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我国民生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实践指向

2021-04-15 01:04
大庆社会科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民生养老

王 华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黑龙江 大庆 163313)

民生是社会活动的原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指出“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并用专章对“十四五”时期的民生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重大举措,将社会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把民生福祉提升到新水平。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民生发展取得的成就

“十三五”期间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抓起,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从反映居民生活质量综合发展状况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看,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由2000 年的0.591提升到2018 年的0.758,排名从第111 位上升到第85 位,成功跃升到“高人类发展水平”,[1]是同期提升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同期世界上唯一一个实现跃升的国家。这也是我国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最好诠释。

1.国民文化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是民生之基。2019 年我国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中阶段发展程度和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均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进入普及化阶段。[1]目前,我国拥有各类技能人才总量约1.7 亿人。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举措,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使得国民文化素养普遍得以提升,为生活品质的整体改善打下坚实基础。

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收入是民生之源。2019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 万元,人均GDP 突破1 万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 亿人,占比达到三成以上,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更加坚实。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也明显下降,2019 年为28.2%,达到联合国所规定的富足标准,人民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我国农村享有基本饮用水和基本卫生服务人口比例均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农村地区通电率也高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3.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十三五”时期,在就业方面依然保持了形势总体稳定态势。从就业规模上看,2016 年到2019 年每年都有1300 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创业带动就业的能力明显增强,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成为拉动就业增长的新引擎。从就业结构上看,顺应我国产业发展大势和城镇化发展趋向的要求,第三产业和城镇就业人员占比持续增高,区域就业结构更趋均衡。从就业质量看,职工工资收入实现较为合理增长,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护,2019 年末我国企业九成以上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从就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看,近些年有关就业创业的综合性文件密集出台,就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覆盖城乡,人民的就业权利得到更有效的制度保障。

4.社会保障安全网越织越密。社保是民生之盾。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20 年10 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92 亿人、2.14 亿人、2.64 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均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保障性住房、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残疾人保障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不断调整与完善,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减轻广大民众的后顾之忧。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2020 年末,我国已如期消除绝对贫困人口,推动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5.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百姓息息相关,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也是民生的重要诉求。“十三五”时期,我国医疗卫生制度不断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健康中国战略扎实推进,使得我国居民身体素质显著增强,快步走进长寿时代。2019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 岁,婴儿死亡率为6.1‰,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 万,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上已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

二、新发展阶段提升民生福祉面临的挑战

虽然,我国民生改善取得显著成效,但是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民生福祉的普遍提升。同时,当前的新冠危局、世界变局都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这必然对人们的就业、收入、教育、养老、医疗、保险等民生改善造成影响,这都是我们必须审慎应对的挑战。

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进入普及化阶段,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教育质量和水平还需要继续提升。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职业教育的全民普及性不够,远未能达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义务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流弊,而且教育资源配置失衡,不均衡发展情况较为突出,导致学区房的现象无法根治,教育机会不公的现象仍然存在。同时,农村教育发展不足,教育质量亟待提升,贫困、流动、残疾儿童上学仍面临着一些困难。

2.财富配置结构相对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2019 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10,410 美元,在公布数据的192 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到第71 位。从整体上看,自2003 年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在0.45 以上,处于高位运行状态,这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看,2019 年城市居民是农村居民的2.64 倍。从群体收入差距看,从2013 年至2019 年间,我国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倍数关系一直在10 倍以上。从地区收入差距看,2019 年最富裕的省份人均支出比最贫穷省份高出8 倍多。可见,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任务十分艰巨。

3.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创造了几亿就业岗位,但从目前情况看,人口的流动性依然较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就业岗位的稳定性较差。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占比仍然较低。另外,值得特别关注的是劳动时间过长,许多单位加班成为常态,职工的身心健康问题初露端倪。

4.社会保障制度有待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领域还有一些难题需要突破: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问题,不同群体养老金水平差距过大问题,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险问题,医疗卫生事业均衡发展问题,延迟退休问题等等,都需要进一步解决,以适应社会新变化,满足群众新期待,提高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逐步构建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5.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缺口依然较大。一些高龄、空巢、失能老年人要想得到较好的服务,现实社会还难以满足。儿童保育服务不足,又加之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居高不下,使青年人畏惧生育,导致生育意愿持续下降,影响我国人口的均衡发展。残疾人服务不足,使得家庭成员负担较重,残疾人生活质量难以改善。还有公共文化服务、家政服务、信息服务、医疗服务、健康服务等均需增加供给。而且,当有些基本公共服务缺口较大时,就只能优先覆盖户籍人口,常住人口难以共享。

三、新发展阶段我国民生建设的实践要求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原则,把民生建设摆在重要地位,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积极、理性、可持续的努力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1.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一是高等教育要更加注重能力培养和质量提升,课程体系要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和社会需求方向,适时更新跟进,为国家培养既具有专业能力又兼备政治文化素质的各类人才。二是职业教育要加大投入,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三是义务教育要注重促进公平,进一步完善确保教育公平的制度体系,加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调整力度,通过人力物力配置和人才倾斜政策,切实解决城市教育资源和水平失衡问题,解决农村教育相对不足和落后问题。四是还要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以及在线教育的发展工作。

2.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一是加快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2035 年我国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就意味着中等收入群体占比要达到60%以上。未来15 年,我们应当继续完善工资制度,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充分发挥再分配、第三次分配的调节作用,不断开辟居民创收增收的新途径,进而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3.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不断提升就业质量。一是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我国有近9亿劳动力,扩大就业容量,促进充分就业,这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导向。我们必须不断完善就业优先政策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和特殊群体的就业支持体系,构建适宜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公共服务体系。二是提高就业质量,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我们应制定更加完备的平等就业政策,保障劳动者合理待遇,保证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的贯彻落实,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和工作时间的合理性,关爱劳动者身心健康,让劳动者安居乐业。

4.优化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一是加快改革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百姓重点关注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问题要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尽早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社保顺畅转移接续、异地就医能够结算,建立健全不同类型、多种层次的社会保险,以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真正方便群众,解决人们后顾之忧。二是促进公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应逐步缩小不同群体养老金水平差距,增强基本养老保险自我调节机能,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5.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一是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在投入机制、合理布局、基层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二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要依据中国国情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积极探索互助性养老、医养康养结合型养老等新的养老方式,尽快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三是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照和服务。通过加大公共投入持续加大普惠性儿童服务与残疾人服务力度,以此来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确保我国人口实现均衡增长。通过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照解除人民群众的沉重负担,更好地提升民生福祉。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民生养老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养生不是养老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养老更无忧了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