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师内涵解读及培养对策

2021-04-14 19:30舒海斌金小兵
卷宗 2021年4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教师队伍思政

舒海斌 汪 峰 金小兵

(杭州技师学院,浙江 杭州 311500)

1 引言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资源和重要支撑。课程思政教师是我国课程思政框架下培养高端交通人才的重要师资保障。2019年公布的“职教21条”主张建成一支德技双罄的教师队伍。可见,构建一支具备专业能力和思政素养的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已然成为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

2 课程思政教师内涵本义

伴随着华夏文化的发展,古代教师讲授以习“礼”和习“武”为主要研习内容。“礼”,即规矩,是人与人相互尊重的美德,“武”即武事或者武艺,可隐身为技能。“文武合一”即为全才,也是当下课程思政教师雏形。近平总书记多次阐明思想政治与教育教学的关系,自2016年开始,国务院和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从宏观层面对全国开展思想教育进行指导和部署。在此,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的梳理,发现课程思政教师内涵本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思政,二是教学。课程思政,是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梳理专业与思想相关思想与精神,通过教育学研究手段,融入专业课程之中,赋予思政教育以新鲜土壤。思政教师是道德价值与精神信仰的传播者,课程教师是一门科学的传授者,课程思政教师不是将两门课程简单的组合与堆砌。课程离不开思政精神的引领,思政需要课程的滋润,实现二者融合,有利于拓展育人功效。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教师的内涵要义就是实现教师思政与专业的融合,即“一元”指专业教学,另“一元”指思政教学。可见,“双元”融合型教师一方面要求具备教师的基本条件,需持有“教师证”,还要满足“双师型”教师条件,在持有教师证的基础上,还应具备专业等级证书。另一方面,应该具备思政传承技法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并实现二者融会贯通。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能力的教师,方可称之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元”融合型课程思政教师。交通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师怡然。

3 思政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1)认定标准缺失。自课程思政概念提出以来,多数地区和交通院校采取由专业课基础上增加思政内容的方式开展思政课程改革,改革实施的主体自然也就落实到了专业教师身上,“认定标准”缺失较为普遍。各交通职业院校只能制定易于实行的认定条件,例如培养方案中是否增加了思政内容、课堂引入环节是否增加了相关文化、道德价值观在课堂中的融合等,粗放型认定是使课程思政教师认定缺乏依据。

2)激励机制缺失。尽管当前一些交通院校开展了课程思政专项研究,绩效工资政策向思政领域倾斜,但至今没有落实相关实施细则。同时,国家或者学界应从政策上鼓励和支持教师向融合型教师转型,可因目前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交通专业课程领域的思政教育始终无法进行深度融合,高素质课程思政教师队伍难以培养。

3)教师定位滞后。当前,技能兴校、技能至上思想在职教领域比较普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专业教师缺乏对于自身专业认识,关注技术和技能的传承多于思想的教化,对学生就业关注度不高,有关价值观的熏陶、人生观的培养多停留在宏观层面,教师自身定位脱离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

4)院校缺乏培养计划。交通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内容偏重技能训练,以短期训练为主,思政类培训参与不足,校内培训形式也单一,主要以专题讲座、会议为主,高层次培训较少。院校教师没有机会获得实践指导,教师思政融合水平难以提高。部分学校教师培养政策落实不到位,制约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4 课程思政教师培养应对策略

1)建立“双元”融合型教师认定标准。交通专业课程讲求知识的传授和专业价值引导的统一,思想政治注重价值的启蒙和精神的塑造。因此,“双元”融合型教师认定指标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育评价维度;二是思政传承评价维度;三是二者融合效应评价。具体讲,专业教育评价维度包含专业知识体系、教学能力两个层面;思政传承评价维度包含学业伦理(专业忠诚度、专业价值认知、专业相关社会现象分析四个指标)、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规范、法制意识、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人文素养、传统文化、国家信仰)和二者融合效应评价思政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思政与课程(教材开发能力、学生认知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思政评价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认定指标包含3个方面,6个维度,13个思政指标,7个融合指标以及若干技术指标。据此认定为“双元”融合型教师、准“双元”融合型教师。

2)建立“双元”融合型教师激励机制。“双元”融合型教师标准既包含教师理论知识、又要求具有企业师傅的技术与技艺,甚至企业岗位的规范与经验,同时又要具备教育理念和方法,又要兼具思政素养,其标准明显高于“双师”型教师。建立完备的教师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励“双元”融合型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成效,满足国家和企业高素质人才需求,也是“立德树人”的时代召唤。因此,一是要在绩效工资体系下建立待遇激励机制,增加人才引进力度,完备保障体系;二是要建立课程思政教师研究中心,加强“双师”型教师成果奖励,以及职称评定方面政策倾斜,提升“双师”型教师获得感等手段构建激励机制。

3)建立教师成长规划培养体系。建立教师5年成长规划。由学校主导将“双元”融合型教师按照评价标准分成专家型、讲师型和助讲型,教师根据学院发展规划和专业建设,结合自身需求和意愿,学校、系部和教师共同协商规划教师个人成长规划。成长规划确立了教师不同阶段完成的指标和愿景,为教师发展指明了标向,便于教师自我定位与成长。

4)建立院校级“双元”融合型教师培养体系。交通职业院校要建立“双元”融合型教师培养方案,结合本校专业,形成技能和思政2个维度,国家、行业(企业)和校级3个层面的培养体系。国家层面侧重汲取当代思政领域最新的方针政策,国内领先研究成果。行业层面侧重于先进技术、工艺的传承,以此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民族自豪感等。学校层面侧重课程与思政因地制宜融合,通过校内群策群力助力课程思政改革措施的落实。

5 结语

当前我国课程思政教师培养还存在着激励机制缺失、教师定位滞后等问题。需要通过建立课程思政教师认定标准,规划教师成长培养体系,激励机制等。简言之,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师队伍还需要构建新型教师队伍,既“双元”融合型教师队伍,研究其培养机制,方能解决培养中的实践难题。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教师队伍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