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及产业化开发

2021-04-16 17:17胡晓立张明明白春明张天柱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5期
关键词:乡村文化产业化乡村振兴

胡晓立 张明明 白春明 张天柱

摘要 通过研究乡村文化产业化开发的作用和意义,明确了乡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铸魂作用,梳理了可产业化开发的乡村文化资源类型,包括乡村田园景观资源、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古建筑资源、历史传說和故事典故资源、乡村传统手工艺资源、乡村特色饮食资源、乡村特色农副产品资源、乡村传统习俗和节庆资源,探讨了乡村文化产业开发的路径,为我国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G 249.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5-0254-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5.07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nd Industrialized Exploitation

HU Xiao-li, ZHANG Ming-ming, BAI Chun-ming et 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Science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By researching the functions and meaning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ized development of rural culture, this paper made it clear about the important role of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sorted out the rural cultural resources that are suitable to be industrialized, which include rural countryside landscape, famous historic cultural towns and villages, ancient buildings, historical legends and stories, rural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rural specialty foods, agricultural byproducts with rural characteristics, rural traditional customs and festival celebrations. Through discussing the ways of developing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paper aim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rural cultural industry exploit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ulture;Resource exploration;Industrialized exploitation

乡村文化是一定村落共同体中形成的以农民为载体的文化,内化于农民的思维方式、行为心理、价值观念,外化于乡村的社会管理、组织方式、科技水平等[1-2]。乡村文化产业是县、乡(镇)、村行政区域内的文化产业,以乡村文化为产业资源,以乡村为发展载体,以农民为创作生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将乡村文化资源转换乡村文化产品和乡村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急需挖掘乡村中可以产业化的文化资源类型,选择合理的开发途径,促使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 乡村文化产业的作用和意义

1.1 乡村产业振兴的灵魂

乡村产业振兴要求乡村一二三产同时振兴,而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产业中最具灵魂的部分。乡村产业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乡村文化是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助推器”,是激发乡村文化活力,释放乡村文化价值的主要方式,是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途径[3]。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强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铸魂。

1.2 传承和保护乡村传统文化

我国广大乡村蕴藏着中华文化最深厚的文化之根,通过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可以在现代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中保护、传承和发展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主要依靠政府保护乡村文化的被动局面,转为以发展的方式发挥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1.3 提高乡村群众文化自信

挖掘乡村社会中可利用的农业景观、文化传统、手工技艺和传统节庆等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市场消费价值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吸引广大乡村民众、城镇居民及广大市民进行文化消费,可以带动乡村社会发展,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面貌,构建新时期乡村社会重要产业形态,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培育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美丽乡村,达到强化乡村民众的主体作用,提高乡村群众文化自信。

1.4 加快乡村产业结构调整

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和自然环境资源,发展乡村文化产业,能够延伸乡村产业链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实现乡村地区产业类型创新和发展,促进乡村地区由原材料供应和初级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一、二产业向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增加广大乡村地区主导产业类型,调整乡村地区产业结构,实现了人气积聚的效果,形成了各种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了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

1.5 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乡村文化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小、资本循环周期短、带动能力强、能源消耗低、经营灵活的绿色产业特点,非常符合乡村群众创业发展,可以为剩余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为乡村产业创新和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助于乡村地区释放文化内生潜力,实现乡村群众致富增收[4],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了新的契机。

2 乡村文化产业化开发的资源类型

我国乡村文化形态丰富多彩,有属于物质领域的饮食、服饰、建筑、古镇、园艺种植、历史遗迹遗存、古玩等;有属于制度领域的家庭婚姻、节日节庆等;有属于宗教领域的崇拜、祭祀、祠堂、庙宇等;有属于文学艺术的民间文学、语言文字、神话传说、民族舞蹈、歌舞、戏曲、曲艺、美术、工艺等。

原生态的乡村文化是一种未经开发的闲置型资源,不具有消费价值和经济价值。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首先是筛选出可产业化开发的乡村文化资源类型,并通过市场化途径予以规模化发展,创造符合市场潮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

2.1 乡村田园景观资源

2.1.1 中国农业文化遗产景观。

中国已评定四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农业景观特色突出,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和独特的生态,具备开发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绝佳条件。如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云南红河哈尼梯田、黑龙江宁安响水稻作文化系统等,都已开发成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农业旅游项目。

2.1.2 农业规模化生产景观。

通过规模化种养植农作物或畜禽,形成大面积农业生产景观,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等,打造乡村田园旅游项目。如新疆薰衣草牧游园、延庆四季花海、君乐宝优质牧场等。

2.1.3 农业创意景观。

以主题农园或主题农业场馆为载体,以创意创新为手段,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打造集示范、科普、休闲、体验、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创意农业景观和休闲旅游项目,构建创意农业景观品牌。如广西玉林农业嘉年华、北京金福艺农等。

2.2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古建筑资源

2.2.1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由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分为乡土民俗型、传统文化型、革命历史型、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等不同类型,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如北京爨底下村、贵州鲍家村、安徽宏村等。

2.2.2 古建筑、古院落。

我国很多乡村还保留着古建筑,尤其是古镇和古村落中的古建筑资源更为丰富。以古建筑为特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性的开发,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可以向游客展示古建筑中蕴藏的历史,具有很强的市场吸引力。如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康百万庄园等。

2.2.3 地域性特色建筑形式。

我国各地乡村形成了以特定区域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为特色的建筑形式,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建筑形式和突出的建筑特色,对外地人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具备开发乡村旅游的条件。如福建土楼、河南陕州地坑院、陕西延安窑洞、贵州苗族吊脚楼等。

2.2.4 历史遗迹。

我国乡村地区有大量文化遗迹,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人文底蕴和科学价值,将其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可以让游客了解古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感受古人的智慧,为乡村赋予文化特色。如北京密云司马台长城旁边的古北口村,就是典型依托历史遗迹开发的旅游村落。

2.3 历史传说和故事典故资源

2.3.1 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源,具有传达性广、普世性强的特点,一般依托于自然或人文景观,核心是物化的纪念物,如楼台庙宇、宅门护院、陵丘墓冢等,通过与有形的名胜古迹等物质因素的有机融和,形成了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人文景观。如沂源县牛郎织女景区、肇庆市盘古生态文化景区等。

2.3.2 民间故事。

通过挖掘民间故事中的旅游文化价值,可传承和保护民间文学遗产,带动文化旅游转型升级。地名来历、历史轶事、人物传奇、动植物传说、民间趣事、特色民俗风情来历及演变、民歌民谣的等原生态民间故事传说,都有开发成旅游产品的价值。如山西洪洞大槐树、广西的印象刘三姐、云南阿诗玛旅游小镇。

2.3.3 名人典故。

以乡村地域的名人名事为故事素材,进行旅游项目开发,吸引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如湖北随州的炎帝故里、四川绵阳的大禹故里、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武侯祠等。

2.3.4 乡村传统手工艺产品资源。

乡村传统手工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乡村地区,乡村手工艺作品作为家庭副业得到继承和发展,以乡村手工艺人(木匠、铁匠、石匠、泥瓦匠、裁缝匠、农民画家、编制匠等)为主体,守住了最核心的技艺、内涵和韵味。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承性发展、保护性开发,融入创新化设计,不但有经济价值的产出,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乡土情怀,大力发展乡村手工艺品产业是促进传统文化继承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如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浙江缙云剪纸、青海热贡唐卡等,已开发了很多符合市民消费需求的实用性和设计感兼具的轻奢型手工艺制品。

2.4 乡村特色饮食资源

2.4.1 传统地方特色小吃。

地方特色小吃是中国美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地取材,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具有地域特色,蕴含着地方民俗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微信、微博等信息传播途径的广泛,我国很多地区已经开始打地方特色小吃牌,吸引民众前去体验品尝。2018年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筛选出的100个乡村美食,已经成为地方开发乡村旅游的营销主打产品。

2.4.2 特色饮食习俗或礼仪。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各不相同,造就了少数民族风格迥异的饮食习俗,形成了丰富灿烂中国饮食文化,很多游客对少数民族的传统饮食习俗感兴趣,渴望体验民族美食,感受民族饮食文化。如侗族拦门酒、蒙古族敬酒歌、藏族敬献哈达等。

2.4.3 特色食材宴席。

以地方特色农产品为主要食材,适当添加辅助食材,通过不同的烹饪方式打造传统特色的乡土宴席。如北京延庆的火盆锅豆腐宴、瑞安长堤黄鱼宴,均以食材形成了对食客的吸引力。

2.4.4 特色用餐方式。

我国乡村至今沿袭着有别于其他地方的就餐方式,代表着餐饮宴席的隆重礼仪,极具观赏性和参与性。如河南洛阳流水席、西江苗寨长桌宴等。

2.4.5 特色食物器皿。

烹饪器具的多样性也是中国乡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传统的烹饪工具材料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主要有陶制品、瓷制品、金属制品、竹木制品等,围绕一种烹饪器具开发出系列特色饮食,既具有地域特色,又具有宣传推广作用。如毕节砂锅寨围绕砂锅做旅游推出“砂锅宴”,西藏林芝利用墨脱石锅打造了地标美食“鲁朗石锅鸡”。

2.4.6 其他。

古代菜谱、有关饮食的文人诗词、地道相传的官府菜和民间菜、民族村寨的特色食品也是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農业科学2021年

2.5 乡村特色农产品资源

2.5.1 传统工艺加现代科技的特色食品。

由传统工艺与现代高新食品科技结合制作出的地方小吃,不但保留了传统的味道,而且具备可储存、可运输、方便食用的特点,把地方传统的民间小吃、民族小吃、节庆小吃传送到千家万户。如金华火腿、贵州五色糯米饭、浙江庆元黄粿等,生产出了可异地消费的地方特产。

2.5.2 传统文化加农业产业的特色农产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皇家贡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对农产品形成了文化加持作用,赋予其文化内涵,强化了农产品的品牌形象,促进农产品向文化产品、伴手礼、旅游商品的转化。如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青田稻米产品和田鱼文化礼品、昔日皇家贡品河北御稻胭脂稻和北京宫廷黄羽肉鸡、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山西忻州黑玉米,均已形成了地方品牌,成为广大民众乐于消费的餐桌美食。

另外,很多种植历史悠久、生长条件独特的特色农产品,经过市场化的创意开发形成了市场前景广阔的地方特产。如六鳌蜜薯、临安山核桃、安吉冬笋等。

2.6 乡村传统习俗和节庆资源

2.6.1 乡村传统节日节庆资源。

我国乡村地区丰富的民俗和节庆资源,是充满乡土特色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具有周期性特点,能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形成旅游效益和文化效益的旅游活动。如张家口蔚县利用传统社火中的打铁花,开发了可全年演出的旅游表演项目,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往观看;西双版纳的傣族园依托傣族泼水节,将传统的民族节庆打造成为具有表演性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受到游客欢迎。

2.6.2 新兴的乡村文化节庆资源。

全国各地依托本地的特色农业产业开展花卉节、采摘节、捕捞节、旅游文化节、饮食文化节等新兴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促进了地域文化品牌建设。

2.6.3 乡村传统习俗资源。

依托乡村向善向美的习俗,开展文化体验、中小学生研学、青年科普等活动项目,成为近年来乡村旅游的新宠。如上海蔡浜村“阿婆茶”文化产业,孝感的“孝”文化主题研学基地等。

2.6.4 乡村艺术和传统演艺资源。

依托不同区域历史地理环境及民情习俗,形成独具特色的舞蹈、歌唱、曲艺、民族表演和戏曲等表演形式,以精湛的演艺技术将区域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宣传出去。如侗族千人大歌、安塞腰鼓、华县皮影戏等。

2.6.5 全国重大节庆活动。

利用国内重大节庆活动,开展形式丰富的活动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前往,扩大区域的整体知名度。如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各地打造持续性休闲旅游项目,进行地域农业品牌宣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潍坊国际风筝节是我国最早冠以"国际"的大型地方节会。

3 乡村文化产业的开发途径

3.1 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

乡村旅游是乡村文化的载体[5],是最有效的乡村文化产业开发途径。乡村旅游开发需要为游客提供文化差异性明显的“吃、住、行、游、购、娱”等项目,乡村的田园景观资源、名镇古村资源、神话传说资源、饮食小吃资源、农特产品资源等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是乡村旅游必不可少的资源,构成了乡村旅游的吸引核。通过深度挖掘乡村文化资源,进行创意开发,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产业业态、组织形态、生活状态和社会生态,有助于打造好旅游文化IP,讲好当地文化故事,加深外来游客的旅游记忆,实现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6]。

3.2 乡村文化与手工艺品融合

中国的传统手工艺是非常重要的乡村文化资源,仅有传承人和作品是不够的,对乡村传统手工艺进行合理的产业化,是对传统乡村手工艺进行保护的重要途径。通过生产性保护[7],依托市场的力量,引入再设计理念,与时尚生活美学和科学技术融合进而制造出符合当代生活客观需要的产品,让乡村手工艺产品进入生活,在生活中活化[8],实现经济社会效益与传承发展双赢,使乡村手工艺匠人既能凭借自己的手艺传承立世,同时提高了其传播价值和文化价值。

3.3 乡村文化与特产饮食融合

乡土饮食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是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9]。

①“在地消费型美食”是旅游吸引力的关键来源,是乡村旅游发展最早、最具吸引力的业态之一,通过挖掘乡村传统的饮食文化资源,打造乡村餐饮产业,链接乡村生产、生活、民俗、养生等乡村文化,构建了乡村特色饮食文化产业链条,营造了乡村新的价值增长点。

②“异地消费型美食”具有可包装、可储存、可运输的优势,以地方特产为主,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通过生态化、绿色化、标准化的生产技术,提升传统农产品的品质,结合电商平台、物联网等现代营销模式,促进产业链条延伸,提高乡村农特产品的附加值。

3.4 乡村文化与节庆活动融合

乡村民俗节庆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体验性[10],突出区域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文化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在旅游经济利益的引导下,无论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民俗节庆或是近期策划的乡村民俗节庆活动,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牵引作用,通过挖掘富有地方特色文化、参与性强的民俗节庆活动,策划好民俗节庆的体验形式和活动内容,做好民俗节庆的开发宣传和运作管理,可以塑造具有差異性的、原真性的民俗节庆品牌,增加乡村民众收入。

3.5 乡村文化与演艺产品融合

我国乡村地区丰富的民俗舞蹈、乐器演奏、歌唱表演等演艺形式,通过产业化开发,打造成以乡村风情、民族特色为符号的演艺产品,是乡村文化

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以乡村传统演艺形式为基础,以游客为主要观众,以传统技艺传承人、民间艺人、乡村百姓为表演者,在传统表演技艺中融入科技、艺术等表演手法,打造具有经济效益的商演形式,创作满足游客视觉感受和贴近游客心理需求的演艺产品,实现传统文化符号向艺术符号的转化。

4 小结

我国乡村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地域特征明显,具有广阔的消费市场。通过产业化开发,把资源转化为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乡村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提升其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可产业化的资源是乡村文化产业开发最基础的条件,乡村文化产业是乡村文化资源转化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东.乡村振兴战略下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基本概念[J].学术交流,2019(2):130-137.

[2] 江丽.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9,24(5):49-55.

[3] 秦学颖,张大玉,段泠飞.基于文化传承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以遂宁市大英县卓筒井镇关昌村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20(2):107-113.

[4] 刘田飞,陈刚.精准扶贫视阈下乡村文化扶贫体系构建与路径优化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28(4):58-62.

[5] 嘉丹.乡村旅游发展中乡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实现路径[J].农业经济,2019(3):37-38.

[6] 何敏.基于文化产业的乡村振兴策略研究[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9,27(8):4-7.

[7] 张沛全.生产性保护视角下乡村传统手工艺发展研究[J].人文天下,2019(7):62-71.

[8] 朱利峰.乡村手工艺品消费及发展趋向调查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89-93.

[9] 黄燕群.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10] 费文君,王梦,金质佳,等.绘画“六法”在特色田园乡村景观规划中的运用[J].艺术百家,2018,34(5):203-207.

猜你喜欢
乡村文化产业化乡村振兴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系统产业化之路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