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和管理探究

2021-04-14 20:04
卷宗 2021年1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数字化图书馆

胡 川

(东莞市长安镇长安图书馆,广东 东莞 523847)

公共图书馆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资助、支持,免费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其主要特征为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和税收,无论是设立还是经营均需符合法律依据。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时代要求公共图书馆必须探索档案数字化建设,依靠高效率管理,为社会各界提供多种新型服务模式的可行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明晰数字化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数字化建设及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在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出现了巨大的变革,几乎所有享受“信息福利”的人,都会产生一种感觉:世界真的变“小”了。但在此种十分便利的生活方式下,一些新的问题随之产生。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存在数字化建设及管理服务标准不慎统一的问题。因此,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首先,必须构建标准统一的线上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次,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所有图书馆均需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从而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最后,以点成线、以线成面,最终完成大区域的“统一”,使读者在任意区域,均可完成自助服务,达到促进社会整体运转的目的[1]。

1.2 面向社会各界提供的服务方式长期停滞不前

很多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围绕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但却并未掌握核心要素——服务。从本质上来看,公共图书馆固然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但其作为面向社会开放的公共场所,为读者(客户)提供良好的指引性服务,使其产生宾至如归的感觉,是图书馆的核心运营思路。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公共图书馆多由政府部门负责管理,缺乏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经验,导致面向社会提供的服务方式长期停滞不前。比如某读者前往图书馆借阅资料,由于一些私人原因,需要长时间借阅同一本书籍,而此种要求与图书馆的某些硬性规定产生了冲突。面对此种情况,图书馆采取的方式,并非帮助读者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而是整体缺乏足够的思维意识,经常将问题“踢回”给读者方,导致稍加变通即可解决的事件,成为读者对图书馆印象大打折扣的“导火索”。由此可见,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与管理,并非仅仅完成设备层面的“升级”,深层需要改变的环节在于,必须构建服务型管理体系,使读者认为读书馆的“数字化”、“智能化”,在硬件设备与软件服务双层面均有所体现。

2 优化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及管理的有效方式

2.1 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服务型公共图书馆

优化公共图书馆档案数字化建设及管理的首要工作在于,建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打造现代服务型公共图书馆。首先,在思维意识层面,有关人员需要考虑现代公共图书馆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其次,图书馆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核心要素如上文所述——管理方并非简单地为读者提供目标书籍等参考资料,而是能够针对读者提出的问题,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读者通过智能设备登陆个人账号之后,可以自主选择“重新阅读”或是“继续上次阅读”;管理人员只需注重针对同一电子资料的访问量,定期审核资料是否出现缺失即可。此种既方便读者,又不会为管理带来麻烦的运营模式,正是数字智能化图书馆追求的“完美”方式,故管理人员需要进行更多地探索,尽可能多地帮助读者解决问题。

2.2 根据读者需要,形成“整体统一,局部多变”的数字档案管理标准

在信息时代,针对档案管理的模式尽管可以“数字化”、“智能化”,但若管理标准迟迟无法统一,则管理人员和读者往往面临新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原理,类似于互联网应用初期的硬件设备、软件应用的“不兼容”。因此,根据读者需要,形成“整体统一,局部多变”的数字档案管理标准,是一种契合于时代发展的有效探索。此种模式的特点在于:其一,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最小以“市”为单位),读者持有任意一家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均可以出入其他相同规模的图书馆,并根据自身需求,查找相应的资料。其中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在于,图书馆之间必须具备“读者信息共享存储平台”,以期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其二,在大方向上趋于统一的同时,每个图书馆可以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加入一些“特色”,使图书馆朝向数字化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普及地区文化,达到“传播”的目的[2]。

2.3 在图书馆内部创造出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服务场所的一部分,加之其自身具备的文化属性,故必须在内部首先创造出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科普氛围,进而促进社会整体的数字化发展。比如围绕“老年读者普遍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这一社会问题,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其借阅书籍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科普。此种活动的积极意义在于,“老年人与现代社会脱节”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随着越来越多新型数字化智能技术在社会各界投入使用,老年人会产生更大的危机感和焦虑感。而作为肩负社会责任的公共图书馆,以传播文化作为媒介,充分运用老年人“读书看报”的习惯,将之逐渐转化为“运用智能设备自主搜索感兴趣的新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此类社会问题。当信息化、数字化的文化科普氛围切实形成,社会整体层面将会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温情”,有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档案管理的 效率[3]。

2.4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充分了解来自读者的意见反馈

读者的意见反馈,是促进图书馆不断进步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建立良好的数字化沟通渠道,充分了解读者的真实想法,对于构建数字化服务型公共图书馆百利而无一害。当读者的意见经由智能系统充分反馈至图书馆管理方,并受到重视后,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必然登上新的台阶。

3 结语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天发放的阅读证近23万,全年累计新增读者数量超过8000万。此现象表明,我国社会整体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正在发生喜人的变化。为了满足公众的求知欲,公共图书馆需要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体系,进而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便捷服务,使其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全面提升我国社会的文化气息。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数字化图书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图书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数字化制胜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