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坞水库大坝渗漏探测及定向处理技术的应用

2021-04-17 06:45江树海王军强
小水电 2021年2期
关键词:电法溢洪道测线

岑 洋,江树海,王军强,谭 磊,4

(1.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20;2. 浙江广川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0;3.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12;4.浙江省水利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20)

1 工程概况

塘坞水库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潜川镇外伍村,水库坝址距离外伍村村委约2.0 km,距离杭州市临安区区中心约60.0 km。坝址以上水库集雨面积0.4 km2,总库容25万m3,是1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有生活、生产供水,滞蓄洪水功能的小(2)型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施三部分组成。水库大坝为粘土心墙坝,坝高14.6 m,坝顶平均高程112.10 m(1985国家高程,下同),坝顶长约80 m,坝顶宽3~4 m不等。溢洪道位于大坝右侧,为开敞式侧槽溢洪道。

根据现场检查、踏勘及《浙江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报告书》(塘坞水库),大坝粘土心墙渗透系数、大坝左坝肩基岩透水率不满足规范要求,防渗安全存在隐患。大坝下游坝脚全线均有渗漏现象,左坝脚相对较严重,大坝无法正常蓄水。

为了精确探测大坝渗漏的位置及空间分布,提升工程治理的有效性与经济性,采用了多种探测技术并结合定向处理的实施方法。

2 水库大坝渗漏探测与定向处理技术

土石坝渗漏隐患探测属于精细化探查[1_3],探测精度要求比较高,综合诊断技术的运用使其成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4_ 5]。其中,并行电法是在传统电法基础上有较大改进的电法探测新技术[6_8],具有探测速度快、采集数据量大、图像分辨率高、探测成果现场解译等优点。通过并行电法探测获得的土石坝岩土介质电阻率色谱图像,可以直观反映出大坝断面的渗流隐患位置分布,进一步结合钻孔检验、钻孔电视技术[9],精准确定主要渗漏位置分布。定向处理技术主要根据多种探测技术给出的渗漏判断结果[10_11],结合大坝结构特征,为灌浆方法、灌浆材料及灌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开展渗漏部位的定向处理施工设计和灌浆处理[12_14]。

通过将并行电法探测、钻孔检验、钻孔电视技术等多项探测技术相结合,精确锁定渗漏区域,与定向灌浆技术互为补充与验证,物理探测成果为大坝渗漏提供灌浆靶区。同时,钻孔灌浆信息也能反过来修正探测成果,进而形成一套有效可靠的土石坝渗漏探测及定向处理体系。相比仅凭传统的经验判断,该技术方法更具有针对性与经济性,在施工处理效率及节约用料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3 定向处理技术的应用及其质量评价

3.1 渗漏探测技术及其结果分析

3.1.1 并行电法探测结果

本次布置电法测线3条:测线BX1沿坝顶偏下游坡纵向布置,电极间距2 m,共布置46道电极,测线长度90 m,1号电极位于左坝头上坝公路近山体侧。测线BX2位于背水坡一级马道,电极间距2 m,共布置42道电极,测线长度82 m,1号电极位于左坝头上坝公路。测线BX3位于溢洪道底板侧,电极间距1 m,共布置32道电极,测线长度31 m(见图1)。

电法数据处理利用自主研发的并行电法配套软件——水库渗漏探测成像软件(RSDimagingV1.0)平台,并选用了网格化插值软件和可视化图像处理软件进行辅助成图。电法数据处理流程有:数据解编、电极坐标、畸变值删除、视电阻率计算、真电阻率反演及剖面成图。

图1 水库并行电法测线布置

根据探测成果(见图2、图3),大坝轴线BX1剖面上部坝体段电阻率明显低于下部坝体。由于视电阻率超过100 Ω,说明上部坝体可能存在渗漏问题,但渗漏量不大。BX1剖面左坝肩测线7~20 m段存在高阻中断异常,反演电阻率剖面相应存在低阻,说明该处高水位存在渗漏可能,后经调查了解该处为原老溢洪道位置。右岸BX1测线65~90 m段电阻率低,明显存在低阻异常,可能存在岩体破碎,该处渗漏的可能性大,同侧下游马道测线BX2同样出现低阻异常。同时,溢洪道堰基下游侧底板5 m以内岩基存在明显低阻区,表明堰基存在渗漏隐患。

图2 大坝视电阻率剖面图

图3 大坝反演电阻率剖面图

根据并行电法探测结果:一是左坝肩存在坝基及绕坝渗漏可能,原老溢洪道由于填筑问题可能存在渗漏。二是右坝肩溢洪道近坝体侧25 m范围接触带及岩基存在渗漏。三是现状溢洪道堰基存在渗漏。

3.1.2 钻孔检验结果

现场实际钻取3个先导孔检验,钻孔位置分布在坝体段3个低阻隐患区:左坝头(先导Ⅲ孔、桩号K0+76.5)、坝中部(先导Ⅱ孔、桩号K0+42.5)及右坝头(先导Ⅰ孔、桩号K0+012,见图4),实际取样如下所示(见图5~7)。

钻探发现左坝头坝体填土为碎石土,碎石含量很高。坝体中部及右坝段坝体为粘性土,局部含碎石,土体含水率较高。对先导Ⅲ号孔进行钻孔电视查勘,钻孔电视工作照片及内部拍摄如下所示(见图8、图9)。经过现场注水、压水试验(见表1),以钻孔注水、压水的渗透系数作为透水程度判断依据,判定大坝右坝头基本不漏,坝中部和左坝头存在渗漏。

图4 钻孔孔位平面布置

图5 左坝头Ⅲ号孔取样 图6 坝中部Ⅱ号孔取样 图7 右坝头Ⅰ号孔取样

图8 左坝头Ⅲ号孔钻孔电视坝体填筑段拍摄图 图9 左坝头Ⅲ号孔钻孔电视基岩拍摄图

表1 先导孔渗透系数情况一览

通过以上试验,可判定坝中部轻微渗漏,主要为左坝头存在渗漏隐患(见图10)。

图10 大坝渗漏隐患区域划分

3.2 定向堵漏处理实施过程

根据并行电法、先导孔检验以及钻孔电视技术的成果及处理建议,对塘坞水库大坝进行定向灌浆堵漏处理。在大坝左岸段(K0+070.5~K0+087)布置双排灌浆孔,吃浆量较大处按Ⅳ序施灌;坝中部左侧段(K0+040.5~K0+069)布置单排灌浆孔,按Ⅲ序施灌,最终孔距1.5 m;坝中部右侧段(K0+000~K0+037.5)布置单排灌浆孔,按Ⅱ序施灌,最终孔距3 m;溢洪道段(Y0+000~Y0+021)布置单排灌浆孔,按Ⅲ序施灌,最终孔距2 m(见图11)。

图11 大坝隐患区灌浆孔位平面布置

以上灌浆坝体进行微劈充填灌浆[15_16],接触带进行接触灌浆,坝基进行帷幕灌浆[17_18];溢洪道接触带进行接触灌浆,堰基进行帷幕灌浆,对堰体新增反压灌浆。灌浆工艺及相关技术较成熟,在此不再赘述。现场定向处理时,左坝段及中部Ⅲ1~Ⅱ10段坝体心墙含碎石较多,其中左坝段心墙含粘土较少,吃浆量较大,原老溢洪道位置可能位于Ⅲ3~Ⅱ2之间,局部单孔单位注灰量超过200 kg/m;右坝头上部填土为粉质粘土,含水量较高,深部基岩破碎;溢洪道堰体及堰基整体吃浆量都很大。灌浆时吃浆量较大位置均掺杂一定量的砂骨料才达到灌浆压力值。

3.3 定向处理质量评价

待定向灌浆施工处理完成后,在大坝上布置7个检查孔,总进尺116.6 m,现场检查孔检验时渗透系数全部合格(即K≤1.0×10-5cm/s),检查孔实际孔位及数据如下所示(见表2)。灌浆结束后,水库经历几次强降雨,水位骤升,溢洪道数次泄洪,水位几周内一直保持高水位运行,坝脚未见明显渗漏情况。高水位时发现溢洪道堰体存在局部渗漏,随即对堰体进行反压灌浆,基本解决堰体的渗漏问题。

4 结 论

(1)水库大坝渗漏定向处理技术通过将并行电法探测、地质钻探、钻孔电视等多项探测技术相结合,精确锁定渗漏区域,与定向灌浆技术互为补充与验证,实现了对大坝隐患渗漏区域的精确锁定与定向堵漏,显著提高了大坝渗漏治理的工程效益。

(2)根据并行电法探测结果初步确定左坝肩、右坝肩和溢洪道堰基存在渗漏可能,结合钻孔检验与钻孔电视技术,进一步判定坝中部轻微渗漏,左坝头存在较大渗漏隐患。

(3) 根据多种技术方法的综合探测结果,对左坝头布置双排灌浆孔,其余位置布置单排灌浆孔,不同位置实施不同灌浆技术。灌浆完成后,检查孔检验数据表明灌浆质量达到要求,后期观测表明防渗透体稳定性较高。

表2 检查孔及试验成果

猜你喜欢
电法溢洪道测线
GFRP筋替代钢筋在溢洪道泄槽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大疆精灵4RTK参数设置对航测绘效率影响的分析
青山嘴水库工程(溢洪道)
基于流体体积函数法的阶梯溢洪道消能研究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不同来流条件对溢洪道过流能力的影响
平面应变条件下含孔洞土样受内压作用的变形破坏过程
多波束测量测线布设优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