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捉迷藏为何只藏脑袋不藏脚

2021-04-16 08:53
江苏卫生保健 2021年2期
关键词:永久性心理学家客体

宝宝都喜欢玩躲猫猫,但每次藏头不藏脚式的捉迷藏,总让家长们哭笑不得。其实,这种可爱错误的背后,隐藏着孩子认知发育的小秘密,玩躲猫猫的过程,是小朋友提升认知的过程,他们在学习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是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客体概念是指婴儿把外在的物体看为独立存在的实体的理解。通俗的讲,客体永久性就是物体在被隐藏的状态下仍旧是客观存在的。

对成人来讲,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实了,否则就成了“掩耳盗铃”,但对宝宝而言,就没那么简单了。小婴儿最初是分不清自我与客体的。婴儿认为只有自己看得到的东西才是存在的,而当自己看不到的时候,这个物品就是不存在的。比如,小朋友盯着一个玩具,我们光明正大的给玩具盖上一块布,小婴儿就会觉得玩具消失了。

而小朋友躲猫猫、捉迷藏,正是他们通过“找”与“藏”获得客体永久性的过程,也是认知发展的过程。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掌握客体概念中进行表象思维是感觉运动阶段智慧的最重要成就。

孩子的世界都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心理学家认为,学龄前儿童无法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区分开。他们会很可爱的认为自己想的是什么,大人就想的是什么。所以在躲猫猫的过程中,他们也同样认为自己看不见其他人时,别人就看不到他。

西苏格兰大教育和社会科学学院的副教授尼古拉、东英吉利大学心理学学院副教授马蒂在一项实验后发现,相比较人的其他部位,“脸”是孩子认为能不能被看到的一个重要标准。

他们准备了玩具熊和天线宝宝玩偶,实验中从熊的角度去看,天线宝宝会被不同程度的遮挡。邀请61名小朋友(两岁半组31人,三岁半组30人)在一边观察。

遮挡的形式有4种:①熊完全看得见完整的天线宝宝;②熊完全看不到天线宝宝;③熊只能看到天线宝宝的头部;④熊只能看到天宝宝的腿,头被遮挡起来了。

结果显示,孩子们在前3种情况下,可以准确判断出熊是否可以看到天线宝宝。相比之下,天线宝宝的腿露出来,但头部被隐藏时,孩子们就错误地倾向于(准确度约49%)它无法被熊看见。

那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家们认为,儿童感知看得到、看不到这件事上,是双向的:你只有在我能看见你的情况下,你才能看见我。这就是来自小朋友的视觉哲学。

宝宝藏头不藏脚,实际上是在试图避免与他人相互看见。对于他们来说,遮头、捂眼睛是非常有效的躲猫猫行为技能。

不仅仅是视觉,孩子的听力、语言系统都是双向的,需要相互参与。简单来说,孩子的感知世界是双向的。

南加州大学心理学院邀请了24名3~4岁的儿童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研究人员A把手捂在自己的耳朵上,另一个人会问孩子们:“你能听到A说话吗?”同样,A把手放在自己的嘴上,另外的研究人员问:“你能和A说话吗?”这两个问题,有五成孩子的回答都是不能。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孩童版感同身受确是真实存在的。你遮住耳朵,我就听不见你说话;你捂住嘴,我就没法和你说话了。

也就是说,我们在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中,真诚回应是非常重要的。心不在焉的敷衍,在孩子的感知世界中可能就是没有回应。所以,宝爸宝妈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请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眼神交流,蹲下来面对面,用心倾听和回应。让宝宝感受到我看得见你,你也看得见我;我听得见你,你也听得见我;我能和你说话,你也能和我说话。

猜你喜欢
永久性心理学家客体
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患者应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谁更难过
符号学视域下知识产权客体的同一性及其类型化解释
人生什么最重要
心理学家
乐观的解释风格让孩子远离悲观
70年期满自动续期后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行动语义、客体背景和判断任务对客体动作承载性的影响*
浅析永久性基本农田的划定与保护——以慈溪市为例
旧客体抑制和新客体捕获视角下预览效应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