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包装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

2021-04-14 10:54孟令伟
农产品加工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科新工科应用型

刘 伟,李 娟,孟令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6)

2016 年12 月,工信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包装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包装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建设需要加快,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规模需要加大等意见[1]。这就需要思考如何针对包装产业的新需求建立专业,如何进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为包装产业的转型和发展提供强劲支撑。从2017 年2 月“复旦共识”到2017 年4 月“天大行动”再到2017 年6 月“北京指南”,“新工科”教育改革在教育部高教司积极推动下如火如荼的开展,同时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思索如何在“新工科”背景下从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轻工类的包装工程专业如何培养“新工科”复合应用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目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包装测试”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探索“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应用型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 以新技术成果扩充教学内容

在“新工科”建设的“天大行动”中提出:“问技术发展改内容,更新工程人才知识体系”[2],要求教师根据产业、技术、研究成果等最新的信息来建立和更新教学内容,建立课程体系,建设诸如“综合性课程”“问题导向性课程”等[3],使课程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包装测试”课程为例,在讲到“传感器”这个知识点时,加入了人工智能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智能机器人、智能包装等内容。通过引入最新的智能技术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工科学生的创新意识。

此外,由于“包装测试”课程是承前启后的一门课程,在讲授时不仅需要用到“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等基础知识,还要与“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包装印刷”和“包装机械”等专业的知识相联系,从而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将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点融会贯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培养其工程思维。在课程讲授时,还用具体案例将课程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并对具体产品的包装进行设计和测试,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2 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教学,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缺乏思考能力、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在“新工科”背景下,要想培养出产业急需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出能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就要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改革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运用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以“包装测试”为例,借助“超星平台”的建课、打卡、讨论、投票、考试等多种方式,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互动。“网络教学”打破了教与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完全靠网络学习可能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而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则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翻转课堂,让学生课外自学课程内容,课上教师通过发起小组讨论、小测验等活动,可以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果。

3 注重过程化考核方式

如何让考核尽可能地反映出每位学生的学习效果是任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评价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终结性考核,以期末考试成绩为准。由于存在考前突击学习的情况,所以并不能如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过程化考核或者成形成性考核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种考核方式更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2-4]。

在“超星平台”后台,教师可以通过统计功能来查看学生学习时间、次数、时长、进度等(见图1),通过分析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等信息,并据此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形成一个“反馈- 改进- 反馈”的可持续教学体系,从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

“包装测试”课程过程化考核明细图见图1。

图1 “包装测试”课程过程化考核明细图

4 优化和创新实验设计

“新工科”中“天大行动”指出要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创新创业赛事活动[2],使“新工科”人才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技术性等特征和能力[5]。这就需要教师优化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包装测试实验”课程,学分为1 学分,学时为16 学时,主要有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型实验组成,其中创新型实验为开放性实验,实验没有具体的题目,仅提供思路,其余由学生自己选择产品、选择材料,进行分析产品、测试材料、结构设计、分析改进、提交报告等。

在创新型试验中班级学生可自由组队、自我命题、自我设计、自我测试、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仅负责答疑解惑和过程监督。在此实验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提升,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得到加强,工程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得以提高。

5 结语

“新工科”人才培养需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校企协作育人,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面对新要求,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尝试。以“包装测试”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实验设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通过改革教学内容,以新技术、新成果等最新信息来扩充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在教学方法上,全面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施“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和翻转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考核方式上注重过程考核,根据学生的阶段考核结果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最后,优化和创新实验课程设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5]。

猜你喜欢
工科新工科应用型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