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哦,香雪》中“铅笔盒”的作用

2021-04-14 11:29李方顺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受伤害香雪现代文明

李方顺

《哦,香雪》是当代作家铁凝的成名作、代表作,创作于1982年。用铁凝自己的话说,小说讲述了“一群从未走出过大山的女孩子,每天晚上是如何像等待情人一样地等待在她们村口只停留一分钟的一列火车”。小说的中心事件是香雪在火车靠站的一分钟时间里,毅然踏上列车,用辛苦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来了自动铅笔盒。“铅笔盒”是小说的关键物象,这个主人公香雪口中的“宝盒子”在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

一、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

当代学者南帆先生认为小说中的关键物象会“明显地介入了小说的结构”[1]。很多优秀小说都会用某个物象来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推动情节发展。如《红楼梦》里的“石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里的“常春藤叶”,《项链》里的“项链”等。

《哦,香雪》围绕“铅笔盒”先后写了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香雪学校受伤害;香雪上车换铅笔盒;香雪拿着铅笔盒夜归等情节。“铅笔盒”贯穿小说的主体部分。

“铅笔盒”这个关键物象何时登场是十分讲究的。小说从“火车来到台儿沟”“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到“换铅笔盒”和“夜归”,整体上采用的是顺叙;而“香雪学校受伤害”一段是打听铅笔盒价格和换铅笔盒的原因,属于插叙。“香雪学校受伤害”从时间先后看,在“火车开进台儿沟”和“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前。那为什么把这个“因”放在“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和“香雪上车换铅笔盒”之间写呢?

这就是小说的叙事技巧。文似看山不喜平,我们来看“铅笔盒”是如何在层层蓄势和铺垫中登场的。

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打破了台儿沟这个偏僻小山村的宁静。姑娘们由看火车进而和車上的人做起了生意。其他姑娘关注的焦点是车上乘客“头上的金圈圈”“腕上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却发现了“皮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这儿香雪已显得与众不同,这是在为“铅笔盒”的出现蓄势。

直到有一回,香雪向乘客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为了问到它的价钱还追着火车跑了很远。这是“铅笔盒”在小说中第一次登场。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香雪为什么对铅笔盒如此痴迷呢?这自然引出了香雪在学校里因没有铅笔盒被同学嘲笑的事,这让香雪很受伤害。因为受伤害,她会去询问铅笔盒的价格;因为受伤害,发现火车上的铅笔盒后,她会义无反顾跳上火车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

作者将“香雪学校受伤害”先隐藏不表,创设悬念,引发读者好奇;而层层蓄势让揭示谜底时又显得在情理之中。如果小说开头就写“香雪学校受伤害”,等于一上来就把谜底揭穿,失去了悬念;这样写也和“火车开进台儿沟”的情节很难衔接上。

香雪举着铅笔盒回到台儿沟是小说的尾声。这部分本可以三言两语带过,但作者却浓墨重彩,用优美语言细致描摹香雪的心底波澜,这既丰满了香雪的人物形象,也营造了诗意的氛围,形成了小说独特的风格。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2]铁凝用“铅笔盒”巧妙结构文章,调控叙事节奏,使文章隐显自如,张弛有度,繁简得当,富有诗意。

二、塑造形象,助推精神成长

现代小说理论将人物性格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人物性格一成不变是静态性格,发展变化是动态性格。英国小说家福斯特又将小说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类。性格单一是扁平人物,性格多样或多变是圆形人物。优秀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动态兼圆形的。小说中的物象在塑造人物方面有丰富人物形象、衬托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等作用,使人物形象动态、圆形。

《哦,香雪》从“铅笔盒”这个核心物象与人物的联系和情节的发展出发,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铅笔盒”疗治了香雪自卑的心灵创伤,使她由害怕变得勇敢,由犹豫变得坚定自信。读者透过“铅笔盒”及香雪与“铅笔盒”的故事,看到了香雪的成长和自我超越。

在“铅笔盒”出场前,看火车跑在最前面的香雪到火车来时“缩到最后去了”,她对火车头“害怕”,对火车的轰鸣“恐惧”。问“北京话”“你们城里一天吃几顿饭”时,是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在这一部分香雪是一个充满好奇而又怯生生的山村少女,在人物关系中处于边缘位置,凤娇倒更像是中心人物。“铅笔盒”的出场让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围绕“铅笔盒”先写的是“香雪打听铅笔盒价格”,这为小说留下了“你问什么不行呀(凤娇语)”的悬念,也自然交代了香雪是“台儿沟唯一一个考上初中的学生”的身份。惟其如此,她才会关注其他姑娘不会关注的“皮书包”“北京的大学”和“配乐诗朗诵”。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香雪唯一的学生身份使她显得与众不同,她成了文化和知识的化身。

“打听铅笔盒价格”自然引出“香雪学校受伤害”的情节。当香雪被同学取笑“你们那儿一天吃几顿饭”“你上学怎么不带铅笔盒呀”这样的问题时,香雪表现得有些笨拙和迟钝,可见她是一位单纯、善良的女孩子。直至同学“做出吃惊的样子”“把自己那只宽大的泡沫塑料铅笔盒摆弄得哒哒乱响”时,她才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她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

当其他女孩子用本地土产跟乘客交换挂面、火柴,有时“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发卡、香皂以及花色繁多的纱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香雪却用四十个鸡蛋换来了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铅笔盒。这既因她学生的身份,更因这她在学校里受到奚落。之前大家开玩笑说凤娇想嫁给“北京话”时,同伴说“我们不配”,香雪追火车打听自动开关铅笔盒的价格,同伴说“值不当的”。这说明,在姑娘们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自卑、认命。而香雪交换铅笔盒的行为,体现了她对自尊的维护和不屈从于命运、试图改变命运的努力。她比凤娇们更早独立、更具有觉醒意识。这使她在姑娘们当中更显出了独特性。

“香雪夜归”部分,刚下车独自一人孤零零地面对茫茫群山和无边的黑暗时,香雪是害怕的。当她举起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铅笔盒”时,她“感到心里很满意”“不再害怕了”“跨着大步,一直向前走去”。她在畅想未来的台儿沟“姑娘们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当她想到“四十个鸡蛋没了,娘会怎么说呢”时,她感到内疚,犹豫不安。当她找到“欺骗”娘的办法时,她的心情像“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

我们来看看香雪打算如何“欺骗”娘的:“她要告诉娘,这是一个宝盒子,谁用上了它,就能一切顺心如意,就能上大学、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由此可见,“铅笔盒”在香雪心中有着改变命运、实现梦想的作用。

“铅笔盒”见证和助推了香雪的成长,给了香雪融入现代文明的勇气和自信,给了香雪改变人生命运和家乡命运的憧憬。小说最后“捧着铅笔盒,迎着对面人群跑去”的香雪已经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姑娘们叫着香雪的名字,爆发出了“欢快的呐喊”时,香雪早已跃居人物關系的中心。这只神奇的“铅笔盒”让香雪的形象清晰起来,独特起来,成长起来,美丽起来。

三、凝聚意义,丰富作品意蕴

小说中恰当的物象描写,能把要表达的道理或抒发的情感隐含在小说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景中,使文章更含蓄优美,引发读者深思、寻味,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核心物象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会被赋予象征、隐喻、衬托等功能。其在文中反复出现,能使意义在推移中得以丰富,具有浓郁的审美滋味或强烈的审美撞击力。

《哦,香雪》中“铅笔盒”经作家精心点染,已不仅是一个实物,也被赋予丰富的象征意义。那么“铅笔盒”包含了哪些象征意义,蕴藏着怎样的丰富意蕴呢?

其一、象征现代文明,蕴含着摆脱落后、融入现代文明的渴望。铁凝在关于《哦,香雪》的“创作谈”里有这样的一段话:“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姑娘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他们对新生活真挚的向往和追求。”[3]掩藏在大山深深皱褶里、一天吃两顿饭的台儿沟是落后的,“小木盒”宽大的能摆弄的哒哒响的泡沫塑料铅笔盒城自动铅笔盒面前显得笨拙、陈旧。在“香雪学校受伤害”情节里“铅笔盒”留给香雪的,是痛苦的记忆。造成这种伤害,从深层看,不是同学,而是现代文明。当香雪终于明白她和她的台儿沟是被人耻笑的对象,她的内心也就埋下了向往现代文明的种子。“铅笔盒”就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只要能拥有这种“铅笔盒”,就能洗白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她就能理直气壮地和奚落她的同学生活在同一种文明里。北京驶来的火车给她提供了机会,所以她会不惜代价地交换。

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包含对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融入现代文明的企盼。而台儿沟是中国农村的缩影,小说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借台儿沟这一角,写出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和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其二、象征知识、文化,表达了对知识、文化的追求。对知识的追求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响亮的话语。这期间的很多文学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对知识的重视。尽管凤娇们对发卡、小手表等物的渴望和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都表达了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但是两者的境界却完全不同。发卡、小手表是物质的,而“铅笔盒”背后关联着知识和上大学。拥有了知识就可以上大学,就可以“坐上火车到处跑”“就能要什么有什么”。“铅笔盒”作为一种文具,自然就是知识的象征,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文化的追求。

第三、象征自尊、自信,表现了人主体性的觉醒。香雪“换铅笔盒”既包含其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也是为了找回失去的尊严和同学平等的关系。当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时,香雪想的是“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把盛鸡蛋的篮子塞在女学生的座位下面的举动,实际上承载了对自身自尊维护和对完美人格的追求。

夜归途中,香雪在仔细端详铅笔盒后,消除了害怕,感到“心理很满意”,她急于想见到台儿沟,她坚信将来的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面对严峻而又温厚的大山,她心中升起一种从未有过的骄傲”。从香雪对台儿沟幸福未来的想象中可以看到,这时的香雪走出了自卑,战胜了害怕,实现了自我超越。这只神奇的“铅笔盒”给了香雪改变自身命运及台儿沟未来的渴望和自信。这就将小说的思想提到了新高度。

当香雪举起“铅笔盒”向迎她的姑娘们跑去时,我们愿意像台儿沟人一样,为她喝彩,给她拥抱。因为,我们拥抱的是一个村庄的未来,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古老的山村需要像香雪这样有知识、具有觉醒精神的姑娘来改变它的面貌,她也一定能改变山村的面貌。特级教师程翔说:“如果我们把《哦,香雪》作为一篇寓言来理解的话,它给读者的启迪就会更加深远: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香雪铅笔盒阶段是一个必经的少年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起点,才会有未来的辉煌。”[4]

“铅笔盒”这个核心物象是一个蕴含丰富的矿藏,它贯穿作品主体部分,调控叙事节奏,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它塑造形象,推动了香雪的精神成长;它凝聚意义,丰富作品意蕴,强化了小说的耐读性。它如同一根杠杆,有“四两拨千斤”的功用。这真是“一个宝盒子”,闪闪发光,和香雪这个少女一起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参考文献:

[1]南帆.小说艺术模式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7.

[2]朱光潜.诗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铁凝.我愿意发现她们[J].青年文学,1982(2).

[4]程翔.我教《哦,香雪》[J].语文建设,2019(1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高中语文项目学习研究”(编号:B-b/2020/02/131),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三期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专题学习研究”(编号:2019JK13-L41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受伤害香雪现代文明
风从海上来
香雪形象探析
哦!香雪
紧贴人物读小说
明年,这几种人穷的连饭都吃不上!
合理用药,莫让娇嫩器官“受伤害”
自然的言者——罗宾逊?杰弗斯的非人类主义哲学观
黄河故道梨花开
好话不伤舌头(域外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