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探索

2021-04-14 20:04余珉露
卷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艺术服务

余珉露

(四川音乐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党的十六大以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问题进入了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是从教育角度为国家培养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方式,拓宽了教学内容的维度,使教学不限于公共文化服务的书本理论,而是延伸到了对艺术的自我学习,并交还学生课堂主角身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艺术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行深度融合。

1 学生在《公共文化服务》课程中的角色定位

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应该让学生明确在该门课程中的角色定位,他们需要明白自己是站在谁的角度思考问题。

公共文化服务的权益主体是全体公民,责任主体是政府,而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则包括了政府供给和社会化供给。公共文化服务政府供给的执行主体是文化事业单位,社会化供给的执行主体是非政府组织(NGO)和非营利组织(NPO)等社会组织。随着我国政府职能逐渐向服务型转变,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中来,社会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文化事业单位一同参与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公共文化服务》课程学习中,学生的角色应定位于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执行主体,站在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只有明确了自己在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才能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转换思维,找到自己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的能力和创新的视角。

2 《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原因

学生在《公共文化服务》课程学习中的定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则需要考虑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形式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而这些方面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是《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需要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原因。

2.1 艺术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人文学之父泰勒认为“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文化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由此可以看出艺术是文化的重要内涵与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表现形式,而文化是艺术的渊源与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社会的艺术门类不断扩大,主要的艺术门类已有九大类。这些艺术门类不仅成为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的方向,比如与绘画、雕刻相关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与音乐相关的歌剧院和音乐厅,与文学相关的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与戏剧相关的剧院等,也成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项目源源不断的创意来源,比如各类画展、装置艺术展、公益演出等。文化和艺术互相影响,因此,将《公共文化服务》课程中对“文化”的思考具象为对艺术形式的学习,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与探索。

2.2 艺术欣赏、参与和创造是主要的公共文化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满足社会成员共同的文化需求。现代社会常见的公共文化需求有四个方面:基本文化娱乐需求、经济或产业性质的公共文化需求、文化创造的需求以及价值观、文化身份认同、族群凝聚力等方面的需求[1]。

首先,公共文化需求的基本文化娱乐需求主要为人民大众欣赏艺术、参与艺术的需求,例如阅读,欣赏或参与表演艺术、视觉艺术等,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载体或形式主要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音乐厅、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演出团队、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等;其次,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创造需求主要为人民大众创造艺术的需求,例如发展文学、高雅艺术(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专业性表演艺术,以及绘画、雕塑、装置艺术等专业性视觉艺术)等,而满足这些需求的载体或形式主要为资助文艺创作,建立高雅艺术表演展示设施、场馆,支持高雅艺术团体发展等;最后,公共文化需求中对价值观、文化身份认同、族群凝聚力等方面的需求,则需要发挥文艺作品、文化交流、文化节庆等大型活动的积极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公共文化需求和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载体或形式大都与艺术紧密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只有与艺术学习相结合,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有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提供满足公共文化需求的载体或服务形式,提供最适合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2.3 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

按照狭义界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概念,根据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从事工作性质的不同,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主要分为七类:公共图书服务从业人员、文化馆(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美术展览从业人员、文物博物馆从业人员、演艺从业人员、广播影视从业人员、新闻出版行业从业人员[2]。公共文化服务人员利用文化艺术方面的技能为公众提供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人力资本[2]。由此可见,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工作都或多或少与艺术相关,并且对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起着决策作用,影响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因此,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需要懂艺术。而懂艺术不仅包括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对艺术本身的欣赏、理解,还包括懂得与艺术创意原创者、艺术生产者、艺术活动项目管理者有效沟通,将人民大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传达给他们,协助生产出真正满足人民大众文化需求的艺术产品。

在《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中,让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艺术学习,学生才能从艺术上真正去理解艺术创意者、艺术生产者,才能从根本上理解人民大众产生某种文化需求的原因,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这才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重要工作。因此,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能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输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3 《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中的艺术学习方式

《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需要与艺术学习相结合,而这里所说的艺术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习唱歌、跳舞、绘画等艺术技能,而是以艺术欣赏学习为主,艺术实操学习为辅。因为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不是艺术生产者,不是艺术家,而是懂得欣赏艺术,懂得选择最能满足人民大众公共文化需求的艺术产品的服务者。《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应采用什么样的艺术学习方式呢?

3.1 教师引导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作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智力才能和思想观点。《公共文化服务》课程中的艺术学习不采用传统讲授方式,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3.1.1 艺术学习方向引导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期或学年的艺术学习方向。从九大艺术门类,即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电影、电子游戏当中,选择1-2个艺术门类,并确定相应的艺术方向,例如音乐门类中的歌剧方向,舞蹈门类中的街舞方向,绘画门类中的中国画方向。从某一艺术方向出发,在深入的研究学习中,根据自身需要拓展相关艺术知识,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的欣赏方式时,对涉及的文房四宝制作艺术进行学习,或者与西方油画进行对比学习。

3.1.2 艺术资料选择引导

艺术资料包括书籍、论文、纪录片、网络课程等,获取途径有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中国纪录片网、慕课平台等。艺术学习资料由学生自主选择并自己学习,教师从旁引导学生寻找符合所选艺术方向的相关资料,以艺术欣赏类资料为主,艺术技能类资料为辅。学生先了解此艺术,看懂此艺术,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艺术技能学习,以及选择入门学习,还是深入学习等。例如:学生选择了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昆曲艺术作为学习方向,可以从生动形象的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入手进行学习,在昆曲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包括戏曲文学(诗)、戏曲身段(舞)、戏曲音乐(歌)和思想境界等;然后从学校图书馆相关书籍中挑选阅读难度不大,配以图片的介绍性书籍,比如《中国昆曲艺术》;在看书的同时配以著名唱段的作品赏析,观看有艺术导读的视频片段、网络赏析课程、现场演出等。有兴趣和时间的学生可以了解昆曲与其它戏曲艺术的联系、区别,以昆曲艺术的学习为出发点发散开来,形成相互关联的网状式知识体系。

3.1.3 公共文化服务理论融入引导

课程的落脚点是公共文化服务,因此,在学生的艺术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导向,引导学生将自己学习了解到的艺术知识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策划联系起来。教师需要通过课堂内容讲述、组织小组讨论和课后实践应用加以引导。

3.2 小组自学

学生根据各自选择的艺术学习方向,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自主学习。小组自己拟定学习进度,寻找学习资料,探索学习方式。小组以同类兴趣为基础进行组合,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探讨,形成共鸣,互相激发学习的热情,保持持续学习的动力。从个人,到小组,到班级,形成“学习型组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共同学习,形成一套适合各自小组的学习模式。在《公共文化服务》课程学习期间,学生养成良好的艺术学习习惯,不应以学期结束为终点,而应将艺术学习习惯保持下去,活到老,学到老。

3.3 实践应用

实践应用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在将所学艺术知识进行实践应用时,会反过来激发对某方面艺术知识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后续的进一步学习。实践应用还能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团队精神,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因此,教师应通过安排实践应用任务,阶段性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鼓励学生将学到的艺术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与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联系起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3.3.1 艺术发掘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从业者,拥有一双发现艺术的眼睛,要远比掌握一项艺术技能更为重要。艺术发掘有两种主要形式,一种由教师设计主题,一种由学生根据艺术方向自由探索。让学生去街头巷尾发掘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可创性和艺术表现形式,并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呈现出最佳的、完善的艺术创意,再将其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场所中,比如美术馆、博物馆、社区、广场、公园等。例如,同在成都老茶馆,学习不同艺术方向的学生需要表达出各自不同的艺术创想,并以不同的公共文化场所为背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出老茶馆文化及其衍生出的茶文化和民俗文化。

3.3.2 定向调查

艺术发掘是从艺术学习角度出发,定向调查则是从公共文化服务角度出发。根据课程大纲和进度,适时安排小组定向调查,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政府供给、社会化供给、信息化等角度出发,选择某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案例、信息化平台等进行资料整理和实地调查,并结合艺术学习方向,进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策划或活动策划。

3.3.3 社会实践

教师和学校需要积极整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中有价值的资源,借助国家公共文化传播教育等相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更具有时效性创新性的资源平台[3],让学生们能够利用假期时间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进行社会实践,或者参加文化志愿者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到的艺术知识和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并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找到艺术学习和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查漏补缺,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形成社会实践报告,用以各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学习。

4 结语

对艺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与艺术学习相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课程教学探索,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艺术的习惯,并将艺术创意应用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国家输送高艺术素养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而此教学方式的效用并不仅限于《公共文化服务》课程。艺术学习的效用将会对各类课程的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包括文化类课程、管理类课程,甚至高科技AI类课程,并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带来永不枯竭的创意来源。

猜你喜欢
公共文化服务艺术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纸的艺术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