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距离说与舞蹈形象的关系
——以古典芭蕾版和现代芭蕾版《天鹅湖》为例

2021-04-14 01:55马楚越
大众文艺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鹅湖欣赏者天鹅

马楚越

(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一、引言

“心理距离说”由瑞裔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布洛所提出,他将“心里距离”看成是美学的一个重要原则、美感的一种特征、艺术的一个基本因素和审美价值的一个特殊标准,甚至认为“心理距离说”是解决许多艺术问题和艺术矛盾的一个基本方法和原则。将“心理距离说”与舞蹈艺术相对接时,需深入理解“心理距离”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与舞蹈学、舞蹈美学之间相通的美学范畴。在“心里距离说”中,主观意识产生的心理距离不同于客观现实的物理距离,心理距离相较于物理距离更为复杂,包含着主观抽象意识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对应性差异;亦包含不同抽象意识间的主观性差异。这些差异是多样性的,且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正因为存在差异性,便有了艺术虚拟性与现实真实性的区分。将此概念用于舞蹈艺术之中可理解为,当欣赏者现场观赏舞蹈作品时,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同时存在。台上的舞者与台下的观众是简单的空间物理距离。而舞者此时也以真实的人体形象承载着编导家虚拟的艺术想象,进而塑造一个非完全真实的舞蹈艺术形象。因此不论是舞蹈编创者的具象思维、舞蹈形象的意象表达,还是欣赏者的主观理解,两两之间都存在着观念的差异,这便是主客体间所产生的复杂心理距离。

本文将“心理距离说”与舞蹈艺术中的形象塑造相联系,是因为舞蹈艺术的表达方式与音乐、美术等艺术不同,其以人体为物质载体,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以真实可感的情感为表达核心,舞蹈艺术真正将身体和心理做到有机统一与合二为一,融二者与舞蹈形象之中,使得舞蹈形象在身体的不断超越和升华中,创造出高于身体表象的心里距离和舞蹈意象,舞蹈艺术也正因此成就出“艺术高于现实”的美感体验。

二、经记忆空间“过滤”获得具象到意象的感知

1.具体形象确定于心理空间的积累(舞蹈形象的客观性)

心理空间,也就是一个人的心理世界、心理生活空间,是描述特定时间内影响个人行为的各种因素和力量,其中包括对过去的记忆空间(表象)、对现在的感觉空间(现象)、对未来的想象空间(意象),是三者的有机整体和空间统一体。心理空间是人脑对物理空间和时间的主观反映。舞蹈形象最初的产生便源于创作者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感知与积累,在芸芸众生中锁定一个客观物质形象,赋予其舞蹈艺术化的改造。这个客观物质形象也就是记忆表象,它来源于感觉,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必然性。

1895年古典版《天鹅湖》和1995年现代芭蕾版《天鹅湖》都是以“天鹅”作为全局的主要舞蹈形象,但二者“天鹅”形象天壤之别。在古典版的《天鹅湖》中,伊凡诺夫和彼季帕塑造的“天鹅”出自《德国童话故事集》,长长的脖颈、高扬的头部、通体的白色羽毛这种自然真实的外在形态符合古典芭蕾的高贵艺术气质,并且吻合浪漫主义的情感表达。而后者现代芭蕾版中的“天鹅”形象,则是编导马修·伯恩在已有古典版《天鹅湖》基础上一次巨大的颠覆性创造,通过与现有经典之作的对比,达到其创新性目的。

2.舞蹈形象形成于艺术想象的激发(舞蹈形象的主观性)

心理距离源于人的想象,想象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高形式,人若没有想象力,那么就没有心理距离。其作为审美的心理状态,有别于日常和科学研究的心理状态,需经过主观“过滤”“精炼”的心态去关照客体,忽视客体的实际功用、物质属性等,只保留客体的外在形式,并注入主体的情感与欲望,以获得纯粹美的享受。因此“心理距离”是理想审美心态和艺术创作心态产生的重要因素。

在伊凡诺夫古典版的《天鹅湖》中,通过艺术化加工,天鹅的外在形象和肢体动作上做了更拟人化、更艺术化的加工改造。在服饰方面,改变天鹅翅膀生硬的缺点,以简单地白色羽毛分别点缀于天鹅的头顶、肩膀、裙子作为暗示和典型化的象征;在肢体动作方面,芭蕾程式化的固定舞姿为主,如瞬息万变的arabesque和attitudes、令人眼花缭乱的多种旋转跳跃以及层出不穷的大小舞蹈步伐等,塑造惟妙惟肖的天鹅形象,以神似取代形似,貌似一位天真无邪、善良可爱的少女。该天鹅形象摆脱了真实的和现实的天鹅样貌形态,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虚假的艺术形象。而现代芭蕾版《天鹅湖》中,男性饰演天鹅。在服饰上,上身裸露、双腿被团簇羽毛覆盖、额头中央添一抹黑色记号;在动作上,笨拙的舞步、夸张用力地拍打双臂、狰狞的面容,这些种种形态动作塑造出充满天然野性的天鹅形象。马修·伯恩好似又将“天鹅”重新回归到自然原始的客观状态,但是“头鹅”给予“王子”展开“双翅”的肢体动作,又透露出人性间关爱之情,同样具有人化形象。虽然二版的天鹅形象具有极大差异,但天鹅形象都被创作者赋予了艺术想象,在想象的作用下与客观现实产生了一定心理距离和想象空间,“天鹅”成为审美客体,实现舞蹈美感的传达。

三、经艺术创造“精炼”完成形象到意象的升华

1.动作“力效”作用下的情感表达

舞蹈动作是使生活具象成为舞蹈形象最主要、最重要的方式,是正面塑造舞蹈形象的手段。以拉班力效原理为依据,舞蹈动作具有“形式具有意味”、动作本身负荷着情感的意义与功能,欣赏者以审美为中介,通过感知舞蹈动作引发精神想象,再融入情感达至内化理解形成舞蹈意象,这是舞蹈艺术在心理距离作用下形成艺术美的关键。

一般来说,舞蹈动作的编创遵循不同力效表达不同情感的规律。两部舞剧中分别包含了砍动、压动、扭动、滑动、弹动、浮动、轻敲、冲击八种“力效”,如“天鹅”形象的典型“挥翅”动作,古典版中双臂延展舒缓上下摆动,脚下碎步移动,是通过浮动、轻敲力效表达出“天鹅”低落悲凉的情绪,产生阴柔之美感;而现代版中却选用砍动、压动、扭动力效,男演员双臂短促且用力地向下煽动,下肢为屈膝向地重重踩踏的步伐,塑造出情绪激动、充满野性的天鹅形象,产生阳刚之美感。可见,同类型动作因力效不同,形成差别迥异的艺术形象与情感表达。

2.构图布局结构下的意境营造

“心里距离”所带来的意味表达是抽象的、模糊的、易变的,利用此不确定性特点,舞蹈艺术创作中通过形式化的构图布局侧面突显人物性格。如古典版《天鹅湖》的队形编排上遵循严谨的对称均衡、整齐划一的审美原则,在第二幕《天鹅大群舞》中,众演员呈“八”“一”字队形站位占据舞台的后场所用空间,营造庄严、静谧的环境氛围,俨然彰显白天鹅高贵的身份地位;而现代版中则相反,在宴会场景中,众宾客将王子逼至舞台左前方呈半圆形将其环住,并以居高临下的俯视视角盯向王子,构建出狭小压抑的空间,映射王子内心无助且恐惧的心理状态。构图布局对形象塑造起到辅助作用,通过队形或舞台构图,艺术形象的性格更加丰满,拉大了与原本具象的距离,使表达更具内涵性。

四、经“距离极限”差异体现意象到审美的映射

1.形式美认同下的心理共同美

舞蹈作为一门表演艺术,集身心关系和身心运动于一体。首先,舞蹈艺术以身体承载,通过身体赋予舞蹈形象生命力,因此舞蹈形象必将表现为一种物质的形象;其次,这个“物质的形象”能够产生光环效应,也就是舞蹈感觉和演员意识,具有内容和形式;再次,舞蹈形象中又融入物质文明、物质文化现象,又是一种“表现的形象”;最后,舞蹈形象更是一种意识形态、精神形态,是一种“精神的形象”。

舞蹈形象势必会被赋予形式化的艺术加工,在“整齐一律、对比变化、多样统一”等舞蹈审美原则之下构成形式美,在抽象性、多意性的“心理距离”作用下,以“有意味的形式”达到超越本体、超越时间、超越空间之艺术目的,因而这种形式美可跨越文化的差异、穿越时间的禁锢得到欣赏与认可,使舞蹈艺术进入到更富精神影响力的艺术空间,展现更广阔的艺术美。无论古典版中遵循“开、绷、直、立”动作原则,塑造出高贵、优雅的女性天鹅形象;还是现代版中融合芭蕾、现代、爵士风格的反程式化表达,塑造出诙谐幽默、恶搞的男性天鹅形象,这些再创造的舞蹈形象都能带给欣赏者艺术想象,达成艺术共识,舞蹈形象也因此实现了其被塑造的意义。

2.共同美凝聚下的心理共情

“距离极限”是指客体与主体之间能产生审美心理的最短距离,当距离缩短至极限时,艺术逐渐逼近现实。而艺术的最高意义与价值是通过非现实的方式途径表达最真实的现实世界,艺术与现实之间必定会存在时间与空间差异错位,使主客体之间形成理解断层。这时可借助艺术形象达到“距离极限”的效果,即将艺术形象与现实本体对接,使欣赏者感受作品中艺术形象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客观世界中的真实存在,进而产生“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物我一体”的审美感觉。而舞蹈艺术便是通过情感与情绪的把握,激发舞蹈者与欣赏者、欣赏者与欣赏之间的情感波动,使每个欣赏者之间达成心理认同感,这就是“心理距离”所带来的共情体验。

优美、浪漫、梦幻的古典版《天鹅湖》以大团圆的欢乐方式结尾,把握住人们对生活理想化的美好向往之情,映射出该作品产生于俄国封建奴隶制瓦解之时,民众们乐观向上的心态,促使舞剧宣扬邪不压正,光明最终会战胜黑暗的人性光辉的一面。诙谐、反串、黑暗的现代版《天鹅湖》与之相反,王子童年因缺失母爱而孤独成长;王后尽失伦理道德,终日纸醉金迷,赤裸裸地揭示了西方社会家庭的阴暗面,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惹人深思。“天鹅”形象从舞台渐渐“飞”进欣赏者的内心,好似传达出潜台词“天鹅就是在座的你,台上的一幕幕就是你的生活”。这些“天鹅”形象像高压电,通过电流导体一般的舞蹈表达直击每一位观众的心灵,使其全身不禁颤抖。

将“心理距离说”的核心概念引入舞蹈艺术之中,借助于舞蹈形象进行具体的阐释,可较为清晰的探查人本能的心理活动之于舞蹈艺术的重要性,也更能说明艺术的本质是想象和创造,是现实中的非现实,是超越现实的非现实,而最终影响我们对现实的看法和改变。

猜你喜欢
天鹅湖欣赏者天鹅
一起去天鹅湖
留出想象的空白
荣成“天鹅湖”
天鹅湖里的天鹅去哪儿了
一张图看天鹅奖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热跑”天鹅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
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