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家冯梦龙的为官生涯

2021-04-14 19:03王凌
党员文摘 2021年2期
关键词:寿宁县寿宁断案

王凌

冯梦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苏州人,曾在福建省寿宁县当过4年知县,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七品县令”。

冯梦龙的一生主要是搞文学创作,做官只做了4年。他十几岁时就考中了秀才,但后来始终考不中举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冯梦龙57岁那年。实在没办法了,他就去补了一个贡生。贡生不能做县令,只能做官吏中的吏,于是冯梦龙就去了丹徒县(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做训导,在当地工作了4年,得到上司赏识并被举荐给皇帝。但此时的冯梦龙已经60岁了,而且既不是举人,更不是进士,于是皇帝就把冯梦龙派到福建省寿宁县做县令。

寿宁县在当时属于山高水冷之地,非常偏僻。

冯梦龙当时有个朋友,是福州布衣文人,同时也是藏书家。他评价冯梦龙是当时福建57位县令中工作做得最好、最有才干的,但也是最清闲的。他这个评价很有趣,要想做到最清闲,当时就是不乱作为,不给老百姓增加额外的麻烦,更不动歪念头去搜刮民脂民膏,有空就读点书、写点文章。所以,冯梦龙这个官做得很清闲。

冯梦龙这个官是如何做的呢?6个字:公正、爱民、清廉。

冯梦龙为官,第一个特点是公正,就是能够公正地处理案件和纠纷。那时候的县官,重要职能之一就是断案,当地老百姓评价县官好不好,主要看断案好不好。《寿宁待志》记载了好几个冯梦龙断案的故事。冯梦龙到寿宁就任后,得知有个地方叫泗洲桥,那里有一个土豪劣绅叫陈伯进,坏事做尽,无法无天,老百姓都怕他,但以前的寿宁县令都拿他没办法,因为陈伯进有势力有靠山。冯梦龙先派了一名公差前去通报陈伯进:“有人告你横行乡里,你得来县衙一趟。”结果陈伯进不仅不给公差开门,还用开水把公差给浇了。公差回来之后,冯梦龙于是决定智取。他利用去建瓯府城汇报工作后返回寿宁的机会,途中突然带着人抄小路到达泗州桥,一举擒获陈伯进并绳之以法,这一下就振奋了民心。

冯梦龙为官,第二个特点是爱民。当时,县令除了能断案,还要能收得上来赋税。明代中期以后,皇帝因为各种原因,经常额外加税,老百姓负担很重,苦不堪言。冯梦龙很无奈。于是,他整理出某几年增加的赋税和老百姓增加的负担情况后,向上级报告,希望上级来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为老百姓减轻负担。冯梦龙从“一念为民之心”出发,把“为令之谷”与“寿民之艰”联系了起来。

冯梦龙做官,第三个特点是清廉。冯梦龙的清廉比较特殊,不是表现在拒绝别人贿赂上,因为当时在寿宁根本没有人去贿赂他。冯梦龙的清廉是要做事,本来该由县衙拨款的,但是,县里财政没有钱,他就自掏腰包来做事。到寿宁第一天,冯梦龙看到寿宁县城连城门都没有。这是因为70年前倭寇三次袭扰寿宁,把城门给毁掉了。70年间,很多任县官都想修城门,但由于县里没钱,往上打的报告又都石沉大海,所以一直没有城门。冯梦龙到达县城的当晚,因为没有城门,老虎直接溜进城来,所幸没有伤人,只是咬伤了老百姓的家畜牲口。冯梦龙认为,城门事关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一定要修城门。他向上面打报告,上面仍旧没批钱给县里。冯梦龙就把自己的薪俸捐出来,并带头集资,最终凑够了钱,修了城门。城门修好之后,还要除虎害。冯梦龙经过仔细查访,发现当地有个周姓猎户很擅长捕兽,于是专门请他来制作捕兽陷阱,最终除掉了虎患。

冯梦龙的为官之道还不止于此。他还关心作为县令不需要关心的事,比如发现当地人不看病而信巫师,他要过问;当地人冬月烧山取灰,他发现这样做很容易烧毁山林,就专门去提醒山民。

他處理了作为古代县令不需要处理的问题,比如说移风易俗。他发现寿宁有重男轻女溺女婴的恶习。在当时,处理这种民间恶习是很不容易的,但冯梦龙认为事关民生,一定要管。于是他就贴出通告,禁溺女婴,并情真意切地讲道理,还配套实施了行政措施和司法措施。

在短短4年的为官生涯中,冯梦龙有激情,敢担当,不怕劳苦,不怕挫折,尽力而为,从容地应对了任职期间的很多问题。

(殷欣奎荐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松原日报》)

猜你喜欢
寿宁县寿宁断案
闽东北地区造林密度与柳杉生长的关联分析
“三老”断案
闽东与闽北交界地带的边界方言
甘薯产业在宁德市寿宁县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包青天善断案
寿宁获评“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
华丽天成的寿宁石雕艺术
行走寿宁
聚焦寿宁 打造生态新茶乡
农村小额信贷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