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蓬莱130 年苹果古树的溯源与保护*

2021-04-16 14:57刘恩太马艳春薛晓敏王来平姜中武徐月华
中国果树 2021年5期
关键词:蓬莱树龄古树

李 强,刘恩太,马艳春,薛晓敏,王来平,姜中武,徐月华

(1 蓬莱市果树工作总站,山东 265600)(2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3 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019 年5 月,在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刘家沟镇乌沟苗家村发现一个100 年以上树龄的苹果古树园,其中树龄最大的1 株苹果树,经反复调研、多方考证,确认其树龄在130 年以上。苹果古树是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1-2],是了解我国苹果栽培历史的“活档案”,对促进我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1 苹果古树园现况

古树园内最大的树树冠完整,主干周长2.3 m,主枝周长1.1~1.3 m,三大主枝水平向外延伸,东西冠径9.2 m、南北冠径11.7 m,树高6.0 m,占地面积107.64 m2。由于管理措施得当,古树主枝向外扩张,内膛光照充足,主干、主枝表皮光滑,根深叶茂,连年丰产。这株最大的古树,品种原为小‘国光’,1995 年嫁接优系‘红富士’。前3 年,这株古树每年套3 000 多个果袋,单株产量达800 kg。为了减少树体负载,增大果个,培育礼品果,2020年套袋数量减少到2 600 个。该古树周边还有2 株树龄偏小的高龄(树龄100 年以上)苹果树,干径58.5~84.3 cm,冠径8.2~11.6 m,估计也有120 年以上的树龄。

与这片老果园同时存在的,还有位于果园左侧山下的一栋古楼。这栋古楼始建于1869 年,至今已有150 多年的历史,为美国北长老传教士倪维思夫妇看守果园而建。楼体共分3 层:地下1 层,地上2 层。楼内木质地板,楼外青砖作柱,白灰挂墙,青瓦罩顶,是一座典型的欧式建筑。地上1 层共有3 个厅,分别为卧室、客厅、厨房,主要用于主人衣食起居;第2 层三面开窗,为瞭望台,主要用于果园监视。地下1 层冬暖夏凉、温度恒定,主要用于贮存苹果,这也是最早的苹果冷藏库。

2 百年果园的溯源

据史料记载,蓬莱(古称登州)已有1 200 多年的历史。1853 年9 月19 日,24 岁的美国北传教士约翰·倪维思与妻子倪海伦自波士顿乘“孟买”号邮轮前往中国。1861 年6 月21 日到达人口不足10 万人的登州府所在地[3]。倪维思出生于美国纽约州,他自幼喜好果树栽培,常在自家农场帮忙。大学期间,他常在自家果园里做些果树嫁接工作[4]。到达登州后,他发现中国的苹果品质不好,口感很差[3],遂于1861年底把家乡的‘早苹果’(Early Harvest)、‘荷花鲜’(Sweet Bough)、‘客发鲜’(Gravenstein)、‘万寻’(Seek-no-further)、‘黄钟花’(Belleflower)、‘黄牛顿’(Yellow Newtown Pippin)、‘黄槎皮’(Roxberry Russet)、‘红槎皮’(Golden Roxberry)、‘绿青’(Rhode Island Green)、‘王’(Tompkins King)、‘红端阳’(Red June)、‘早草莓’(Early Strawberrg)以及‘秋苹果’(Fall Pippin)等13 个西洋苹果品种200 余株树苗引种到登州,种植在刘家沟乌沟苗家村核桃山,并传播苹果种植技术,随后才有了“烟台苹果”。1871 年秋,约翰·倪维思夫妇迁到烟台传教,把从美国搜集的西洋苹果、西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以及甜樱桃等众多品种引入烟台,在毓璜顶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5],继续传播水果种植技术。

1873 年美国南浸信会派慕拉第女士到登州传教,慕拉第把她自己家果园的苹果品种引种到登州(种植并嫁接在倪维思先生的苹果种植示范园),继续在登州传播苹果种植技术。

3 古树考证过程

为揭开苹果古树树龄的奥秘,烟台市蓬莱区农业农村局专门查阅了《蓬莱县志·农业志》和蓬莱基督教会的记载。据《登州县志·农业志》记载,1880—1885 年登州已有苹果栽培。据蓬莱基督教会记载,美国基督教新教传教士最早引进苹果、葡萄、梨等水果,烟台苹果由此得名。

经多次和蓬莱市刘家沟镇乌沟苗家村苗慎五的后人采访了解,蓬莱现存最古老的苹果园(慕拉第女士因在登州传教资金短缺,无偿捐献给自己的信徒苗慎五打理)因各种原因死了一些果树,后不断补栽,从最初(1861 年)的0.4 hm2发展到1905年的1.6 hm2。1947 年,蓬莱解放后,苗慎五后人将这片果园赠予蓬莱农科所。1958 年,果园由蓬莱国营园艺场接收。实际上,登州引种苹果的时间应早于县志记载。依据外国传教士来到登州的时间和《登州县志·农业志》记载的时间推断,这株最大苹果古树树龄应在130 年以上。

发现百年苹果古树的消息不胫而走,先后有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王金政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刘观浦、陈学森、姜远茂、毛志泉教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霍学喜、丛佩华、魏钦平、张东、姜中武等17 位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到百年古树现场考察论证,确认古树树龄。《科技日报》[6]、《农村大众》[7]、《农民日报》、山东观察、中国锐观察等多家媒体记者进行了专题报道。苹果古树的报道,得到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韩振海教授的认可。2020 年10 月,由中国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威海市农业科学院组成的专家组对蓬莱苹果古树采用实地验证、走访人证、考察物证、史料认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考证,最后采用反证法快速考证,最终确认蓬莱苹果古树的实际树龄在130 年以上。2020 年10 月27 日,在中国·山东国际苹果节上,蓬莱古树获得“中国现存最长树龄苹果树”奖。

蓬莱发现百年苹果古树的新闻报道,引起了我国著名果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农业大学教授束怀瑞的关注,束院士对蓬莱苹果古树的发掘和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分别于2020 年7 月31 日和10 月亲笔题写了“蓬莱百年苹果园,承载中国苹果栽培史”“蓬莱—中国大苹果栽培发祥地”的题词。

4 苹果古树的保护措施

古树树龄高,树体自身老化,生理机能、活力下降,根系吸收水分、营养的能力与再生能力均减弱,抗病虫害侵染力低,抗风雨侵蚀力弱[8],因此开展古树修复保护刻不容缓。

4.1 提高认识,加强宣传保护

开展保护古树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弘扬保护古树的深远意义和苹果文化,传承我国苹果栽培史。

4.2 优化和改善果园生态环境

为古树生长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古树根基水土流失致根系外露的地域,用种植土填埋。严禁在有碍古树生长的范围内建房、铺水泥地、蓄水,以免影响树体光照和根系生长[9]。

4.3 保护树体,复壮树势,树干中空、腐朽治理

受风、雨、雷电、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危害,树干中部易发生中空、腐朽等情况。对形成的空洞,要合理避水堵洞,堵洞以三合土为好,为其愈合留有空间[9];保留内膛萌发的新枝或在根部栽植幼苗,进行桥接[10],幼树根系的吸收能力强,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古树体内的水分和养分状况[11],从而起到复壮树体的效果。

4.4 筑牢树体结构,科学整形修剪

古树树体衰老后,枝干容易下垂,严重损害其生长,易导致树干损毁甚至全株倾倒死亡[12],采取加柱、顶靠等办法进行加固,防止枝干折断、开裂。对树冠上部的徒长枝进行中短截,促发新枝,尽量多地保留徒长枝,刺激产生赤霉素,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促进树体健壮[13];及时回缩,复壮树势。外围枝条出现衰弱时,及时回缩更新,以促发新壮枝。修剪后的伤口及时涂抹愈合剂,促进伤口愈合,避免雨水浸入,防止腐烂病发生。

4.5 沃土养根,加强肥水管理

采取开沟埋草、施有机肥、换土加土、排水等措施,保证根系周围土壤松软和透气性良好,防止土壤过度紧实、肥力不足和地下水位过高,对树体造成损害。由于古树根系吸收能力差,在施肥时不能施大肥、浓肥。

4.6 加强病虫防控,确保树体健康

重点防治枝干腐烂病,发现病斑及时刮治。还要做好天牛类、吉丁虫类、象甲类、小蠹类、木蠹蛾、透翅蛾等蛀干害虫的防治。

4.7 精准调控花果,保障合理负载

疏花从花序分离期开始,一直持续到初花期;花后1 周开始疏果,花后3~4 周内结束,按距离20~25 厘米留1 个中心果。负载量控制在2 000 个果/株,调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保证树体生长健壮。

4.8 设置围栏,加强防护

设立古树特别保护标志[14],在古树周围设置围栏和警示牌,防止人畜破坏。

猜你喜欢
蓬莱树龄古树
蓬莱迎曦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干旱荒漠区2个‘早酥’梨品种光合特性与树龄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树龄赤霞珠葡萄果实性状及品质的差异分析
蓬莱凝翠
岱山五云缥缈隔蓬莱
巨尾桉不同树龄及染虫状态桉叶油的成分分析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