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存款产品偃旗息鼓储户打起“游击战”

2021-04-18 23:55王方圆
决策探索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息游击战储户

王方圆

“存点儿钱比买基金股票还伤脑筋。”一位网友日前在某银行储户交流群自嘲。这位储户所说的存款正是周期付息和短期存款产品——利率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是许多储户心中的“宝贝儿”。

今年2月,周期付息产品被监管定性为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地方法人银行开展“异地存款”也被明令禁止,多家中小银行对这类存款产品进行下架、降息等调整。为了买到高息存款产品,有储户下载多款银行APP,打起“游击战”,甚至有储户想出了“旅游存款”的方法。业内人士认为,中小银行不宜再打“存款价格战”,而应回归本源、立足本地。

为得高息颇费心思

目前周期付息存款和短期存款产品尚无明确定义。某中小银行理财经理李薇(化名)表示,周期付息产品可理解为银行每个周期(如每月、每季度等)按约定的定期存款利率向储户发放利息。短期存款产品可分为1天、3天、7天等期限的存款產品。

高利率是储户青睐这类存款的主因。李薇算了一笔账:若某储户存入100万元年化利率4%的一年期存款,每3个月付一次息,本息滚动,每个周期可分别得到1万元、1.01万元、1.02万元、1.03万元利息。一年下来,这位储户可获得利息收入4.06万元,实际年化利率4.06%。付息周期越短,实际年化利率越高。

央行此前发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将周期付息产品列入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提出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开办异地存款。此后,华通银行、裕民银行等中小银行纷纷对周期付息产品进行限额、下架、降息等调整,还有银行的存款产品不对异地客户销售。

储户为购买高息存款产品颇费心思。储户张杰想出“旅游存款”的方法:在旅游途中,购买当地银行的高息存款产品;储户陈丽则打起“游击战”,下载了20余家银行的APP,每天观察热门存款产品发售情况,甚至凌晨起床操作。

高息揽储成无奈之举

一边是绞尽脑汁的储户,一边是高息揽储带来的经营压力,这让中小银行犯了难。

某民营银行人士张雅(化名)说,高息存款产品是中小银行重要的经营利器。

华北某城商行部门经理赵军(化名)说,高息揽储是一些中小银行的无奈之举。部分银行高息揽储和高息贷款并行,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只能拼命用高息拉存款。

然而,靠高息拉来的存款“忠诚度”有限,一旦有利率更高的存款产品出现,储户便会“另寻新欢”。这也是张雅的一大烦恼,由于银行贷款往往为长期发放,存款流动性不能太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表示,高息揽储会增大银行负债成本,并可能向资产端传导,从而拉升贷款资金价格,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覆盖存款成本,银行需要寻找风险较高的高收益项目,经营风险有所提升。高息揽储也给金融市场秩序带来一定影响,导致银行间竞争加剧。

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存款、异地存款等业务进行规范,一些中小银行高息揽储的经营策略难以为继。

面临成长阵痛

从大趋势看,高息存款产品会越来越少,而一些中小银行丧失这一揽储“神器”后,会面临成长中的阵痛。

在赵军看来,无论是监管部门严格约束互联网存款,还是禁止地方法人银行开展异地存款,折射出的政策意图都非常明确——将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存款不降息,贷款利息也降不下来。银行存款端的压力减轻了,自然会降低客户在贷款端的压力。高息存款产品减少,表面上会影响储户的利益,但从长远看,会降低实体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赵军称。

针对中小银行如何渡过阵痛期的问题,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修订现行相关办法,为更多中小银行尽快进入同业拆借市场开展流动性管理和通过发行金融债获得低成本资金提供便利,缓解负债来源单一等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实施差别化政策。在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下,允许中小银行拥有更具弹性的存款利率浮动空间。

此外,不少储户偏爱银行存款。对于这类人群,融360大数据研究院研究主管殷燕敏建议,可将国债、大额存单、固收类理财产品等作为存款的替代品。

猜你喜欢
高息游击战储户
“沉睡卡”
职业放贷人问题研究
银行存款所有权的归属
——储户还是银行
浅析银行贴息揽储现象
民间借贷实证分析——以西宁市城东区人民法院为样本
银行储户悲观情绪传染的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
信用卡诈骗中银行承担责任的合同法律基础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游击战战役