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研究

2021-04-14 20:04王家慧
卷宗 2021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工匠应用型

王家慧

(湖南应技术学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面临着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发展要求,国家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既符合现实经济社会的发展形势,也对具有工匠精神的工科技能型人才提出了迫切需求与更高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的要求逐渐提升,需要在实际教育实践环节中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的综合素养,更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作为重要的培养基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以就业优先作为教学导向,培养专业化的工科技能型人才。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关于职业技能方面的培养重视性要远远超过传统工匠精神方面,在具体教学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到了实际培养效果。

1.1 教育理念存在落后性

现代高校建设过程中,以培养出高素质工科技能型人才作为重要的目标,但是在教学环节中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没有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因而在培养学生功能定位方面有着一定偏移。学校设定办学目标的过程中,没有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相应地,将工匠精神作为指导思想的学校更是少见。多数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更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片面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学校没有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培养工作,没有切实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导致学生不完全使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1]。

1.2 缺乏雄厚的工匠型师资力量

现代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教师综合素养也提出了较高要求。现代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职业能力,拥有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完美融入工匠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但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校专业教师专业技能储备不足,无法结合学生实际,提供科学合理的教学指导,同时一些教师本身不具备工匠精神,实践经验不够丰富,没有形成爱岗敬业的思想和精神,进而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形成工匠精神[2]。

1.3 缺乏健全的工匠精神培养体系

完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要前提。当前很多高校在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完善有效的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体系,教育工作存在着明显功利化[3]。同时,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类教学内容和工匠精神之间衔接度不够高,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环节不够健全,主要是表现在道德素养和职业精神培养占比较低。实训环节中没有着重培养好学生严谨的工匠精神,学生没有从实践环节中锻炼自身的职业能力。

2 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

对于上述问题,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积极探索和推进工匠精神培养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从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校企合作、文化软环境改善等多方面出发,切实落实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创新教育管理体系,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增加科技人才储备贡献力量。

2.1 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增强行为主体的自觉意识

营造良好的外部文化软环境,是培育“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外因。在国家、社会、校园、企业等多个层面大力倡导与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优化高校教育环境,促进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努力营造弘扬“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还要在校园和企业层面渗透“工匠精神”的价值理 念[4]。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要深度融入工匠精神价值观,促使工匠精神的文化属性和教育属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人才培养提供软环境保障。良好的外因最终仍需内因起作用,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及企业内部各主体都要有“工匠精神”的意识,只有充分树立工匠意识的主观价值理念,才能更好地规范和指导自身行为,进而对学生起到教育、引导和示范作用。

2.2 创新教育管理,积极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导师制度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在学习阶段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及广阔的专业视野,这一能力的养成需要高校严格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导师制度便是创新教育管理的范例。学业导师制度是通过“课程教学-科研引领-竞赛指导”三位一体的系统安排来加深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强化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础的自觉意识,培养尊师重教的良好校园文化 环境。

2.2.1 课程教学方面

学业导师要对学生的选课、课程学习与规划等提供建议,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提早规划,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今后工匠精神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因为唯有爱一行干一行,才能培养出扎实的技能型人才。

2.2.2 科研引领方面

教师要在与学生的充分交流后严格执行科研训练计划。这样,能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提高其学习兴趣,使其更深入地理解所学专业。老师则可进一步地挑选合适的学生,让其提前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有利于实现师生共赢、尊师重教的良性循环,逐步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

2.2.3 手实践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业导师制度中的竞赛指导便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指导目的,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类的学科竞赛,教师作为教练或领队对学生进行指导或培训。在比赛结束后,学校应对优秀团队、优秀学生、优秀指导教师进行嘉奖,以激励和保障“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保障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为培养工匠精神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2.3 推进产学研融合的校企合作,切实发挥校外导师的带教作用

校外合作企业作为培养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推动产学研融合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其指导的先锋效应,担负起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和使命,要鼓励企业的带教导师悉心地引导和传授学生技艺,避免师傅存在有技不外传的心理。从制度上保障校外导师的基本权益,减少其带教顾虑,在传授学生技艺时更多地增加其满足感与自我成就感,从而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建立稳定的共同劳动关系,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可见,校企合作是实现技能实践与专业教育有效衔接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小结

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创新具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制,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学校增强吸引力,为企业提供更充分的人才储备。教育教学管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立足于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的高度,把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工匠精神、提高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将具备工匠精神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真正影响、指导与教育好每一个学生。

猜你喜欢
技能型工匠应用型
90后大工匠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工匠风采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