。

注释

①引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猜你喜欢
爱斯基摩文化遗产物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你会问好吗?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READINGS
不到一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