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高宁:做好“国企放牛娃”

2021-04-16 15:53王环环
记者观察 2021年4期
关键词:华润企业

王环环

在中国商界,宁高宁是个举足轻重的存在。他身上有着“中国摩根”的标签,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担任过四家世界500强企业重要角色的人,并获得了美国《财富》杂志颁发的终生成就奖。

从华润到中粮再到中化与中国化工,宁高宁称自己为“国企放牛娃”,也一直致力于探索国企改革的办法和路径。“如果一定要找一个词来描述企业家,就是‘开拓者吧。”在宁高宁看来,“开拓”代表了创新、组织资源、提升效率、推动社会进步。

作为一个企业家,宁高宁的身上似乎并没有发生过什么乘风破浪、绝地逆袭的励志故事,他领导下的企业都具备强大的实力,但越是强大,越是难以管理。这样的企业,特别考验领导在平日里细微之处的每一分坚持,只有毫不松懈,才能做到稳中求胜。

“陰差阳错”的求学路

1958年11月,宁高宁出生在山东的小城滨州,父母亲是本地医院的医生。在滨州,宁高宁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教育。1975年,刚刚高中毕业的宁高宁来到原滨州市辖区内的博兴县插队当了知青。次年年底,经过严峻的挑选,宁高宁成为江苏某炮兵连的一名新兵。

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部队里通知可以报考大学了,喜爱念书的宁高宁毫不犹豫地报了名。那时的宁高宁很想成为作家,于是就报了山东大学中文系。考试结果出来后,分数还比较高,宁高宁就在犹疑要不要换学校。等他决心就读山东大学中文系时,被告知中文系人数已经满了。无奈之下,他的档案被调到了经济系。

之后,宁高宁竟慢慢喜爱上了经济学,还感触到很大的成长空间,于是就决定留在经济系,直到大学毕业。正是这段“阴差阳错”的经历改变了宁高宁之后的事业方向和人生轨迹。

1983年,宁高宁从山东大学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或许是那个“想到更远的地方去看看”的声音仍在心头盘绕,毕业那年,当听说有出国留学机会的时候,宁高宁果断报了名。

在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公派选拔后,宁高宁乘坐飞往美国的班机,飞越太平洋,来到了美国,正式成为匹兹堡大学招收的中国内地留学生,攻读工商管理学硕士(MBA),主修财务。

当时国内很多人仍不知MBA为何物,也包括宁高宁自己在内。为此,他曾风趣地回忆那段留学经历:“当时也不知道什么叫MBA,上了半年的课之后,有点明白了,原来就是为将来的生意做准备。但是当时国内的观念还不开放,做生意还有点被人瞧不起,所以我不太服气,就经常跑到经济系去听课。听着听着觉得跟国内学的经济学不一样。美国的经济学都是数学,公式推导型的,与我同去的两个在国内学数学的,在那儿都学得津津有味。所以,阴差阳错,我反倒把路走对了。”

1987年,学成归国后的宁高宁加入华润集团。当时华润集团企发部人很少,宁高宁几乎是唯一的兵。在华润,宁高宁早年的所有积累一点点得到释放,他也从刚进入华润的小角色渐渐成长为华润集团的灵魂人物。

“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

宁高宁常讲一个关于“二十六只猫和一只虎”的故事:山里有一只恶狼遇到26只猫,面对众多的猫,狼不免心存畏瞑,但迫于饥饿,狼还是壮着胆子向一只猫下了手,猫虽多,但无法合力相救,终难逃厄运,结果猫全部被狼吃掉。尝到甜头的狼每日食猫一只,颇感满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误认为猫,欲食之,终被虎食。

他从中得出的结论是:“大猫非猫,猫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远超过26只猫。”

这一理念根植于宁高宁的企业管理中。他曾把华润大大小小的资产划分为119个利润中心,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新创的。他说:“华润所涉及行业将逐渐集中到10个以内,实施有限度的相关多元化,而且所涉足行业,华润必须能进入前3名。”

华润原是一家在香港注册和运营的外贸企业,宁高宁主掌华润期间,借助资本市场辗转腾挪,带领华润这家“买空卖空”的中间商转向了实业。他一方面全面重组与改造华润内部,另一方面则通过大量并购、扩张带领华润从香港打回内地,将华润的业务延伸至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零售、啤酒等诸多领域。

做中国的GE(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是宁高宁的心愿。在细分产业中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关门。以购并手段完成垂直整合,迅速形成规模,是宁高宁的整合思路之一。

表现在地产领域,就是华润在收购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地产公司之一“北华远”之后,还要将另—个大公司“南万科”纳入囊中。2000年8月10日,王石与万科管理层“卖掉”第一股东,迎接华润入主。华润成了万科的第一大股东。

华润收购万科一波三折。第一次是1997年,由华远主导收购未成;到1999年时,香港上市公司华润置地直接对万科展开了收购,最终拿下万科。

当然,后来众所周知的是,由于华润打算将万科及华远合并,导致任志强和王石因为各自公司的地位和角色问题产生了分歧,最终任志强与华润分手。

但任志强仍然认为,是宁高宁教会了他如何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包括万科,在引入华润之后,也开始了增资扩股、飞速发展。“这些都是宁高宁给我们灌输的东西,王石也学到了宁总是如何在资本市场上运营的,或者是怎么跟外资谈判的,怎么改变公司的资产结构的。如果没有宁高宁,我们这两个企业可能都没有今天。”任志强说。

宁高宁在华润近20年,期间华润从一家外贸公司,发展成了一家多元化的控股企业集团。目前华润集团涵盖大消费、大健康、城市建设与运营、能源服务、科技与金融5大业务领域,下设7大战略业务单元、19家一级利润中心,实体企业约2000家,在职员工42万人,直属企业中有8家在港上市。华润能有今日的成绩,宁高宁居功至伟。

做好“国企放牛娃”

2004年12月28日,宁高宁从华润“空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由于之前在华润的出色表现,《中国企业家》杂志盛赞宁高宁为“中国摩根”。自此后,“摩根”成了外界评价他的标签,即使他来到中粮后的系列动作:重组新疆屯河,重组中土畜,重组中谷,招纳华润酒精,收购深宝恒,控股丰原生化,接盘五谷道场,入股蒙牛,均被纳入“摩根”的逻辑。

在中粮转型的高峰时刻,宁高宁发现食品最适合做产业链。于是,宁高宁走出曾经的“摩根时代”,提出打造“中粮全食品产业链”,一下铺开了小麦、玉米、油脂油料、稻米、大麦、糖、番茄、饲料八条产业链,将整个中粮像糖葫芦一样穿起来。包括后来的入主蒙牛,又为其庞大农业帝国添加了乳业板块。

自此从产业链上游的农产品收购、仓储运输,到中游的农产品加工,到下游运作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品牌,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中粮无一落下。

“目前希望能够真正向着创新和技术去走,能够向着真正的营养健康去走,不是简单的仅仅保障安全的产品,而是一种提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变成一个有技术推动和技术研发的食品公司,有提升人类福祉的食品公司,这是我希望中粮集团能够做到的。”

宁高宁曾在2011年《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指出创造性是任何企业家所有责任中的第一责任,没有真正的核心创新力,中国企业再大,盈利再好,企业家的光辉也不会闪耀。

宁高宁自称是为国企“放牛”的职业经理,他坚持央企应先回归企业属性,推动向新国企转型,“如果企业做黄了,就什么也没有了”,“我在国企呆了20多年,国企的许多进步到目前为止外界并不了解,到现在,必须把国企当企业看。”

从最初重组新疆屯河、收购华润生化、华润酒精,到之后将全产业链延伸至国际市场,联合厚朴、淡马锡等跨国投资团进行海外并购,宁高宁在资本的撬动下,带领中粮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直接对标国际四大粮商。

2016年1月,应组织要求,宁高宁结束了“中粮”征途,前往自己的下一站——中化集团。对于中粮,宁高宁在告别信中说,“如果有遗憾的事,中粮的画圈还没有绘完。”让中粮成为全产业链的、遍布全球的、竞争力强的国际化大粮商,这个宁高宁一直以来的愿望有待其继任者来完成。

扬帆再起航

继“华润号”“中粮号”之后,2016年,宁高宁调任中化集团董事长,带领“中化号”在中国的企业大海上重新起航。有人说,寧高宁是又要被调去当“救火队长”了。宁高宁的职业生涯,跟外贸企业杠上了——中化集团成立于1950年,前身为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

“华润号”“中粮号”在中国的企业大海当中创下了很多的记录,顺应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潮。而对于中化的改革,宁高宁则认为,它们是处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在某些阶段上,当时的发展模式和当时所投入的产业,在当时来讲,都还是比较有发展潜力的。等换了一个企业,换了一个时代,必须转换经营方式、经营思维,否则企业就会被淘汰。

在中化,宁高宁启动市场化的机构改革方案,将不同板块的业务整合,组建五大事业部,并提出“科学至上”的转型发展理念,立志把中化打造成一个科技驱动的创新型企业。“中化完全转向为以科学技术为驱动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化工企业。为此,我们开了三天三夜的会,由此也把整个公司的架构再调整。大家说我们可以商业模式创新,也可以组织创新,我说今天我们要的就是技术创新。”

2017年,中化集团完成了对瑞士农化和种子企业先正达的收购,耗资430亿美元,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宗并购案。业务整合后的先正达,是全球植保市场的领导者、全球第三大种子公司、中国化肥市场的领导者和领先的农业服务提供商。

2018年6月,中国化工董事长任建祈退休,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兼任中国化工董事长和党委书记。自此之后,两化合并的预期不断升温。

同时掌舵着中化和中国化工,宁高宁直言,“确实是很大的挑战”,但同样让他备感兴奋,“创造一个世界伟大的化工企业,让我想起来就兴奋,我希望赶快发生、快点发生。我相信它一定对每个员工都很有利,特别是对年轻人。我曾经给大家写过一个东西,我说大家能经历创造一个世界伟大化工企业的过程是很难得的。等你老的那天,你可以说这个伟大公司是我当时一起做起来的,这可能也是我们的动力。”

在一次专访中,记者问道:“也许未来某一天这艘船还会继续远航,但是您那个时候可能退休了。大家在想起多年前船长的时候,你特别希望听到他们什么样的评价?”宁高宁表示,“我希望他们说当时这条路虽然很难,但是这条路今天看起来应该是走对了。”

猜你喜欢
华润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华润置地:姗姗来迟的千亿房企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起底华润系帝国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