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所黄鳝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1-04-18 01:07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李忠黄鳝黄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李忠研究员团队开展黄鳝基因组染色体图谱研究,获得了首个高质量基因组参考图谱,研究结果近日在《G3:Genes/Genomes/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这是该团队在国内首次完成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育基础上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为加速黄鳝新品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该研究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PacBio SeqII三代测序及Hi-C技术,结合先进组装策略获得了完整连续的高质量黄鳝全基因组。基因组大小为799 Mb(Contig N50=2.4 Mb, Scaffold N50=67.24 Mb),组装得到12条染色体序列,覆盖预测基因组大小的99.26%;鉴定出364 802个微卫星(SSR)位点,得到287 189个候选SSR标记,利用鉴定出的SSR标记构建了高密度物理图谱,并对部分分子标记进行了验证,分子标记的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加速辅助育种过程。通过对基因组进行分析发现,黄鳝与大刺鳅在499万年前分化,随后黄鳝有769个基因家族发生了扩增,功能注释显示集中在免疫系统相关途径、感觉系统如嗅觉传导、信号传递等系统。这些发现为研究黄鳝核型进化、表皮呼吸及其独特性逆转特性等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

黄鳝是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2019年全国产量31.9万t,基础产值超过200亿元,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同时黄鳝又是独特的雌雄同体、雌性先熟的性逆转鱼类,具有极高的性别研究价值。同鳗鲡产业一样,黄鳝产业一直靠捕捞野生苗种进行再养殖,产业始终受困于资源量而无法扩大;人工繁殖瓶颈的制约,也限制了基础科学研究的推进。近年来,李忠研究员团队开展了黄鳝全人工规模化繁育研究,于2019年通过长江所和仙桃市人民政府组织的11家教学/科研单位专家团队的现场验收。相关研究成果在湖北仙桃和四川宜宾开展了产业示范,取得了极好的示范效果和产业影响,开启了科研和产业升级之路。

目前,黄鳝种质资源混杂,有黑斑鳝、黄斑鳝、灰鳝等。大黄斑鳝背部有3条纹、腹部金黄、体色鲜艳,具有明显的生长和抗病优势,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李忠研究员团队根据养殖户和消费者需求,利用家系选育方法开展了大黄斑鳝新品种选育,目前已选育到第三代,体色一致率达到了80%以上。黄鳝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以及高质量基因组的解析利用,将极大地促进品种选育进度,大黄斑新品种有望在近年内通过国家审定。

该论文第一作者为田海峰博士,通讯作者为李忠研究员,研究得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

猜你喜欢
李忠黄鳝黄斑
黄鳝料占全国的70%,今年特种料将激增40%,看这家企业如何再造辉煌?
裂孔在黄斑
抠黄鳝
打虎将李忠并不吝啬
打虎将李忠并不吝啬
危险的游戏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TA与Bevacizumab玻璃体腔注射治疗BRVO黄斑水肿的对照研究
激光治疗视网膜黄斑分支静脉阻塞
补脾益气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