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孝文化

2021-04-14 01:47甘正气
思维与智慧 2021年10期
关键词:鲁肃刘禅三国志

●甘正气

汉代倡导以孝治天下,汉文帝提出:“孝悌,天下之大顺也。”三国乃汉代之余续,有比较浓厚的孝文化氛围。这在《三国演义》中也可见一斑。

这首先表现在书中人物的名字上。

《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的名字中都含有“孝”字,例如,曹仁字子孝,岑晊字公孝,郭嘉字奉孝,刘备的庶子刘理也字奉孝,毛玠字孝先,法正字孝直,陈震字孝起等等。考诸《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可以发现上述名字确实都是这样的,并非小说家的杜撰。

其次,我们可以发现,《三国演义》中对人物优点的一个重要评价就是“孝”。

例如写刘备:“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写鲁肃:“此人胸怀韬略,腹隐机谋。早年丧父,事母至孝。”(第二十九回)就在同一回,作者也把这个优点赋予了诸葛瑾:“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在罗贯中笔下徐庶也有这个长处:“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第三十六回)

小说家言也并非都是空穴来风,《三国志·吴书·鲁肃传》明确记载:“鲁肃……生而失父,与祖母居。”《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裴松之注写诸葛瑾:“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附带写了徐庶,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曹操确实俘获了徐庶的母亲,徐庶因此辞别刘备去了曹操处,并且在辞行时指着自己的心脏说了一段很感人的话:“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三国演义》中对徐庶的描写不少都有正史依据。

作为东吴的首领,孙权肯定也应该具有“孝”这个优点,罗贯中在第五十四回写道:“孙权乃大孝之人,见母亲如此言语,随即应承……”紧接着第五十五回又写道:“吴侯乃大孝之人,怎敢违逆母言?”

《三国演义》中两次这样明确地写其“孝顺”的,还有姜维,第九十二回有言:“(姜)维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奉母至孝,郡人敬之。”第九十三回又写道:“此人姓姜名维,字伯约,天水冀人也;事母至孝,文武双全,智勇足备,真当世之英杰也。”

再次,《三国演义》中还让书中人物多次出口关于“孝”的名言警句。

如,第十九回陈宫死前在曹操面前慷慨陈词:“吾闻以孝治天下者,不害人之亲;施仁政于天下者,不绝人之祀。”两句话救了自己的母亲和妻儿。

第三十七回徐庶的母亲拍案痛骂徐庶:“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也是至理名言。第四十三回诸葛亮在舌战群儒时,又说出掷地有声的豪迈之语:“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第五十五回刘备也表露了自己的孝道观:“念备一身飘荡异乡,生不能侍奉二亲,又不能祭祀宗祖,乃大逆不孝也。”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想逃离东吴时对孙夫人说的,是一个逃跑的借口。有趣的是,到了第一百一十九回,蜀国被灭后,刘禅被押至洛阳,郤正为了让刘禅可以借机回西蜀,教他流着泪对司马昭说一段忧伤的话:“先人坟墓,远在蜀地,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可以说和刘备当初的借口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可惜刘禅演技远不如他父亲,演砸了,被司马昭当场识破。

猜你喜欢
鲁肃刘禅三国志
鲁肃的深谋远虑
大话三国志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刘禅北伐
刘禅北伐
误读鲁肃
阿斗的用人之道
揣着明白装糊涂的“阿斗”刘禅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