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2021-04-14 05:22孙燕纯张惠梅
图书馆论坛 2021年4期
关键词:邻里图书馆家庭

孙燕纯,张惠梅

近年来,全民阅读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持续深入地推进,带动了社会阅读氛围的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以图书馆、出版社、学校为运作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全民阅读推广体系[1],阅读推广各主体之间相互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全民阅读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与民间力量合作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呈蓬勃发展之势,凭借其个性化、志愿化、生活化等特色,成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公共图书馆与民间力量合作开展阅读推广实践

在民众阅读热情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国内很多公共图书馆建立了特色化的阅读推广品牌,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有限的馆舍资源及人力资源限制了服务的覆盖面。公共图书馆通过合作的形式,借助民间力量的创意、资源、服务以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合作对象以民间阅读机构、民间协会、读书会、家庭、阅读推广人为主,合作模式包括提供公益活动资源,承接活动项目、人才培养、运营服务等[2]。引入阅读推广爱好者作为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讲人是较早也最为常见的合作方式,如少儿故事会、讲座、培训、分享会等。深圳地区公共图书馆与知名民间公益亲子阅读组织“三叶草故事家族”合作,共同举办“三叶草故事会”系列活动,由图书馆提供场地、资金及人员支持,由合作方进行故事会的策划与实施[3]。北京朝外社区图书馆等多个图书馆与提供亲子阅读服务的悠贝亲子图书馆合作,由其承接少儿区域的管理和活动开展,另有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借助悠贝亲子阅读学院专业的阅读课程,实施阅读人才培养计划[2]。公共图书馆和民间协会基于平台互用和资源共享的理念,合作也日益密切,如湖南图书馆与书法和剪纸协会等民间组织合作举办第十二届新春文化庙会,其直播吸引40多万人观看[4]。佛山市图书馆、广州图书馆先后建立“阅读联盟”,引导、扶持民间阅读推广人或组织,通过组建读书会开展公益阅读推广活动[5]。业界近年在家庭图书馆的建设方面也多有探索,如深圳、内蒙古、浙江温岭等地。家庭承担着孩子教育的责任,其阅读的需求和积极性相较其他群体更为强烈,基于此,2018年4月佛山市图书馆启动“邻里图书馆”项目建设,引导、支持家庭发展成为民间阅读推广的主体。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模式激发了家庭阅读热情,搭建了家庭对外交流的桥梁,实现了图书馆服务供给与市民阅读需求的精准对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由于目前邻里图书馆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在阅读推广中还存在组织者专业化水平不高、组织管理经验不足、活动场地不稳定等诸多问题,但公共图书馆作为邻里图书馆的建设方仍大有可为,前景可期。

2 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

邻里图书馆项目是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及家藏图书,面向邻里、亲戚、朋友、孩子同学等开展图书借阅服务和阅读推广活动[6]。该项目要求邻里图书馆每年组织不少于3场阅读推广活动,阅读推广是邻里图书馆的义务之一,也是其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截至2020 年9 月底,邻里图书馆已发展至1,100家,累计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借书20.72 万册次,转借图书7.47万册次,举办活动918场,活动参与人次为1.44万人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邻里图书馆民间阅读推广整体情况:一是促进孩子成长、融洽邻里关系、增长自身见识是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动因;二是大部分邻里图书馆处于阅读推广探索阶段,活动规模和影响范围较小,活动场次在1~10场的占比为72.49%,单次活动参与人数在20人以内的占比为94.39%;三是邻里图书馆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家庭成员人数在3 人及以上的占比为70.74%;四是阅读推广活动的场地空间多样化,包含家里、小区、社区活动中心、户外公共场所、学校等;五是组织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经验匮乏、个人业余时间不足成为制约大多数邻里图书馆馆长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因素。此外,有61.14%的邻里图书馆有意愿与其他邻里图书馆联合开展阅读活动。

2.1 主要特点

(1)形式多样化。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类型有亲子阅读、少儿阅读、家庭教育等,以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孩子阅读技能为主要目标,同时也有小部分的成年读者活动。活动以阅读为出发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呈现“阅读+N”模式,即阅读+分享、手工、比赛、游戏、旅行、绘本剧、直播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阅读+分享,穿插其它的互动交流环节,分享者以家长、孩子为主;阅读+比赛类活动以其互动性强广受欢迎,有读书笔记评比、手抄报设计、书签制作、朗诵、诗词接龙、讲故事等比赛主题;活动一般将图书借阅、邻里图书馆项目宣传作为固定流程。大多数家庭根据自己家孩子的需求确定活动内容,参与活动的多为孩子的同学、邻居的孩子,因此活动针对特定的年龄层开展,吸引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参与,活动的组织者与参与者相互了解,有利于交流和个性化阅读指导[7],从而使活动更具精准性,也更接地气。

(2)品牌化。邻里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活动的时间一般在周末,部分馆根据馆长的自身职业特点及自家孩子情况,通过做好活动主题定位,持续开展系列活动,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包括亲子阅读类、故事会类、经典阅读类等,详见表1。

表1 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品牌列举

(3)合作多元化。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方支持。图书馆作为主要合作方,为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资源与技术保障,含200本图书的借阅权限及图书转借、查询、续借一站式服务;开展家庭阅读季讲座、童书爸妈培训班、少儿阅读推广人培训班等提升技能的平台;策划组织暑期嘉年华、“抗疫情”21天阅读打卡、邻里微电台、邻里故事会、邻里音乐会等专属活动,以促进交流,提升凝聚力。社区居委会的职责之一是丰富居民文化生活,邻里图书馆带活动进驻社区活动中心,社区居委会提供场地、空间、设备、物资等支持,保障了邻里图书馆活动的顺利开展。邻里图书馆还与小区物业公司、学校、基层图书馆、文化艺术机构等展开合作,馆长的朋友、部分参与者也成为义工妈妈或文化志愿者,扩大了志愿服务队伍。

2.2 成效

(1)建立阅读空间,激发家庭创造力。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邻里图书馆首先建立起以家庭为单位的阅读交流空间,提高了家庭成员尤其是孩子的单次阅读时长、阅读频率和阅读量,提升了家庭的整体阅读氛围。同时,为完成图书馆的绩效考核及活动开展的目标,家庭成员齐心协力,既锻炼了家长和孩子的活动策划组织能力,又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此外,各个邻里图书馆通过分享各自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也激发了单个家庭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了更多创意性的阅读活动,并影响着家庭以外参与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促使更多家庭积极开展面向社区的阅读服务。

(2)构建阅读社群,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在阅读推广活动中,邻里图书馆构建了有共同阅读价值观的兴趣圈,个性化阅读需求得以满足。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比较注重孩子教育,组织者乐于分享,参与者也希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家庭教育能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线下的活动建立以邻里、亲朋为主的阅读社群,线上则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起“云社群”,如大部分馆长建立了阅读微信群,随时在群里分享活动信息;书香邻里图书馆通过“小打卡”微信小程序建立“书香伴你一千零一夜”圈子,2020年4月至9月共有42人参加其举办的阅读打卡活动,形成打卡日记715篇;此外,有7家邻里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号。

(3)增进互动交流,融洽邻里关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虚拟生活中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对于现实人际关系产生一定负面影响。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丰富了既有的交流方式,也有助于融洽邻里、亲朋、同学甚至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很多邻里图书馆家庭是来自不同地域的新佛山人,通过各个邻里图书馆之间联合组织活动或邻里图书馆开展的社区阅读活动,提升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促进邻里之间的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书香乐园邻里图书馆在微信群举办的诗词比赛活动,让以往多用于节日送祝福语的微信群变成文化交流平台;张飞邻里图书馆在“小馆长”10岁生日当天,以“诗意生日会”为主题,举办古诗词飞花令比赛,让往年以玩乐为主的生日聚会变得别具一格。

3 存在问题

3.1 组织管理尚待完善

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受到了业界及社会大众的认可,但在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邻里图书馆在面向社区宣传推广时,存在与盈利性教育培训机构相混淆的情况,不容易产生信任感。二是邻里图书馆活动的公益性和参与者的自发性,使得部分活动形式相对自由,存在报名未参加、参与者流动性大的情况[7],以至于活动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及效果。三是由于少儿阅读指导的效果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显现,很多家长不注重阅读指导,更倾向于为孩子选择课外补习班,而且图书馆推荐的相关阅读书目未必适合个体阅读需求。

3.2 专业化水平不高

一个好的阅读推广活动需要一定的规划和执行力,需要邻里图书馆付出时间、精力进行策划、宣传、组织、准备物料和场地等。部分邻里图书馆活动能持续开展且具备一定特色或影响力的,组织者多为小学、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他们掌握家庭教育、儿童阅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选书、组织活动的相关经验,但大多数邻里图书馆馆长及活动组织者多以妈妈为主、孩子为辅,家庭其他成员协助,组织者还不具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甚至无从下手开展活动或者即使开展活动,也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3.3 活动场地不稳定

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要想保证活动质量和效果,活动场地是重要一环。一方面家庭阅读空间面积受限,且家庭属于私域空间,多有不便,家庭其他成员的支持存在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是参与者的融入问题,不熟悉的邻里到家里参加活动会比较拘谨,太熟悉的人在活动组织纪律方面又难以管理。相较之下,在公共场所如公共图书馆、书店、咖啡店、公园、广场、旅游景区等,组织活动会更具仪式感和轻松愉悦,但需要事先协调场地。场地的不稳定也会带来活动组织的种种限制、活动成本的增加,并给参与者造成一定困扰[8]。

4 策略

4.1 科学化的图书甄选

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以阅读为中心,图书的质量和适宜性是活动能否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基础和关键点。公共图书馆应做好家庭书目的编制工作,通过对邻里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对全国家庭阅读主题的图书奖项、图书借阅和图书销售排行榜等展开调研,分析、筛选形成家庭阅读书目,引导邻里图书馆开展家庭教育、儿童分级阅读等方面的阅读推广活动。书目编制应遵循科学性、经典性、通俗性、丰富性原则,定时更新补充,并保障图书获取途径[9]。邻里图书馆应结合家庭藏书情况、活动主题定位等,进行优秀图书甄选,与家藏图书形成互补,为活动开展提供适宜的文献资源。

4.2 前置式的培训学习

佛山市图书馆及五区图书馆作为邻里图书馆的建设方,目前针对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培训方式主要以不定期组织专题讲座、小型培训班等为主,在培训内容的规范性和专业性、培训对象的覆盖率方面尚有欠缺。图书馆应将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培训工作纳入项目的基础服务之一,通过讲座、讨论、实践相结合的科学培训课程,统一组织新签约的邻里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知识普及,以培训前置保障培训对象的全覆盖。同时,通过绩效考核,为阅读推广成效显著的邻里图书馆提供更深入的培训,比如参加业界举办的阅读推广人培训。邻里图书馆馆长也应加强阅读推广方面的研究,通过自学、参加网络培训班、考取家庭教育师资格证等,提高自身水平。

4.3 互动式的展示交流

为进一步拓展邻里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思路,提升活动的丰富性和专业性,公共图书馆应联合邻里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为各邻里图书馆提供更多交流机会,包括举办邻里图书馆馆长交流会、邻里图书馆活动观摩会等。同时,图书馆应加强技术保障,在现有邻里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开发和完善更多功能以支持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案例的展示与互动交流。邻里图书馆也可通过加入主题交流群、参加活动交流会等方式,探索多个邻里图书馆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新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整体效益的提升。

4.4 指标化的考核评估

科学的评估有利于公共图书馆更好地了解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真实情况,发现不足并指导其改进。目前的考核主要针对邻里图书馆的活动场次及转借册数,以提供活动证明材料作为考核依据,并未对活动效果进行指标化的评估。为此,应开展定量、数据化的考核评估,兼顾其他有效反馈方式,如开展优秀阅读推广案例评比、最美阅读推广照片征集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邻里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动因、做法,并对优秀的活动案例进行奖励和宣传推广[10]。同时,指导邻里图书馆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经验总结、策略调整和服务提升。

4.5 体系化的社会合作

针对邻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合作方面主要依靠个体资源的现状,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体系优势,推动佛山市联合图书馆成员馆与邻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的广泛合作,为邻里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提供场地配合、活动宣传及组织协调等支持,促进成员馆尤其是智能图书馆服务效益的提升。公共图书馆还应加强和推动公共图书馆既有合作伙伴与邻里图书馆的合作,以便邻里图书馆在未成年人服务、本土文化、多元文化等方面与阅读推广合作伙伴更好地对接。邻里图书馆也可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主动联系潜在合作方,扩大阅读推广活动的规模和受益面。

4.6 立体化的宣传推广

公共图书馆应从阵地宣传、媒体报道、活动嵌入等多方面、多渠道强化宣传,以提高邻里图书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一是依托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和佛山公共文化设施联盟,在各文化机构开展阵地宣传,加强与地铁公司等单位合作,在人流量密集的区域进行宣传;二是畅通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渠道,充分发挥图书馆自媒体平台的优势,打造邻里图书馆活动专栏;三是建设邻里图书馆示范点,打造典型阅读推广特色品牌,通过世界读书日等大型活动进行亮点宣传;四是邻里图书馆应借助线上线下社交圈,充分利用新媒体,如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微信小程序、抖音等进行自身活动的宣传、组织与推广。

猜你喜欢
邻里图书馆家庭
家庭“煮”夫
黑白电视·邻里之情
图书馆
恋练有词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你为邻里理发,我为你倒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去图书馆
养猪致富不忘乡亲邻里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