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采血小板异常中止原因和护理措施分析

2021-04-15 14:04天津市血液中心300110王琳刘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6期
关键词:分离机血细胞献血者

天津市血液中心(300110)王琳 刘晗

同传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相比,机器单采血小板具有纯度高、输注效果佳、输血不良反应少、保存时间相对较长等优势,受到了临床医疗机构的广泛认可[1]。但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和献血环境等要求较严格,一般情况下,采集1个治疗量血需要40分钟左右,在献血过程中多种因素可导致采集中止,造成资源浪费和献血者流失。因此,分析单采血小板异常中止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对发展无偿献血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0月~2020年9月本中心出现单采血小板采集异常中止94例,占总单采献血人次的0.14%,其中男性69例,女性25例,年龄19岁~54岁。将2018年10月~2019年9月的单采献血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10月~2020年9月的单采献血者作为观察组。献血者血压、心率、血细胞计数等健康情况均符合《GB18467-2011献血者健康要求》。

1.2 材料 使用Fenwal血细胞分离机、MC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以及配套一次性采血管路,费森尤斯卡比生产的血液保存液(I)和百特生理盐水,用于采集单采血小板。整个献血流程符合《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并严格按照血细胞分离机操作说明运行设备。

1.3 方法 1个治疗量单采血小板至少含2.5×1011个血小板细胞。异常中止是指献血者通过身份核对、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和献血前检测,经评估符合献血条件且同意献血后,因各种原因未献血,或采集过程中停止且无法使用原设备或耗材继续采集至目标血小板量。研究者收集对照组发生异常中止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预防和处置措施,在观察组中进行实施并探讨效果和意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使用x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发生异常中止60例;观察组实施了相应预防和处置措施,发生了34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异常中止案例存在统计学意义(x2=4.389,P=0.036),观察组异常中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异常中止原因包括血细胞分离设备和采血管路异常、血小板冲红、血管因素、严重乳糜血、突发事件及严重献血反应等,其中血细胞分离设备和采血管路导致的异常中止发生例数较多(见附表)。

附表 单采血小板异常中止情况表(n)

3 措施

3.1 血小板采集原理是将无菌采血管路安装到血细胞分离设备中,血液进入管路,利用细胞比重不同的特点,将血液离心分层,设备监测到血小板层形成并及时抽出,即采集到血小板。中心每年接待单采献血者三万余人次,血细胞分离设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难免出现故障。为了保护献血者和保障血液质量安全,设备遇故障会自行报警,甚至直接中止采集程序。为保证设备正常,须定期停运和检查其情况,操作护士之间应及时交流工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遇故障报警立即排查处理;采血前,护士须检查采血配套管路的密闭性和外观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要求将采血管路安装到位,减少因安装不当造成的异常中止。除了人为因素,少量采血管路也会存在肉眼难辨的质量问题。当故障无法排除时,须耐心解释使献血者谅解和配合。

3.2 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混入了大量红细胞,即为血小板冲红。原因包括:血小板过度聚集导致管路阻塞,为抽出血小板层,管路内压力过大,误将红细胞抽进血小板的采集管路内;红细胞体积异常被设备检测系统误判为血小板;重度乳糜血会使血细胞分层离心不清晰,扰乱了设备的监测系统,导致探头无法正确识别血细胞;采血管路未正确安装到血小板监测系统内等。护士须在采集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及时增加抗凝剂(血小板保存液)混入量,可缓解血小板聚集情况;献血前进行相关血液监测,防止红细胞体积异常者献血;对献血者进行健康宣教,献血前避免高脂饮食,在采血前健康征询环节对献血者饮食情况进行征询;完善规章制度,培养护士责任心,避免因操作失误造成采集中止。

3.3 有的献血者血管细、脆性大、不充盈,可导致血流不畅或护士穿刺失败,此时献血者易产生抵抗情绪,影响采集进程。献血前护士须认真选择静脉,保证至少有一条静脉适合采血,当献血者血管细不充盈时,为其提供低脂食品、热饮和被子;为提高穿刺成功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为血管条件不佳者执行操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献血环境和设施,增加心理疏导和献血流程的解释[2],给献血者带去舒适、安全、温馨的献血感受,避免献血者因情绪紧张发生血管痉挛。

3.4 捐献单采血小板需要经过身份核查、健康征询、一般检查、快速检测、献血前健康评估、设备调试和采血管路安装、静脉穿刺、血液采集及采血后休息等流程,如遇献血人流集中则等待时间会更长。因此,护士须提前告知献血者所用时间,如献血者时间不充裕或不确定能完成献血全过程则建议延迟献血;或推广预约献血模式,分散献血人流、节约献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5 单采血小板环节多、采集时间长、程序复杂,献血者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且少量血液保存液会进入献血者体内,其中的枸橼酸钠成分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可能会产生口唇和手脚麻木等低血钙献血反应[3]。护士在采血之前,要为献血者耐心讲解,通过充分沟通,缓解献血者的紧张情绪;献血前给予口服20mg葡萄糖酸钙,抵抗枸橼酸钠产生的低钙反应。当献血反应发生时,通过暂停采血,适当进食,增加口服葡萄糖酸钙,观看娱乐视频或聊天等转移注意力,按摩麻木部位等措施,可有效缓解献血反应症状[4],大多数献血者会继续完成献血。

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知识技能和操作能力,优化献血流程,做好献血者心理疏导,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医务人员长效培训机制,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可降低单采血小板异常中止的发生率,节约血液采集成本,保留更多献血者,从而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分离机血细胞献血者
专利名称:造纸固废洗料系统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用三种血细胞分离机为献血者采集血小板时其血小板中白细胞混入量的对比
燃机发电厂燃油分离机故障判断分析
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量的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