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妇女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2021-04-16 06:44李可心屈卫国
心理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躯体妇女满意度

李可心 屈卫国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长沙 410081)

1 前言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 《2019 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65 岁以上的人口成为增长最快的群体,并且未来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将持续上升。到2030 年,我国65 岁以上的群体占比将上升到16.9%(秦敏花,2019)。随着生育水平的下降和人们寿命的延长,中国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吴玉韶,2014)且女性的寿命长于男性,故而女性老年人数量更多,老龄特别是女性老龄化问题突出(胡岩,2018)。根据社会交换理论(social exchange theory)的观点,社会互动是一个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互惠和均衡是社会交换进行下去的动力(黄庆波 等,2017)。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衰老,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和资源减少,能够进行社会交换的能力下降(Dowd,1975),进而会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社会保障系统尚不完备,子女又长期不在身边,除了必要的经济支持,其他方面的社会支持欠缺,有些甚至物质方面的支持也不充足,而配偶给予的支持也很有限,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虽有很多关于老年人整体的研究,但很少有研究关注农村老年妇女这个特殊群体。本研究以农村老年妇女为研究对象来探究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特别关注孤独感和躯体健康在它们之间的作用,为改善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提供必要的心理学理论依据。

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是评估个体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指标,是个人按照自己选择的标准,对持续一定时期的生活状况总体性的认知评估 (Diener,1996)。以往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收入、自评躯体健康、孤独感、社会支持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生活满意度(王一笑,2017);生活条件、孤独感、自理能力、整体健康等因素与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关系密切(Borg et al.,2010);在社会支持不充足的情况下可能会使农村老年妇女产生孤独感等负面情绪,进而会影响她们的生活满意度(肖巧玲等,2018)。

社会支持是指个人通过社会互动关系所获得的支持与帮助,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主要来自于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吴捷,2008)。一般认为,社会支持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实际的支持:直接的物质援助和稳定的社会关系;一类是主观的支持:个人主观上体验感受到的支持(肖水源,1994)。以往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越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伏干,2011; 朱琳颖,2015)。社会支持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并且会使老年人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更积极地评价自己的生活质量(杨春江 等,2017)。幸福感和社会互动程度与健康的关系密切(Reed,1978)。社会支持不足对降低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提高生活满意度有消极影响(Xue et al.,2018)。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孤独感来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肖巧玲 等,2018)。

孤独感是由于个体与外界的隔离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谢祥龙 等,2014),是渴望社会交往,但实际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感受。以往研究发现,影响孤独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社会支持对孤独感有着显著的影响,个体可以通过获得社会支持来降低孤独感水平(Drageset,2004)。来自子女、朋友和社会的情感方面的支持能够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提升(杨春江 等,2017)。孤独感会引发消极的情绪体验,进而降低生活满意度水平(Mellor et al.,2008)。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可以通过降低孤独感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朱琳颖,2015)。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社会支持水平低的个体更容易感到孤独,从而导致生活满意度低(Kong & You,2013)。

本研究中躯体健康是指个体身体的健康情况,是评价身体状况的客观指标,按身体是否有显著病症分为健康和有显著病症两种。关于社会支持和健康的关系,主要有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主效果模型两种假说。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认为,当人们处于高压力状态下时,社会支持可以减少压力的影响,保持或促进身心健康;社会支持的主效果模型认为,无论个体是否面临压力情境,只要增加社会支持,就有益于身心健康,高的社会支持总是伴随着好的身心健康(宫宇轩,1994)。社会支持的这两种假说,都说明了社会支持和身心健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支持有益于身心健康。根据以往研究,不良的身心健康状况会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当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好时,对生活满意度有负面影响(Pinto et al.,2016)。感知健康是生活满意度的预测因素(Elmer & Snyder,1974)。瞿小敏(2016)研究发现,躯体健康在陪伴、关爱、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躯体健康程度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肖巧玲(2018)研究发现,自评健康越高,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自评健康在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发现,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孤独感水平越低,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因此提出假设1: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对文献梳理可知,社会支持可以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孤独感来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因此提出假设2: 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根据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和主效果模型可知,社会支持与健康有着密切关系。根据以往研究可知,健康和生活满意度有密切关系,并且自评健康在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肖巧玲 等,2018)。因此,本研究将躯体健康这一变量引入,提出假设3:躯体健康在社会支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模型中起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从山东省青岛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四个地区的村庄选取了300 名农村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大学生对其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选取的标准为:(1)年龄在 60 岁以上;(2)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且是农村户口的妇女;(3)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问卷回收300 份,有效问卷256 份,有效率85.33%。

2.2 工具

2.2.1 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该量表包括年龄、居住方式、养老意愿、文化程度、躯体健康、丧偶年限、婚姻状况、子女数量等人口统计学资料,本研究通过询问被试有没有显著病症,进而将躯体健康分为健康和有显著病症。

2.2.2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肖水源,1994)

本量表共有10 个条目,由三个维度组成,其中1、3、4、5 题为主观支持,2、6、7 题为客观支持,8、9、10 题为对支持的利用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678。

2.2.3 UCLA 孤独感量表第三版(刘洋等,2018)

该量表共20 个题目,每个题目采取4 级评分,其中有9 个题目为反向计分,总分越高,孤独感越强。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54。

2.2.4 生活满意度量表(熊承清,许远理,2009)

本量表共5 个题目,每个题目都采用1~7 点评分,分数越高,生活满意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 0.756。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来检验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有10个,其中第一个因子能解释的变异量为20.03%,小于40%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周浩,龙立荣,2004)。

3.2 农村老年妇女社会支持、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的基本状况

表1 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以及相关分析

根据表1 可知,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

3.3 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运用PROCESS 程序中的模型4 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分析中使用Bootstrap 法抽取5000 个Bootstrap样本来估计中介效应的95% 置信区间。结果如表2所示。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β=0.18,SE=0.06,CI=[0.07,0.31]),同时 sobel检验也支持这一结果 (β=0.18,SE=0.05,z=3.46,p<0.001)。在此中介模型中,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总效应显著 (β=0.45,SE=0.10,t=4.76,p<0.001,CI=[0.27,0.64]),直接效应显著(β=0.27,SE=0.10,t=2.61,p<0.01,CI=[0.07,0.48]),因此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支持假设2。

3.4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

使用Hayes 提到的PROCESS 程序中的模型59进行多重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 所示。孤独感和躯体健康的交互项显著影响生活满意度 (β=-0.71,SE=0.32,t=-2.19,p<0.05,CI=[-1.34,-0.07]),即躯体健康显著地调节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因此,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成立,躯体健康在社会支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模型中调节了后半路径,支持假设3。

表2 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

为了更好地探究躯体健康在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进一步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结果如图1 所示。健康状况下,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simple slope=-0.69,t=-4.19,p<0.001);在有显著病症状况下,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simple slope=0.01,t=0.05,p>0.05)

4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满意度与社会支持、孤独感之间两两相关。农村老年妇女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孤独感越少,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 (肖巧玲 等,2018;Drageset,2004)。农村老年妇女的躯体健康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躯体健康越好,生活满意度水平越高。

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表明社会支持不仅能直接影响生活满意度水平(许传新,陈国华,2004),也能通过减少孤独感来提高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满意度 (姚若松 等,2018; 朱琳颖,2015)。由于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空间有限,社会交往范围狭小,生活模式程序化、单调,极度缺少社会支持,因而会产生孤独感,进而导致生活满意度降低。因此增加农村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降低农村老年妇女的孤独感,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白世国 等,2019),进而提升生活满意度。

表3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图1 躯体健康对农村老年妇女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关系的调节作用

引入躯体健康作为社会支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模型的调节变量,发现躯体健康调节了这一中介模型的后半路径,即孤独感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这一结果与肖巧玲等人(2018)结果不同。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肖巧玲等人是将自评健康作为调节变量,发现自评健康调节了社会支持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虽研究的都是健康状况,但本研究是躯体健康,而肖巧玲等人研究的自评健康属于心理健康范围。另一方面是被试群体不同。肖巧玲等人研究的是农村老年人,本研究是农村老年妇女,故结果有所不同。随后又进行了简单斜率分析发现,在健康状况下,孤独感才能对生活满意度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在健康状况下农村老年妇女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才能显现出来,而在有显著病症状况下,躯体健康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超过了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使得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躯体健康对农村老年妇女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社会和家庭等方面需更加关注农村老年妇女躯体健康以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5 结论

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社会支持对农村老年妇女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农村老年妇女的孤独感在社会支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躯体健康在社会支持-孤独感-生活满意度这一中介模型中调节了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这一路径。在健康状况下农村老年妇女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起到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在有显著病症状况下,孤独感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不显著。

猜你喜欢
躯体妇女满意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漳浦县妇联走访慰问“两癌”贫困妇女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当代妇女的工作
搬家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