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助力湖北“十四五”强势启程

2021-04-14 03:50石军伟
党员生活 2021年1期
关键词:十四五湖北产业链

石军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这既是在复杂历史条件下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的内在要求,也是新的发展环境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原则和重点。我们要从战略和全局的系统观出发,高度准确把握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决策内涵与战略部署,为湖北省“十四五”的强势启程注入坚实的政策驱动力与思想引领力。

一、坚持战略恒心,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着力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要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是中央基于我国进行复杂变化的新发展环境后,针对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国家强盛,产业为本。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稳稳放在实体产业部门,形成战略恒心,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民族富强的立身之本、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

作为中国传统工业基地的湖北,一直以来都是制造大省,这为湖北坚持以实体经济为发展着力点奠定了现实基础,也坚定了工业强省的战略信心。近5年来,工业在湖北省GDP的占比维持在35%至38%,虽略有下降,但总体上保持稳定,在绝对规模上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质量向好,2019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4%,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4%,高于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比重43.7%。在“十四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发挥工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在湖北经济发展中的“战略着力点”作用,更充分地挖掘制造业对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和拉动力,事关湖北发展全局,是必须系统思考的战略性问题。

二、坚持系统观,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国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一国代表性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要多管齐下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要加强激发产业部门间的技术关联效应和协同发展效应,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国家全球领导力的核心源泉。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方面,湖北有相对突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工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较为健全、商业历史底蕴悠久,拥有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十四五”时期,湖北要继续紧抓汽车、化工、钢铁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引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量大省向產业强省转变,持续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加快完善与形成。在提振消费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落实金融创新发展、协调区域平衡发展、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湖北也在积极发力,大幅推动了经济体系的优化升级。

三、坚定战略信心,不遗余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推动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十四五”时期,湖北省多年来在产业体系持续优化方面的战略布局将迎来重大机遇,在产业链供应链“锻长板”方面应当大有作为。“一芯两带三区”、十大重点产业和百家产业集群,不仅明确勾划出了湖北未来的产业发展聚焦点和空间布局,而且为湖北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供了行动指引和动态导航。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关键在于立足湖北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新兴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服务型制造。围绕“光芯屏端网”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依托“中国光谷”——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北有望锻造光电子产业链供应链“最强长板”,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产业领导力与产业链控制力。在汽车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湖北拥有强大的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先发优势,将极大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在数字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方面,湖北发挥多地协同联动发展优势,在发展服务型制造方面,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保驾护航。

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为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积聚突破能量

产业基础是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和优化发展的底层结构部分和基本支撑要素,既包括了为国民经济运行提供基本生产资料(如能源、粮食、教育、原材料、科学研究等)的基础部门,也包括了为生产活动提供底层结构部分的基础要素(如劳动力、资本、设备、技术、数据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十四五”期间,湖北亟需统筹发展和安全,着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大力夯实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产业基础的高级化与基础再造,不仅包括了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技术、基础软件等“五基”,还包括了人才、教育、资本、土地、产业生态、营商环境、制度、金融支持等要素支撑。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但目前还不是世界上最具创新优势的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根本原因之一还是我们的产业基础不够厚、不够强,依然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

作为教育大省、科研大省、资源大省,湖北理应在产业基础再造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绩,应加大对尖端人才的培育、引进和服务力度,加大对产业基础体系的创新投入,提高对基础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要将提升基础研究能力作为构建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应努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引导本土需求”的全过程科技创新生态链,激发“高校+科研机构+产业部门+金融体系”的产业创新联动机制,加强材料、工艺、零部件等多领域创新主体协同研发,探索科技与产业协调、成果和应用互动的新模式,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和产业共性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

五、抓紧建设武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双循环发展格局战略节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经济体系,必须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十四五”时期,将武汉建设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湖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这应该成为湖北建设科技强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战略的核心部署。当前,国家已经拥有北京、上海、合肥、深圳四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武汉建成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后,将成为中部地区支撑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也将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部基础平台。同时,湖北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承载地和交汇点,依托武汉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历史机遇,湖北应充分用好“长江绿色经济和创新驱动发展带”和“汉随襄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实现从“稳增长”转向“高质量”的发展旋律转变。面对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发展时期,期待作为“九省通衢”的湖北,将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创新高地,完美实现历史性的华丽转身。

猜你喜欢
十四五湖北产业链
The rise of China-Chic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驰援湖北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湖北武汉卷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产业链春之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