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区属2级以上医院就诊人群对“预约就医”认知情况的初步分析

2021-04-15 14:04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72文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医保卡意愿门诊

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100072)文杰

目前依据我国人群的普遍意识,在罹患疾病寻求诊治时,更加倾向于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直属的高级医院(如协和医院、友谊医院等),但是在病情明确、用药方案稳定或考虑到经济、时间等因素的情况下,患者人群也会倾向选择地方区属2级以上医院就诊。由此造成了地方区属2级以上医院存在着:医疗服务技术含金量不足,门诊工作开药比例较大,但患者人数众多的情况。目前地方区属的2级以上医院普遍存在着挂号、缴费、取药时间长,服务时间短的弊端。为了缓解该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推出“预约就医”的策略,希望患者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络、电话等多途径完成预约后,再到现场诊疗[1]。有研究认为,该种模式有可能成为我国人群未来就医的主要途径[2][3]。但实际效果距离理想化的程度尚存在不小差距[4]。为了对现况进行原因分析,特设计本研究,对某区属的1家2级医院、1家3级医院的就诊人群针对“预约就医”的认知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5月在北京市某区属1家3级医院、1家2级医院就诊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项目,参与人员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至上述医院门诊大厅进行与就诊相关的服务;②年龄大于18周岁;③自愿参与本研究的调查。

1.3 排除标准 ①出现严重的精神问题,根本无法正常沟通;②问卷填写不完整;③具有研究者认为需要排除的其他情况。

1.4 研究方法 以参考文献[5]中所使用的问卷作为基础并做部分修改,作为调查问卷。利用正常工作日,由研究者对现场人员拦截填写。经被调查者知情同意后,向符合纳入以及排除标准的人员发放问卷并指导填写,完成填写后符合要求即将问卷回收。问卷主要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对预约就医的认知情况等。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结果使用例数(n)及百分率(%)表示,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情况 2019年7月~2020年5月共对328人进行现场调查并回收问卷,其中合格问卷为319份,问卷有效率为97.26%。

2.2 就诊人群对于“预约就医”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在319名被调查者中,仅101名表示具有“预约就医”的意愿,占31.66%。年龄、受教育年限、户籍属性、连续在该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时间、医保卡所输入信息有误、需周期性开药,可能与就诊人群对于“预约就医”意愿有关(P<0.05),见附表1。

附表1 就诊人群对于“预约就医”意愿的单因素分析

附表2 就诊人群对于“预约就医”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2.3 就诊人群对于“预约就医”意愿的多因素分析 将就诊人群是否具有“预约就医”意愿作为因变量,0=无“预约就医”意愿,1=有“预约就医”意愿,对单因素分析阳性结果作多因素分析,分类变量赋值结果如下:户籍属性(0=其他地区,1=北京市),医保卡所输入信息有误(0=是,1=否),需要周期性开药(0=否,1=是),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户籍属性、连续在该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时间、医保卡所输入信息有误、需周期性开药,是就诊人群是否具有“预约就医”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同我国其他地区的情况较为类似,北京市某区人口众多,但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研究中所选择的两家医院在当地而言,软硬件条件尚属良好。医疗管理部门要求各级医院施行门诊预约制,意味着理论上患者要采用预约方式就医。实际上患者对预约就医的认知以及意愿还有待考量和提高。本研究仅采用现场随机拦截式调查,结果显示,真正有预约就医意愿的患者比例不高。

在多因素分析的结果中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户籍属性、连续在该医院接受医疗服务时间、医保卡所输入信息有误、需周期性开药成为独立影响因素。预约就医需要相应的软硬件支持,目前医院大多采用智能手机客户端、网络预约等方式,年龄较大的人群操作困难,部分老弱病残患者无智能手机,只能依靠亲自到门诊挂号的方式。且地方区属医院的就诊人群中,老年人比例相当高,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所以部分患者对预约就医产生抵触。

受教育年限成为影响因素的原因同年龄较为类似,患者的知识水平、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参差不齐,文化水平较低的患者可能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无法操作网络系统或者智能手机。因此对于预约就医的利弊也无法理解,或许还会对自己误操作导致的不良后果产生顾虑和焦虑。

在本研究中仅是将户籍分为北京以及非北京两个部分,由于两家医院均位于北京市,所以本市的患者可以相对便利地利用医保政策完成预约,而未纳入本地医保的外地患者想享受该种福利则比较麻烦。

理论上,预约就医的适用人群主要为连续在某个医疗机构接受服务的患者,而不是临时到医疗机构就医的个体。从该角度看,在该医院常年就诊的患者因为需要周期性的来门诊接受医疗服务,当然对于预约的接受程度以及使用意愿更为强烈。这也解释了需要周期就诊的患者更具有选择预约就医的倾向。北京市目前推行居民要和1级的社区医院签约,常见病在社区医院解决。但仍然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因交通便利等因素常年在2级以上医院门诊就诊。预约就医并不能降低医生的实际工作量,只能做到患者人流量的分散以及就诊高峰的错时规划等。

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因医保卡信息有误(如预留电话号码与现号码不同等因素)导致预约操作失败,这也妨碍了预约就医的积极性。预约就医的实施是多个领域协作的复杂工程,在项目设计出发点良好的基础上,需要各配套项目实时跟进。

综上所述,某区属2级以上医院的就诊人群中,具有“预约就医”意愿的比例较低,若干因素成为制约人群预约就医比例提升的原因,需要多部门共同协作采取因地制宜的、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改进。

猜你喜欢
医保卡意愿门诊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门诊支付之变
上海静安破获盗刷医保卡案件
工程师盗刷医保卡变阶下囚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医保卡外借?小心!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