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歌弹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研究

2021-04-14 20:38梁佳奕
卷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弹唱儿歌思政

梁佳奕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中职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党的教育方针要求新时代的教育要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将德育渗透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明确指出: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课程教学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思政只有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教育的生命力。与此同时,发挥各专业学科特点和优势,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厚情感投入的艺术。作为一门学科,音乐更是一门帮助学生抒情感,发现生活中的感动,树立争取价值观念的人生指导课。可以说,音乐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表达内心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对人生哲理的认识。因此,中职儿歌弹唱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弹唱艺术生动、丰富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学生素质的提高,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是关键。

1 中职儿歌弹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1.1 弹唱课程中含有丰富的思政内容

弹唱课程的学习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随着多元时代的到来任何单一的学习都将会被摈弃。在弹唱课程教育中渗透思政内容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弹唱课程中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学习能增强思想认识、审美意识,让学生向着真善美的发展方向努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 发展。

弹唱课程对学生思政认识及品德形成的干预矫正功能使得学生形成高阶的思政认知。对于爱好艺术的学生来说,能使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有利于融入群体,这样的学生能提高弹唱课程学习效率。

1.2 弹唱课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丰富思政形式

思政本身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需要各个专业学科老师的配合,也需要不同的教育形式。以音乐艺术作品为手段进行课程思政就是不错的形式。以音乐为桥梁,引导学生走向价值观认同。弹唱的艺术性引领学生探究高雅的情趣。音乐的思想性将价值认同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崇高的情感体验,更好地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弹唱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开展面临的窘境

在我国,重视思政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众基础。思政资源也非常丰富。但是近年来的考试选拔制度和教育考核制度让教育蒙上了功利化的阴影。我们教育提出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逐渐沦为了空谈。尤其表现在专业学科教育只重视考点、知识点和思政教学知识化。以弹唱课程教学为例,考试的侧重点在乐理知识和弹唱技能,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在卷面上很难体现。这就造成了弹唱课程老师只教考试内容,放弃或是弱化了教学中的思政任务。与此相对应的是,做为思政工作的主阵地的思政课程也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变为了知识的学习,而非习惯的养成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把思政课程的思想修身变为了考试提分的工具。这也是当下知行不合一、说一套做一套、双标等社会现象产生的部分根源。

当前,课程思政的目标定位不明晰,思想道德渗透也缺乏具有强制性的目标。这导致了多数专业学科教师对课程思政不够重视。现代教育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发展,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习,在此训练能力。而现实中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教育的功利化导致了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放弃了课程思政对学生世界观改造的探索,这种学习中急功近利的思想牺牲了学生长远发展的利益,促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得不到应有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部分专业学科教师没有良好的成就需要,失去了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在推动力,没有持续钻研的动力。

3 中职儿歌弹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途径

3.1 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渗透思政教育内容

音乐作品的感染性能够非常方便的引起心灵上的共鸣,进入课程教材的曲目更是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的精挑细选,是将人类文化的精华汇集到教材中。因此,中职儿歌弹唱课程教材里的内容本身就包含了真善美的教育因素、渗透了健康向上的人生哲理。有些音乐曲目包含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认同,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涵,从而产生了厚重的历史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化传唱演奏,人们能够在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营养的基础上开创新的时代精神,合理地推陈出新能为当前精神文明生活提供新的内容。尤其是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儿歌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并把道德评价做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标准。这二者的结合更让中职儿歌弹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中大有可为。

在中职儿歌弹唱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具备挖掘儿歌弹唱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因素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教材中蕴含的思政内涵。根据思政原理和教材的具体特点,每位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发掘教材。教师根据中职儿歌弹唱课程的开放性特点活用教材,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处理教学内容留出大量空间上,教师对教育内容和教学时间进行灵活、合理的调整,这样把理性化、知识化的课程体系变为生活化、活动化的体验参与过程,即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3.2 立足课程特点、避免道德说教

中职儿歌弹唱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特有的学科特点。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地把中职儿歌弹唱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当成思想政治课去上。在思想政治教育时,学生最不喜欢道德说教。寓思政于音乐的艺术审美之中,儿歌弹唱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教师应该发现这种思想之美,并将思政内容渗透在音乐的艺术美里。做为一门富于情感的艺术,音乐是最能做到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无不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学科特点,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让学生在这种感染力中体验到崇高的情感体验。

做为教师就是要消除敌意和对立、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中职生儿歌弹唱课程教师,要从专业的角度尽量多的给学生认识真善美的机会,并对在这种认识中对他们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二来帮他树立向善向美之心。同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感认识特点,善于在音乐教学中“旁敲侧击”地提醒学生,让他们发现学习生活中正面价值认同,将艺术感受迁移到生活化场景中,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艺术享受受到熏陶。比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一首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的歌曲,具有巨大的感召力。教师在《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时,既可以通过介绍天安门的雄伟壮观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我爱北京天安门》这种直抒胸臆的轻快氛围中体验到爱国教育的传承,以便于中职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把这种思想引领的传承带入到幼教工作中,让爱国教育代代传承。

在中国古代传统价值规范的影响下,修身是一切思想行动的基础。中国古代的德育强调修身,甚至提出一切以修身为本的观点。因此,我们一直强调德育为先,《大学》中就有德为本、才为末的提法。这些内容遍布于儿歌里,将这些的内容引入学生实际生活,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榜样,让学生向他们学习,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在这样思想的影响下,儿歌学习的材料选择就非常注重爱国爱党思想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许多儿歌对学生的行为作出了详细的要求,通过对这些行为细节的长期坚持,达到树立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目的,而这些价值认同又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具体体现。

3.3 树立学习榜样,充实课程思政内容

教师在中职儿歌弹唱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提供可模仿的老师、同学的榜样示范来增强行为的认知。教材中的儿歌一塑造了诸多的学习榜样。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内容的影响,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习模仿的榜样,进而受到熏陶,把思想修养的提高变为自主自觉的行动。课程思政的过程不是知识从书本搬向大脑的过程,而是在学生的参与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在课程学习时,学生亲身参与知识发现过程,切身体会才能使知识的从外在走向内心,成为学生的道德自觉。

榜样示范法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尤其是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榜样就是学习的对象。学科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之所以有必要,是因为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开展不是简单地说教,他往往以本学科、本专业的独特视角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和效仿的对象。

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注重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儿歌弹唱活动,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教师通过安排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进行讨论、操作、实践、欣赏、练习、讲解、讲故事、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做游戏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3.4 多种途径激励,让学生知行合一

适时地加以鼓励,让学生明白美好的东西不仅仅是课本中的学习内容,也是我们生活中的践行内容。理想教育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党的教育方针也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远大的理想。在这种价值观念濡染下,为大众、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的精神深入没一个中国人的骨髓和血液。把这种价值观念贯穿给学生,效果将会十分明显。正如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中国古代的读书人都是把天下系在自己的肩上,读书的目的就是要治国平天下,要为天下苍生服务。中职儿歌弹唱课程教材中也有一些曲目渗透了这样的教育观念。也正是这样全方位的思想渗透,才使得中国古代一代又一代的先贤都具有服务天下的大公精神,献身天下的牺牲 精神。

总之,中职儿歌弹唱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能够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的提高和升华。这种思想上的升华也让中职生有了课程思政意识,明确了课程思政的理念,从而有助于他们在幼教岗位上采取科学有效而富有活力的课程思政措施,才使得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落实。

猜你喜欢
弹唱儿歌思政
古筝弹唱古诗词的音乐教学实践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江南的弹唱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对教师教材歌曲弹唱比赛的思考
七月的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