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产后并发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1例

2021-04-17 09:58郭彦俊肖宗宇张正平李坤正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禁忌症尿激酶高密度

郭彦俊 肖宗宇 刘 凯 张正平 李坤正

1 病例资料

17 岁女性,足月顺产分娩一健康婴儿后9 d 突发左侧肢体无力,伴麻木,进行性加重,随后出现肢体抽搐,约2 min后自行缓解,期间间断发作。入院头颅CT 示左侧顶叶低密度影并脑沟混杂高密度影,矢状窦高密度影。体格检查:神志浅昏迷,GCS评分11分;双侧瞳孔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左上肢肌力0级,其余肢体肌力正常;病理征阴性。血小板计数示287×109/L,纤维蛋白原为3.927 g/L,D-二聚体为5.7 mg/l。头颅CTV 示上矢状窦后部腔内充盈缺损影,呈“空三角征”,考虑上矢状窦栓塞。急诊介入溶栓治疗,予尿激酶40万U,溶栓后造影见上矢状窦通畅。术后予以普通肝素全身肝素化,维持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60~70 s;持续尿激酶溶栓治疗(25 万U,1 次/6 h)。溶栓治疗5 d、抗凝治疗15 d,病人意识清醒。出院随访3个月,四肢肢体肌力正常,病人正常生活。

2 讨论

产后上矢状窦血栓形成的发病率极低,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本文病例居住在高海拔地区,低压、低氧、低温、低湿、强风、强太阳光照等气候,使机体脱水、红细胞增多、凝血功能变化,可能与发病有关。

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后影响静脉回流,使血液淤滞,并发脑梗死、脑出血及癫痫等,压迫周围神经组织和血管,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产后上矢状窦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为主,可有局灶性功能障碍、癫痫、意识障碍、肢体无力等。本文病例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进而出现意识障碍。影像学检查对诊断有很大价值。CT可作为常规筛查方法,特征为条索佂、高密度三角佂、Delta 佂或空三角佂,可有弥漫性脑水肿、出血性梗死、脑膜强化等表现。CTV 可出现充盈缺损,为MRV 禁忌症的替代检查。本文病例颅脑CT表现为高密度三角征。MRI表现为静脉窦流空影消失,高于CT平扫的敏感性。本文病例表现为出血性脑梗死、静脉性梗死、皮层水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等。MRV 表现静脉窦流信号缺失,血流信号变细且粗细不均,晚期可见代偿性侧支循环成等,对确诊意义重大。DSA 表现为静脉窦不显影,间接征象为静脉窦狭窄、侧支引流增多、动静脉时间延长、静脉排空延迟、皮层静脉迂曲扩张等。DSA是诊断的金标准。

确诊后,抗凝治疗是最关键的措施,包括药物抗凝、介入溶栓治疗和机械碎栓等。若无抗凝禁忌症,应尽早抗凝治疗,继发性脑出血不是肝素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对重症、病情进行性恶化及抗凝治疗无效者,考虑血管内溶栓治疗。机械碎栓治疗的优点是:①直接取出栓子并判断血管是否通畅,对有抗凝禁忌症、颅内出血量大的病人更有优势;②对血栓形成时间长、质地硬、不易被尿激酶所溶解的栓子,效果更好;③对直径较大、需要更长时间使用尿激酶溶解的栓子,可使血管快速通畅,减少对静脉壁的破坏;对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差的病人,机械碎栓治疗后再介入溶栓治疗效果会更好。

猜你喜欢
禁忌症尿激酶高密度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8月,山西开始为12~17岁人群接种新冠疫苗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加拿大的政治正确和“禁忌症” 文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骨髓腔输液的历史与现状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