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饲牛羊常见疾病的防治

2021-04-17 15:39李海林
吉林畜牧兽医 2021年8期
关键词:畜舍病畜寄生虫病

李海林

江苏省射阳县兽医站海河分站,江苏射阳 22436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牛、羊等更高品质的肉类有着越发广大的市场需求,我国牛、羊的传统养殖方式是在天然牧场放牧,但如今西北牧场面临着草场退化、沙化和承载力不足等生态困境,当前施行的解决办法主要是在牧区推行半舍饲和划区轮牧,在农区推行舍饲,舍饲成为牛羊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饲养方式的转变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要求不同,本文将对舍饲牛羊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讨论,主要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性疾病等。

1 传染病

舍饲相比于放牧,牛羊群饲养密度要大得多,夏季畜舍内湿热滋生病菌,冬季动物扎堆御寒,一旦发生传染病,传染流行快,经济损失大。牛羊常见传染病包括流行性眼炎、传染性鼻炎、肺炎、口蹄疫、肉毒梭菌中毒症等。流行性眼炎又被称为红眼病、角膜结膜炎,多由鹦鹉热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感染引起,病畜表现为眼睛分泌脓状物,浑浊怕光,严重者可能失明。传染性鼻炎多是由于畜舍湿冷、空气不佳、有害气体大量吸入等引起,病畜表现为喷嚏、鼻孔流出粘稠鼻液,严重可能引起感冒、气管炎、肺炎等疾病。肺炎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病菌(如巴氏杆菌)或其他疾病继发而成[1],病畜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体温升高等症状。口蹄疫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引起,感染牛比羊的病症表现更加严重,病毒可以随呼吸、粪尿、奶等传播,一般先感染咽喉和食道上皮细胞,在世界各地频繁暴发,各国畜牧养殖深受其害。肉毒梭菌中毒症由肉毒梭菌引起,多是由于饲料中存在腐化的动物尸体,病畜表现为口鼻流液、舌头长时间外伸等,多伴随着咀嚼困难。

对于动物传染病的防治,主要包括注射有效的疫苗,养殖场引入新群时务必进行隔离检疫,对病畜及时正确诊断、合理用药、隔离观察,避免疾病的扩散,并上报当地兽医站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

2 寄生虫病

舍饲相比于放牧,减少了动物外出从而降低了动物接触部分寄生虫或宿主的机会,如吸虫病和绦虫病等。但不能完全避免体内寄生虫病的感染,蛔虫、钩虫、吸虫中的肝吸虫仍能引起舍饲牛羊疾病。有研究认为肝片吸虫病在牛、羊中的发病率达到50%以上[2],在雨量大、气候湿润的地区发病率更高;莫尼茨绦虫对犊牛和羔羊的危害极大,寄生在小肠,病畜出现下痢甚至死亡;捻转血矛线虫多寄生在皱胃,偶见于小肠,由于其吸血作用可能造成羔羊贫血;鼻绳虫寄生在羊鼻腔中,病畜鼻孔流出大量淡红分泌物,时常打喷嚏,精神不振,严重可能会行走困难。同时由于饲养密度大,动物之间接触过于频繁,螨、虱、疥虫、鼻绳虫、蜱虫等体外寄生虫容易引起皮肤炎症、流血结痂等,如螨虫能引发螨病,导致病畜瘙痒难耐、表皮炎症,病畜可能蹭破了染病部位,又引起其它寄生虫病或感染;蜱虫叮咬可能引起牛、羊焦虫病,病畜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眼角膜出现黄色黏液。

对于寄生虫病的防治,务必注重畜舍内卫生情况,定期进行驱虫工作,但要注意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畜舍内寄生虫产生抗药性。对环境进行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防止寄生虫附着在食槽、饮水器和垫料中。对出现病情的动物及时诊断并隔离,病情严重的病畜应该直接淘汰。及时清理粪便,防止寄生虫的虫卵和幼虫在高温高湿、腐化的粪便中生长发育。

3 消化系统疾病

由于畜舍面积较小,舍饲牛、羊运动量较于放牧群极为不足,同时还面临着青饲料占比较少的问题。这些原因造成了舍饲牛、羊多存在着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前胃迟缓、瘤胃食滞、瘤胃臌气、瘤胃酸中毒、瘤胃碱中毒等前胃疾病[3]。存在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畜主要症状为瘤胃鼓胀、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腹泻腹痛等,直接影响反刍动物身体健康、生产性能和动物源性产品品质。

对于舍饲反刍动物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应当设置运动场以增加动物的运动量,同时注重饲料的科学配比,对进食和反刍异常的动物进行限饲,并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上增加优质牧草的比例,以恢复动物的前胃功能和消化能力,帮助病畜尽快地恢复正常的消化和反刍。

4 中毒性疾病

中毒性疾病多是由于饲料中配比不平衡或某一物质过量引起。如盐含量过高,可能引起盐中毒,病畜表现为口吐泡沫、身体震颤等,可通过肌注氯丙嗪等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缓解。当饲料中尿素过量时,可能会引起动物尿素中毒,表现为痉挛、呼吸困难、脉搏过快等,可通过灌服醋或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

猜你喜欢
畜舍病畜寄生虫病
空间电场对冬春季畜舍温室气体的净化效果
塑料暖棚畜舍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
牛羊急性瘤胃臌气的治疗
家畜疾病可用蒸气疗法
测定畜舍及其FIRE设备防雷系统设计
反刍家畜瘤胃积食的中兽医诊治临床研究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牛“青草胀”的治疗方法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养好家畜应重视环境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