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CT表现

2021-04-17 05:19代学杨胡晓丽董汉全赵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3期
关键词:塑型右肺支气管镜

代学杨,胡晓丽,董汉全,赵滨*

1.天津市儿童医院医学影像科,天津 300041;2.天津市儿童医院病理科,天津 300041;3.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天津 300041;*通讯作者 赵滨 myhero64546@126.com

塑型性支气管炎是儿科罕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诊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目前本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影像学诊断报道较少[1]。本研究拟分析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儿童医院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诊断证实的I型塑型性支气管炎患儿22例,排除支气管镜检查未找到塑型物者。其中男15例,女7例,男∶女比约为2.1∶1,年龄2~13岁,平均(7.5±3.2)岁。伴基础疾病3例,2例为卵圆孔未闭,1例为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表现:22例均有发热、咳嗽,其中干咳17例。体温峰值>39℃ 18例。22例体格检查均出现一侧或双侧肺呼吸音减低。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升高20例(>20.0×109/L)、降低2例(<3.0×109/L),C反应蛋白升高(≥8 mg/L)18例。降钙素原升高(>0.05 ng/ml)16例,白细胞介素-6 升高(>7 pg/ml)13例。本研究符合医院伦理委员会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iCT(256层)CT扫描仪,自胸腔入口扫描至双膈肌,扫描参数:固定管电压80 kV,采用管电流自动调节技术,层厚2 mm,层间隔1 mm,螺距1.0,矩阵512 mm×512 mm。将图像传至Philips ISP 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3岁以下及不合作的患儿扫描前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镇静,于平静呼吸状态下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独立分析图像,包括病灶部位、形态、密度、支气管阻塞情况等,意见不一致时协商达成一致。

1.4 支气管镜及实验室检查 22例患儿均行以下检查,①支气管镜检查:行可弯曲支气管镜检查及冲洗,发现支气管管腔阻塞,给予灌洗或使用异物钳钳取阻塞物。②病原学检查:肺泡灌洗液采用37℃生理盐水,5~10 ml/kg。③血培养:采用PCR 检测EB 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核酸(MP-DNA)水平,MP-DNA>106copies/L即为阳性。

1.5 治疗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治疗,MP感染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EB 病毒感染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流感病毒感染者给予奥司他韦治疗,所有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2 结果

2.1 CT表现 22例CT检查均可见肺实变影,其中双肺实变2例;单肺实变20例,CT值约为20~48 Hu,左肺11例,右肺9例;肺不张6例;支气管远端显示不清16例;管腔内分泌物阻塞3例;11例合并胸腔积液,其中10例为单侧胸腔积液,1例为双侧胸腔积液;累及胸膜11例(图1A~C)。

2.2 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22例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3例行2次支气管镜检查。22例支气管镜下均可见受累支气管黏膜炎性改变,伴有黏液栓塞,内镜下取出呈支气管塑型树样改变。支气管塑型阻塞部位:左肺下叶支气管8例,左肺上叶支气管5例,左主支气管1例,右肺上叶支气管3例,右肺下叶支气管4例,右肺中叶支气管1例。

2.3 病原学检查结果 22例均行肺泡灌洗液培养,其中13例为MP 感染,6例为乙型流感病毒感染,3例为MP 及EB 病毒混合感染。22例均行血培养,结果显示,10例MP 感染,9例MP 与EB 病毒混合感染。

2.4 转归 22例患儿行支气管镜取出支气管管型后,呼吸道症状均好转。22例均病情好转或治愈出院,未见病情反复。

图1 男,6岁,塑型性支气管炎。CT 肺窗示左肺下叶片状实变,无充气支气管征,CT值为28 Hu(箭,A);CT 纵隔窗示左侧胸腔积液(箭,B);左肺下叶支气管远端显示不清(C);支气管镜下改变(箭,D);取出的塑型物(箭,E);病理镜下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HE,×400,F)

3 讨论

3.1 概述 塑型性支气管炎以气管内或咳出物中可见支气管塑型样物为特征,又称为管型性支气管炎、纤维性支气管炎、支气管黏液嵌塞综合征、黏液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等[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组患儿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与既往研究一致[3]。

3.2 病理学分型 I型为炎症型,病理涂片有大量炎症细胞及纤维蛋白,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如肺感染性疾病[4-6]、支气管哮喘[6];Ⅱ型为非细胞型,病理涂片主要成分是黏液蛋白,主要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尤其与Fonton 术后患儿有关[7-10]。

3.3 CT表现 本病CT表现主要为肺实变、肺不张,还可伴有胸腔积液、支气管远端走行不通畅、胸膜增厚。本组22例均表现为肺实变,2例为双肺散在实变,20例为单肺实变,实变肺的密度比较低,无充气支气管征,与肖飞鹰[11]及刘鸿圣等[12]的报道一致。CT值约为20~38 Hu,这是由于肺泡内含有黏液蛋白,无红细胞渗出。其他内源性异物导致的肺实变密度相对较高,接近软组织或肌肉。支气管镜下取出呈支气管树样胶冻状物是塑型性支气管炎的特点,其形成机制为:黏液蛋白和纤维蛋白渗出,且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堆积于支气管内,与支气管树分支形状一致,形成支气管铸型胶冻状物,阻塞支气管及部分肺泡,从而导致支气管远端走行不通畅,CT表现为边界不清晰的软组织密度影,很难辨别发现[12-13]。本研究中,支气管远端显示不清16例;管腔内分泌物阻塞3例;CT 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支气管腔内阻塞情况。朱彩华等[14]研究认为,黏液栓阻塞支气管导致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等并发症,重度肺部感染造成肺实变,进一步发展可引起炎性胸腔积液、管壁增厚,与本研究结果相符。胸腔积液在塑型性支气管炎中较常见[14],本组11例合并胸腔积液。

3.4 鉴别诊断 塑型性支气管炎需与以下疾病鉴别,①气管异物:通常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CT 可见明确的异物或局限性气管阻塞,重建后显示更清晰,同时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不张肺组织密度较高,与软组织或肌肉密度接近。②大叶性肺炎:通常无气管、支气管阻塞,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而塑型性支气管炎无充气支气管征,表现为低密度肺实变。③支原体肺炎:3~5岁以上儿童发病率最高,肺实变呈斑片状、节段性乃至大叶性实变,常可见充气支气管征,肺气肿少见,可见磨玻璃和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表现。病变肺门周围浸润或淋巴结肿大。④肺结核:表现为肺内小片状、云絮状密度不均匀病灶,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病灶内可见中央低密度坏死区。有无结核接触史,有无低热、消瘦,可行结核菌素试验帮助诊断。

总之,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均有发热、咳嗽,诊断较困难,胸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很大帮助。可疑塑型性支气管炎时,若CT表现为肺实变、肺不张、支气管走行不通畅及管腔内黏液嵌顿,则高度提示本病的可能,最终需要依靠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猜你喜欢
塑型右肺支气管镜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右肺上叶切除术后中叶扭转保守治疗2例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肺腺癌1例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潜心·凝神·塑型
多角度浅析剧院对城市文化的影响
盒子鱼的制作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128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三维重建在儿童先天性中心气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痰热壅肺证肺炎患者纤维支气管镜象表现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